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蓝草彩绘之《大头人物》
本文围绕陕西关中代表性古老彩绘纹样——绿蓝草彩绘中的“大头人物”展开,重点介绍大头人物纹样的特点、价值与传统技艺,核心内容如下:
一、绿蓝草彩绘中的大头人物脸谱的基础定位
绿蓝草彩绘是陕西关中最具代表性的古老彩绘纹样,文化内涵丰富、细节繁复、涉及知识面广。“大头人物”是绿蓝草彩绘中一种传统纹样表现手法。
二、大头人物的核心特征
1. 主题与寓意:主题以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为核心,绘画手法借鉴秦腔戏剧脸谱(如老生、小生、小丑、大花脸、旦角等)。寓意为传递“人生即舞台,舞台即人生”的理念,通过忠臣/奸贼、红脸/白脸、净脸/花脸等脸谱形象,表现人物心性、善恶与品格。
2. 绘画手法与呈现:首先是视角,传统绘画通常采用正面、侧面、仰视、俯视等角度,最大程度展现人物五官神韵。创作重点在于以面部表情、纹样、色彩传递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尤其注重“眼神点染”,要求灵动自然、富有神韵,达到“不同角度看均似望人”“呼之欲出”的效果。
3. 绘制位置:
绿蓝草彩绘纹样均绘制于古建筑的构件上,其中“大头人物”以历史故事为内容,是绿蓝草彩绘的重要图案纹样之一。它一般画在绿蓝草彩绘的这些部位:平枋枋心、盒子、池子,立枋枋心、盒子、柱头、檀头、栱板(即“灶火门”)及走马板上。
三、工画匠的素养要求
工画匠需具备渊博知识,如熟知《封神榜》《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等古典典籍及民间传说,了解历史人物的社会背景、地位,以及人物的善恶、忠奸、仁义等特质。
同时需掌握精细技艺:绘画要求精细,表情刻画细腻,眼神点染需凸显神韵,确保人物形象有“生命感”。
四、大头人物的绘画技法
大头人物的绘画与人物画基本相同。绘制大头人物脸谱时,需先根据枋心大小,确定所要表现的历史故事及人物数量,明确人物如何摆放、如何布局。因表现的是一组人物故事,故仅绘制人物头部及头饰纹样,重点表现面部、头饰与胸腔部位即可——从头顶画至胸部,头顶可不留空间,将人物脸部置于中间突出位置,预留出绘制头饰与肩胸的空间,核心是细腻刻画面部表情。布局阶段需先规划好人物位置,留足头饰、面部及肩胸的绘制空间,确定多个人物的前后左右关系,做到“心中有图、心中有画”,再依次勾勒脸形、头形、头饰形态与肩胸轮廓。
大头人物脸谱的绘画过程
1. 起稿(定形)
用朽夹先朽出人物轮廓,再用铅笔或淡墨勾勒脸谱轮廓,严格遵循“谱式规范”(如秦腔脸谱的“整脸纹样”“三块瓦脸”等),确保眉眼、额妆、腮红等图案对称,使纹样达到对称、工整、自然、流畅的效果。上色需符合角色性格特征(如关羽“红脸”、曹操“白脸”)。初稿需轻淡,方便后续修改,同时重点标注色彩分区(如哪里填红、哪里填黑),做到心中有数。
2. 勾线(立骨)
勾线常用狼毫笔(硬毫,适合精细线条)蘸浓墨,沿初稿重勾“轮廓线”与“结构线”:轮廓线(如脸的边缘、额头分界线)需粗实有力,画匠常用“工线描”(注重起笔与收笔);细节线(如眉眼纹理、花纹装饰)需纤细流畅,以“工线描”保证线条工整、自然有力且均匀,突出图案的规整感。
勾线时尽量做到“一笔到位”,避免断线;若不慎断线,接线需自然,不留痕迹,确保线条流畅、有力、挺拔。
3. 设色(铺底)
按脸谱传统用色规律(如“红忠、黑直、白奸、蓝凶”),用羊毫笔(软毫,吸墨量大)蘸“淡色”铺底色:
先铺“肤色底”(如白色脸铺淡赭石+藤黄,红色脸铺淡朱膘),需均匀平涂,避免漏涂或色彩堆积。底色需干透后再叠涂,防止色彩混杂,且色彩边缘要整齐、流畅、自然。
