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城教育升级记 ——吴堡县走出“小县办名校”特色发展之路
6月19日,吴堡县第五幼儿园延伸托育班的老师与孩子们做游戏。
6月19日,在陕西师范大学吴堡实验学校,教师指导学生学习陶艺。 本报记者 王晨曦摄
本报记者 王晨曦 通讯员 韦江江
6月19日下午4时许,陕西师范大学吴堡实验学校的课后服务拉开帷幕。干净明亮的教室里,学生或学习陶艺,或吹奏长笛、萨克斯等乐器。
陕西师范大学吴堡实验学校投用不到1年,已打造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后服务。这离不开吴堡县对这所“校地共建”学校的支持。
近年来,吴堡县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战略布局,走出了一条“小县办名校”的特色发展之路。
理念更新:全面育人与AI赋能
作为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名校+”共同体的第九所学校,陕西师范大学吴堡实验学校将全面育人的理念贯穿教育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在课后服务方面,该校的管乐团开设长笛、单簧管、萨克斯等课程,已吸引88名学生参与。
“我们因地制宜,以录播课、线上视频直播课和艺体老师实地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管乐。”陕西师范大学吴堡实验学校副校长、党支部书记关佩介绍,学校专门聘请了西安交响乐团的老师,每周进行线上指导,解决社团学生在管乐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该校开设的少年科学院目前共有60余项探索项目。
“少年科学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平台。以生态瓶制作为例,五年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油桶、沙石、水草、小鱼等,亲手构建微型生态系统。学生通过观察水中生物的生长变化,理解生态平衡的原理。”关佩介绍,这些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教学方面,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基于DeepSeek R1大模型,自主研发出国内首个轻量型、低成本的课堂教学质量分析场景应用系统——“AI教研员”系统。今年春季,该系统在陕西师范大学吴堡实验学校投用,对课堂质量进行精准评价与打分,同步生成文字分析报告,为教师提供具体建议。
“‘AI教研员’打分后,会给出一些针对性建议,比如解读《祖先的摇篮》这篇课文的时候,系统建议我强化解释性思维训练,增加比喻句仿写练习,采用‘我说动作你做’的互动游戏,确保目标词汇得到巩固。”该校语文教师李旭慧说,“AI教研员”让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合作办校:引进资源盘活高中教育
小县城的高中教育面临多重挑战。为破解困局,吴堡县选择合作办校。
今年3月,吴堡县与汉中市龙岗学校举行合作办学签约仪式。双方以吴堡中学为基础,依托龙岗品牌、办学理念、资源优势等,打造群众满意的学校。
4月,汉中市龙岗学校为吴堡中学配备的校长吕晓兵,在签约后提前两个多月到校履职。这位有着20余年教育管理经验的校长,到校首日就在校园调研,迅速梳理出“硬件优化、师资赋能、招生提质”三大开学筹备主线。
6月中旬,吴堡县龙岗高级中学组织29名教师前往汉中市龙岗学校交流学习。碰头会议、明确分组、分配指导教师,跟教学、跟备课、跟班级,紧密又科学的日程安排,让交流学习的教师获益匪浅。新学期,汉中市龙岗学校还将派驻9名学科带头人到吴堡县,助力吴堡县龙岗高级中学教学提质升级。
“我们将不断探索创新,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与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吴堡学生成长创造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早日结出合作办学的硕果。”吕晓兵说。
加大投入:县域教育生态全面升级
吴堡县在教育投入上不遗余力。2024年,吴堡县教育支出26774万元,超过全县总支出的11%。
在托育服务领域,吴堡县构建起多层次托育服务体系。目前,该县第五幼儿园、第二幼儿园等的延伸托育班均已完成登记备案并投入运营。
为提升托育服务水平,吴堡县建立“以赛促学、以赛促建”培养机制,联合托育机构开展技能培训和竞赛。今年5月,榆林市举办托育职业技能竞赛,吴堡县代表队荣获保育师、育婴员两个赛项团体奖,并收获个人奖项6项。
在职业教育方面,吴堡县职业教育中心概算总投资8750万元,占地1500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543平方米。该项目一期工程于去年3月开工,今年秋季开学投入使用。
如今的吴堡县,在“名校+”的引领下,教育领域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这座小山城正以教育为笔,在陕北大地书写教育发展新篇章。(来源:群众新闻)
责任编辑: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