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君一节课,胜读十年书
前几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柞水县文化馆举办的文艺骨干创作培训会,给我们讲课的老师也是我们柞水县本地人,和我们今天听课的好几位都是同学。文化馆涨晓丽馆长给我们作了详细的介绍。
老师叫徐宗德,中国音协会员、陕西省音乐文学会副主席,省职工音协副主席,中国职工音协创作部副主任。长期从事歌词、舞台歌舞剧和少儿文学创作。《冬瓜和南瓜》等多次选入全国统编教材和考级教材,歌曲《喜喜喜一九九九》被中央台拍为mtv,为《关中男人》等近二十部电影、电视剧创作了主题歌,2003年受命为联合国澳大利亚项目组创作了木偶布袋剧《妈妈的故事》和《小燕子abc》,出版有《醒世寓言》、《露珠》、《小溪静静流》《中国好娃娃》等多部作品,曾在2013、2014两年度获得陕西省重点文学作品扶持奖,国学儿歌集《大树上的铃铛》被杭州出版社用中英文、中日文向海内外发行,作品曾多次获得全国群星奖、省“五个一工程”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达40余次。
曾总导了近百台大型文艺晚会,并在国务院侨办隶属涉外的《华侨大学》50校庆文艺晚会和2016年、2017年文化部、省政府联合举办的第三、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国风-秦韵长安诗歌周》开幕式上担任总导演、总撰稿。
创作了大量的经典诵读剧、诗话报告剧、情景音乐剧,《书香中华》、《木耳花开》等作品分获省级大赛优秀剧目奖和一等奖,多个作品还代表陕西省送全国展演。
尤其钟爱于民间文学,曾踏遍了三秦大地的山山水水,走访了大量的民间艺人,搜集整理并创作出了500余篇民间传说、趣闻与故事,400余首民谣、童谣和叙事歌谣。创作的《瓜女婿》、《选女婿》、《愣娃报国》、《采桑叶》、《说古今》、《荞麦花香》等作品在各类报刊发表并获奖之后,深受人们欢迎并广为流传,诗画报告剧《永远的梦桃》,受到广泛的好评,儿童音乐剧《红星闪耀寨子山》正在持续上演。
《中国工人报》、省《文化艺术报》、《音乐天地》、《陕西科教网》等多家网站媒体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报道。
他用本地话给我们讲课,通俗易懂,有一种亲近感。他教我们怎样去写诗,写出一首好的诗,首先要写出感情来,要用真挚的感情感动听者或读者。然后是要以讲故事的形式就是人们讲的叙事诗,把人们带到故事情节里去,使人感觉到有一种亲临其境的效果,再者就是要有独特写作方法,每一首诗里要几个经典句子,平淡的叙述调不起来读者的兴趣。一首诗的成功与否,把它拿到舞台上去检验。
徐老师在献给咸阳籍抗洪烈士马斐的挽歌《泾水河畔耸丰碑》这首诗,编排成诗朗诵,在一九九九年陕西省拥军爱民文艺汇演中短短六分钟,观众四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上表演者热泪盈眶,泣不成声,台下,泪水模糊了观众的眼睛。
九宗山在肃穆的气流中叩首
整个礼泉县笼罩着伤悲
我们的抗洪英雄回来了
回来的是抗洪耸起的又一座丰碑
象冲上枪口的黄继光
任凭那恶浪的子弹穿凿
老天爷呀!
咋不让我这把老骨头替下这二十岁……”
在场的人们再也抑制不住感情的奔摧
泪汇成了河
哭撕裂了肺
乾陵的无字碑啊
你现在该知道应写上什么样的文字
这首诗朗诵获得了1999年陕西省文艺汇演一等奖。
他在写柞水的牛背梁时写到:牛背梁的云洗净了蓝天
他在反腐诗《浪花的诅咒》里这样写着:
唯有他那歪歪斜斜的脚印里
横竖着一道人生的扭曲方程
他还给我们讲写诗不能太土气,太土气的诗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需要,如何将地方个性色彩写进诗里,使它既不土气还能增添诗的情感,需要我们认真钻研、反复揣摩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他在电视剧主题歌词里这样写的:
把那一个太阳泡在老碗里
把那一轮月亮装在枕头里
把我楞娃埋在黄土里
他是诗人,给我们讲了很多写诗的技巧,如何寻找灵感等,他曾导演了近百台大型文艺晚会,给我们讲了如何策划一台好的晚会,怎样写小品,怎样演好小品等等,不知不觉3个小时过去了,他讲得生动具体,台下不时爆出热烈的掌声,我本就是一个瞌睡虫,一般听课超不过30分钟就要打瞌睡,这天听徐老师讲课我一点睡意都没有,还没有听够,正是:听君一堂课,胜读十年书呀!
责任编辑:李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