4. 攒晕、晕染(出层次)
攒晕是用原色加白色,由浅到深、层层分明地退攒出色彩,以增强色彩的饱和度、丰富感与透亮感。晕染是工笔脸谱的核心步骤,通过“分染”“罩染”体现立体感:分染时用两支笔配合,一支蘸“深色”(如红脸分染用朱红,黑脸用墨),沿图案边缘(如眉眼凹陷处、花纹内侧)细涂;另一支蘸清水,快速将深色向中间晕开,形成“由深到浅”的过渡渐变,模拟面部肌肉起伏;
罩染需在分染干透后进行,用与底色同色系的淡色整体平涂1-2次,统一色彩色调,使颜色更饱满(如红脸罩染淡朱红,让红色更均匀)。
5. 点睛(提神)
最后细化细节:用浓墨重勾眉眼、胡须等关键部位,突出角色神态(如“奸脸”的细挑眉、“凶脸”的圆瞪眼);部分脸谱需加“装饰色”(如用金色勾花纹边缘、银色点高光),增强华丽感,使画面更具格调。
6. 头饰
头饰纹样繁多,需根据故事人物的历史背景、社会地位、权力等级(如将相官职)等身份,绘制相应的头饰与服饰纹样,因此画匠最好对各朝代的服饰文化有所认知。民间戏剧与民间画匠对服饰的认知存在差异:戏剧服饰多以明朝服饰为准,且以夸张渲染的方式美化;民间画匠则以周衣汉服(西周至汉朝时期的服饰)为基准——周衣汉服也称“华服”“华章之服”,画匠传统上在寺庙壁画中,常以周衣汉服为主,融入各朝代服饰元素,使纹样更丰富多样。
大头人物的绘画,核心在于一个“势”字:武将需有威武之势、力量之势、造型之势;文人需有文静之势、文雅之势、文化之气;丑角需有丑形之势、滑稽可爱之势;仕女需有贤淑内敛、善良之态。因此,造型取“势”至关重要!作画需一丝不苟,画者唯有融入情境,才能理解人物内涵、领会人物神韵、勾勒人物形态、彰显人物气势。
大头人物要画得生动、有势有神,面部表情的刻画尤为关键。仅眼睛的刻画分类就有几十种,眉毛、鼻子、嘴形也各有数十种分类。可见,五官(眼、鼻、耳、口、眉)是表现人物喜、怒、哀、乐、警、恐、思等情绪,以及善恶、文静等特质的核心。
绿蓝草彩绘中的大头脸谱纹样,核心通过颜色与线条纹样传递信息。红、白、黑、黄、蓝、绿,再加金、银及各类调和的混合色,构成一套完整的“视觉密码”。其用色既遵循老戏曲的规矩,又融入画匠的文化思考,实现“从图案看气质,从颜色辨好恶”的效果,做到好坏分明。
五、脸谱色彩的象征意义(性格与身份)
1. 红色:既表“忠义”,亦含“神性”。红色最核心的寓意是“忠义、耿直”,如《出五关》中的关羽,整张脸涂满朱砂红,一眼便能看出其忠勇神武的特质。但红色并非固定不变,《红逼宫》中的司马师虽是篡位的奸臣,却因性格暴烈、行事狠辣,也采用红脸——既保留红色的“血性”,又凸显其破坏力。此外,神仙鬼怪形象也常用红色,如《劈山救母》中的杨戬,额头画一道红纹,象征其拥有神通与法力。
2. 白色:多表现“阴险狡诈”。白色一般用铅粉或面粉打底,最典型的便是曹操的大白脸:眉毛耷拉成八字形,眼窝勾细长三角纹,还添加法令纹与鼻子旁的黑痣,将其多疑、伪善的内心世界充分展现。且白色所表现的“坏”各有不同,《审头刺汤》中的汤勤,脸谱为“尖刻豆腐块”,边缘线条如刀般锋利,一看便知是耍心机的文人式坏人,与曹操的“枭雄式奸险”形成区别。
3. 黑色:寓意“正直刚正”,亦含“莽撞”之意。过去黑色常用锅底灰或松烟调和,最主要的象征是“刚正不阿”,如包公的“通天柱脸”——额头画日月纹,寓意“白天断人间案,夜晚断阴间事”,整张脸纯黑无杂色,尽显威严与执法不徇私的特质。但黑色也可表现“鲁莽憨直”,如张飞的“黑色大花脸”,眼窝画“豹眼纹”,眉毛绘成火焰状的“飞尖眉”,既显勇猛,又透着暴躁易怒的性格。此外,《黄河阵》中的赵公明画黑脸,纯粹因人物本身“脸黑”的设定,黑中透红的色调也暗含其忠勇耿直的特质。
4. 黄色:象征“暴烈强横”与“威严”。过去黄色常用雄黄或藤黄调和,主要表现“暴烈、强横”,如秦始皇的“黄整脸”——全脸涂得如金般鲜亮,额头画“五方帝王纹”,眼窝勾“凸眼纹”,将其霸主野心与残暴统治的特质完全呈现。黄色也有其他寓意,如典韦的“黄碎花脸”,以黄色为主色调,辅以蝙蝠纹,象征其“庄严神武”的武将身份。
