弃“琢磨人”之虚 ,兴“琢磨事”之实

2025-08-06 来源:本网 作者:李小军

  总书记曾以“不粘人”赞誉务实干部,他们不谄媚领导,不经营关系,凭实干立身。这“干”字的内核,正是摒弃投机取巧的“人际算计”,专注于脚踏实地的“事上打磨”。然而现实中,一些干部却把精力用错了地方,他们热衷于“研究”领导脸色、“经营”人脉圈子,对群众诉求“打太极”,对岗位职责“摆架子”,唯独在“琢磨人”上费尽心机。这种“虚功”看似讨巧,实则是在透支信任、延误发展,更会误导年轻干部的成长,

  “琢磨人”的本质,是政绩观的错位。这类干部把“向上看”当作首要准则,汇报时“包装”成绩,把“计划”当“成果”;遇难题“踢皮球”,把“避责”当“智慧”,对群众的急难愁盼“视而不见”。殊不知,靠钻营得来的“认可”如同沙滩筑楼,风一吹就倒,既经不住实践检验,更撑不起发展重任。

  而“琢磨事”的干部,始终以“解决问题”为坐标,在啃硬骨头中彰显担当。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扎根大漠57年,从青春少女到白发老者,一门心思“琢磨”壁画保护,首创“数字敦煌”让千年壁画“永久保存、永续利用”,带领团队攻克壁画修复难题,用一生守护“大漠明珠”,诠释了“莫高精神”的真谛;“菌草之父”林占熺,40年专注“种草”,从福建深山到宁夏西海固,再到全球100多个国家,他带着团队攻克菌草培育、种植技术,让“小草”长成富民“大产业”,用科技扶贫“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注脚;重庆巫山县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带领村民用7年时间在绝壁上凿出8公里“天路”,之后又带头种脐橙、搞旅游,让曾经的“穷山沟”变成乡村振兴示范村,用双手改写了村庄命运。这些干部的共同点,就是把心思全放在“办实事”上,把力气都用在“解难题”上,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从“琢磨人”到“琢磨事”,差的是党性觉悟,显的是责任担当。当前,无论是产业升级的“硬骨头”,还是基层治理的“精细活”,亦或是民生服务的“堵点”,都容不得半点虚功。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跳出“人际小圈子”,聚焦“发展大方向”,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以“绣花功”做好每件事。当“琢磨事”成为常态,“干实事”蔚然成风,就能凝聚起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让各项事业在实干中不断向前。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根本在干。摒弃“务虚”的浮躁,坚守“务实”的初心,既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更是奋进新征程的必然要求。唯有以“抓铁有痕”的韧劲干事,以“百姓心为心”的情怀谋事,才能在时代的考卷上写下合格答案,让每一步前行都扎实有力、每一份努力都惠及民生。

责任编辑:李欢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