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4-05-13 | 来源:本网 作者:石倍萍

  【摘要】传统的“一刀切”式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教学要求。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分层教学法逐渐被引入课堂教学中,其不但能够提升整体教学质量,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等方式,将分层教学法合理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关键词】小学语文;分层教学法;语文课程教学;课程改革;分层管理;语文核心素养

  分层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其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案,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保持活跃,从而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分层教学法受到了更加广泛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开始对其进行尝试和探索应用,以充分展现新时代语文教学的特色,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下面,笔者结合分层教学法的应用现状,对分层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论述,为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一、分层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分层存在“标签效应”

  结合实践教学来看,笔者发现分层教学法存在“标签效应”,这使得部分被分在高层级的学生会洋洋得意,容易出现骄傲自满心理,而被分在低层级的学生则会慢慢变得孤僻和自卑。长此以往,班级内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进而影响语文整体教学效果。而且,部分学生家长,尤其是低层级学生的家长也会因为不了解分层教学的意义,而认为分层就是给孩子贴标签,因此对分层教学法充满质疑和不满,从而导致分层教学法难以为继。

  2.分层依据不够科学

  科学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只有按照科学的方法,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群体,才能充分发挥分层教学法的优势,使学生获得最优化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采用的分层依据不够科学,如单纯按照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这种划分方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二、分层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实施分层管理

  (1)提倡隐性分层

  语文新课标强调:要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积极进取精神,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隐性分层就是教师在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课堂表现、学习兴趣等,在内心里将学生划分为基础层、中间层和拔高层,并为每个层级的学生提供相应学习指导。隐性分层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可以为学生学好语文打下坚实基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语文教师不能将分层的结果告知学生,避免出现“贴标签”的现象,以保护好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夯实语文学习基础,提升语文学习成效。

  (2)教学目标分层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真研读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并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以确保全体学生的认知水平都能够上升一个档次。在制定分层教学目标时,语文教师不但要明确哪些目标属于共同目标,哪些目标属于单独目标,还要明确哪些目标学生必须在课堂内完成。这样,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发挥出学生最好的水平。对于基础层级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如果能够合理引导,将会实现学困生的转化,使他们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迸发自信。对于中间层级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设计多样化的教育目标,既要让他们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又要让他们学会课文的行文结构和写作技巧,以全面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使他们能够向着更高层级迈进。最后,对于拔高层级的学生,教师设计的目标要有所侧重,要减少基础目标,增加拓展和延伸类目标,以便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有效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3)教学方法分层

  任何学习都是循序渐进的,没有一种教学方法能够适合所有教学情况。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合理分层,以凸显语文教学的个性化和开放化,让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并在相互学习中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课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先从简单的内容讲起,然后一步一步过渡到较难的内容,这样学生才能够充分理解相关知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部分语文教师在授课时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教学,想到哪就讲哪,完全不考虑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常常导致课堂教学陷入僵局,学生学习效果不好。要想改变这种状况,语文教师应该进行深入思考,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注重教学顺序的层次性,鼓励学优生与学困生结对子,通过先进带后进的方式,使所有学生得到进步。对于基础性教学内容,教师可要求三个层级的学生都牢牢掌握,这部分知识内容是学生进行深入学习的保障。对于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教师可只要求拔高层级的学生完成,并且能够进行举一反三,跟随教师完成更深层次的探索。而其他层级的学生只需懂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施探索活动,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2.立足学生学情,开展分层训练

  (1)组织分层预习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层预习,这不仅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还能够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不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进行分层预习的时候,教师要为不同层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导学案,并要求学生按照导学案进行针对性预习,这能够避免学生走弯路,提高学生预习效率。对于基础层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只要求他们预习生字,鼓励他们利用工具书查找生字的读音和意思,并尝试自己通读课文,明确课文讲述的主要内容。对于中间层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预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尝试给课文分段并总结段落大意,还要找出课文中用到的好词好句。对于拔高层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通过预习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深入分析课文内涵,明确课文写作特色,有效积累写作素材,从而实现对课文的全方位把握。

  (2)教学辅导分层

  对学生进行辅导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其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传统语文课堂上,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辅导是机械和固化的,他们只给学生讲述问题的答案,并要求学生的思维与答案相匹配,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基础层级的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不强,在课堂听讲时容易遇到困惑,教师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如果课堂时间允许,教师可以当堂辅导这些学生。如果时间有限,教师则可以采用课后个别辅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中间层级的学生语文知识相对丰富,具有一定的文学积累,能够自主学习。教师在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辅导时,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给他们提供自主展示的空间,以达到高效辅导的目的。拔高层级的学生语文素养较高,拥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于语文学习有着独特见解。教师在辅导他们学习时,可以运用个别点拨的方式,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辅导方案,从而提高辅导效果。

  (3)教学实践分层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并不是只能在课堂上进行,还需要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进行。课外实践 活动中开展语文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但是,每个学生的能力都不相同,教师在设计分层实践活动 时,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并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将语文知识融入具体活动中,以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愿,促进全体学生最优化发展。

  (4)作业分层设计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语文教师需要对作业进行重新规划和调整,以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在此背景下,作业分层被提上日程。作业分层不仅可以让每个层级的学生都能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认识新知的能力,促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作业难度要分层,为基础层级的学生提供的作业要相对简单,要以教材中的知识为主,从而改变他们对作业的错误认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为中间层级的学生提供的作业要具有一定难度,以使他们从作业中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通过努力有所收获和提高。为拔高层级的学生提供开放性作业,不需要拘泥于课本,以进一步巩固他们已取得的学习成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法遵循了因材施教原则,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意义重大。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目的地将分层教学法运用到语文教学活动中,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长久兴趣,确保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同时,语文教师还要实施动态分层,并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及时调整层次,以培养学生学习自信,使学生真正做到共同进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任丽霞,马倩.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策略研究[J].河南教育,2022(11):26-27.

  林金花.小学语文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J].天津教育,2022(21):75-77.

  盖楚楚.巧用微课激活课堂,完善小学语文分层教学[J].黑河教育,2022(02):50-51.

  张晓敏.分层教学的基础、前提和核心———小学语文隐性分层教学的策略[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2(01):38-39.

  (作者单位:米脂县南关小学)

责任编辑:李欢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