5. 蓝色、绿色:蓝色画“草莽”,绿色绘“妖魔”。蓝色多用于表现绿林好汉,突出“刚直、善战”的特质,如单雄信的“蓝斜旋脸”,额头画斜转纹样,眼窝勾“吊眼”,一眼便知其宁折不弯、刚硬不屈的性格;牛皋的脸谱为“灰青色”,额头配“牛”字纹,更凸显其草莽出身。绿色主要用于绘制妖魔或奇人,如钟馗的“绿花脸”,全脸涂绿,额头画寿桃纹,眼窝勾“獠牙纹”,既显凶煞,又带祥瑞之气;《玉虎坠》中的马武也是绿花脸,还绘有藤蔓纹,暗喻其绿林出身的经历,透着一股野劲。
6. 金色、银色:专门用于绘制“神佛鬼怪”。金银色常用金箔、银粉或铜粉调和,仅用于神仙、佛祖、鬼怪形象,如王灵官的脸谱——整张脸涂金,额头画“三眼纹”,象征其掌管三界事务的神性。
此外,绘制大头脸谱时,还会采用“主色加复色”“攒晕色”等传统技法,以表现角色复杂的内心特质与丰富的视觉层次。如《游龟山》中的卢林,脸谱主色为粉白色(显其年长),辅以黑色“卧蚕眉”与红色“忠义纹”——表面看似忠臣,实则内心奸猾,巧妙呈现“外忠内奸”的两面性。再如《苏显借头》中的苏显,脸谱为“杂花脸”,融合白、红、黑、黄、蓝五种颜色,额头画“太极纹”,寓意其“亦好亦坏、难以界定”的性格。
大头脸谱的颜色与纹路并非固定不变,工画匠会根据创作理念与寓意进行调整,这便是“境随心转”的体现,因此脸谱会呈现“大同小异”的特点,但轮廓勾线的传统格式始终不可丢弃。
绘制大头人物还讲究“形神兼备”与寓意深刻。如王彦章的“白碎脸”,白色本是“奸险”的象征,但画匠在其额头绘青蛙纹,暗喻其“水性极佳”的特质,突破了传统用色规矩。
此外,金银色还透着“神秘、神气、威严”的气质,如寺庙中常绘的《封神榜》“三教”人物,脸谱为“金银八卦脸”,额头的八卦纹全贴金,眼窝嵌银箔,既显神秘,又具威严,气场十足。
最初绘制大头脸谱,常用红、白、黑、黄、绿、蓝、金七种颜色,如《玉簪记》中的潘必正,脸谱为粉红色(显其文雅书生身份),配以“柳叶眉”“丹凤眼”,尽显斯文气质。后来逐渐加入紫、赭石色及各类复色:紫色主要表现“薄情寡义”之人,眼窝勾“泪痕纹”,鼻子旁画“鼠须纹”,将负心汉的特质刻画到极致;画匠还加入灰、金、银及各类混合色,使色彩更丰富,如《火焰驹》中的艾谦,脸谱为“灰碎脸”(灰色表其“市井小聪明、爱耍滑”的特质),辅以金色“飞马纹”,又凸显其“义仆”身份,清晰呈现人物的复杂属性。
大头人物脸谱色彩浓郁,也与关中的传统习俗密切相关。当地人偏爱红色、看重黑色,如过去农户的大门多为红色,或黑色镶红边。红色不仅是“忠义”的符号,还契合秦地人对“火与热”的生命吉祥崇拜;黑色寓意厚重、沉稳,成为“刚直”的象征——红为“忠”、黑为“直”、白为“奸”,便是关中文化的直观体现。如《黑叮本》中的徐彦昭,脸谱为“老红脸”,用粉色显其年长,辅以黑色“寿眉”,将“忠”与“孝”通过色彩完美呈现。就连神鬼形象也靠金银色区分,如《打神告庙》中的焦桂英,脸谱一半为金(代表神)、一半为黑(代表鬼),用色彩直观展现其在人、神之间挣扎的状态。
说到底,大头人物脸谱的色彩应用艺术,不仅让每个角色都独具特色、鲜活生动,更蕴含着陕西人“粗中有细、豪放不失温柔”的精神特质。从关羽的忠肝义胆,到曹操的深谋远虑;从包公的铁面无私,到钟馗的凶中带祥,这些脸谱所展现的,实则是社会人生中的善恶故事,是传统文化的鲜活载体。
六、文化价值与地位
大头人物以其独特风格,成为陕西绿蓝草彩绘的“灵性与灵魂”——它让绿蓝草纹样拥有了生命感、灵动感与神韵感,丰富并提升了绿蓝草彩绘的文化内涵与艺术档次,具有极高的传承与发扬价值。
2025年9月18日 写于深圳宝安区
责任编辑:李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