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西安实践成果入选2024丝路文化建设案例

2024-09-03 | 来源:三秦都市报 作者:薛雯

  8月28日,以“深化媒体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的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四川成都举行。论坛由人民日报社、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来自76个国家191家媒体的200多位负责人、编辑记者、专家学者等与会。在此次论坛上,西安市《讲述中国故事 搭建世界舞台 推动西安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文旅合作走深走实》案例成功入选2024丝路文化建设案例。

  赓续历史使命

  据了解,2024丝路文化建设案例由全国各省份进行申报,分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度推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经贸投资务实合作、深化“一带一路”沿线人文合作实践三大类进行征集,经过公正专业评选,共评选出13个代表性的丝路文化地市(区县),西安位列其中。

  作为古丝路起点,进入新时代,西安带着鲜活的“丝路印记”,站在了对外开放的前沿。从驼铃相闻到班列飞驰,从立柱架梁到联通万里,西安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持续做好基础设施“硬联通”,强化规则标准“软联通”,实现各国人民“心联通”,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在加强人文交流方面,西安市已连续举办多届高规格人文交流活动,2019年,当选世界城地组织联合主席城市,2022年连任,发起成立了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旅游委员会,并在多国举办人文交流活动,打造共建项目。

  深化互联互通,西安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25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47个城市缔结为友好交流城市;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超过2万列,占到全国开行总量的四分之一,基本覆盖了亚欧大陆全境;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累计开通国际航线110条,率先在全国实现中亚五国航线全覆盖。

  此外,一列列满载着皮影、剪纸等非遗作品及儿童手绘画、友好书信的文化班列,为西安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搭建起文化交流、民心相通的桥梁,将独具中国特色的非遗作品、旅游产品带向世界舞台。

  擦亮开放“名片”

  从2013年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建中乌联合考古队,到2019年建立费尔干纳盆地考古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四国交流合作机制,再到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的建立……西安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如今,欧亚经济论坛、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世界文化旅游大会、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全球创投峰会……一场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丝路盛会在西安举办,古老的城市赓续千年丝路精神,以崭新姿态步入国际舞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西安全力推动中国-中亚峰会成果落实。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启用,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在西安挂牌运营,中亚公园开园,多项合作项目有序推进。

  西安是中国最早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之一。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西安把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加快推动与共建国家的务实合作,积极搭建平台、拓展渠道、创新机制。目前,韩国、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已在西安设立领事馆,同时西安也初步构建起“丝路贯通、欧美直达、五洲相连”的国际航线网络格局。

  迸发崭新活力

  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亦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这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散发魅力的古老建筑、满满的科技感和十足的“烟火气”,都是外国友人了解陕西、认识中国的窗口,也是众多外国友人来到西安、留在中国的原因。

  西安积极发挥科教资源优势,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在学术交流研讨、教育合作研究等方面加强合作、共谋发展。截至目前,西安有19所高校已录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7600余人,已毕业留学生5100余人,毕业后许多留学生选择继续在中国工作学习,回国留学生中很多仍然从事与中国联系的相关工作,为促进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深度交流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各国朋友相聚在西安,生活、求学、旅游、经商,西安以其厚重的文化、蓬勃的活力、开放的胸怀,让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万里丝路迸发出新活力。

责任编辑:李欢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