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商洛柞水:2024年农业农村十大亮点工作

2025-01-27 | 来源:商洛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
  2024年,柞水县农业农村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守牢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两条底线”,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真抓实干、奋力争先,绘制出一幅保丰收、产业兴、乡村美的农业农村新图景。
  粮食保供安全有力。建设千亩大豆试验示范技术集成示范纯种示范田1050亩、马铃薯春玉米一体化高效示范基地1.6万亩。推进轮作倒茬、带状套种、良种推广等技术,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9.3万亩、产量4万吨,种植蔬菜面积4.155万亩、产量7.1万吨。出栏畜禽169.1万头(只),肉类产量1.51万吨,禽蛋产量0.73万吨。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构建了智能化监测预警、县镇村上下联动的监测网络体系。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县共纳入防止返贫监测对象958户3060人(其中2024年纳入508户1618人,因灾开辟“绿色通道”纳入281户936人)。综合采取产业带动、就业创业、兜底保障等精准措施帮扶,全县消除风险户277户920人。排查认领中、省考核评估反馈的20个具体问题,均已整改到位。
  木耳产业蓬勃发展。围绕做足做好“土特产”文章,兴一产、强二产、优三产,以木耳产业带动“菌药畜果茶”等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年种植木耳1.15亿袋,建成年产2000万袋菌包生产厂5家、1000吨木耳分拣包装生产线2条。“柞水木耳”获欧盟商标注册,品牌价值达到52.23亿元,位居全国木耳行列第一,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商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柞水核心区两个“国字号”农业产业园。2024年成功举办第八届木耳文化节、柞水木耳北京专场招商推介会,柞水成为北京新发地木耳直采基地。我县参与的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柞水木耳”全产业链技术集成示范项目与推广项目荣获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
  重点项目亮点纷呈。实施西部食用菌交易交流中心(柞水木耳交易中心)等重点项目4个,完成投资2.593亿元。柞水县金耳三产融合项目顺利投产,并接受全市重点项目观摩;实施梨园、丰河等村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500亩。投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产业集群资金5400万元,建设项目28个。认定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创建市级示范合作社2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个。
  乡村建设绽放新颜。聚力推进中台等10个“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全域推进镇区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对6个镇区沿线62公里进行提升改造,改造房屋外立面2120户31.8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543盏,实施绿化9万余株4.8万平方米,新建集贸市场1个、美化绿化道路11.6千米,镇区面貌焕然一新。2024年7月3日,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暨“千万工程”工作推进会来到柞水朱家湾村、老庵寺村进行现场观摩。
  政策支持健全有力。投入衔接资金1.982亿元(其中产业项目114个资金1.2445亿元,占比62.8%),实施项目6类182个。45个扶贫光伏电站收益220.79万元,支付公益岗位劳务报酬及小型公益事业费用178.84万元,占总收益的81%。发放小额信贷1200户5793.31万元,贴息195.83万元。完成玉米保险7189.75亩、马铃薯保险5206.97亩、设施农业(食用菌)保险1795.36亩。组织推荐乡村CEO培训7期41人,培育高素质农民106人,培训致富带头人237人并带动脱贫户1467人。
  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工作实践中,我县以保护农户权益为出发点,着力破解改革瓶颈,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果。一是明确规章制度。围绕“五探索、两完善、两健全”9个方面积极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出台《农村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工作指导意见》等长效管用的制度成果13项。二是创新分配模式。创新推出宅基地收益“托管”模式,推行“一项制度管理、三种模式分配”制度,将“农村宅改、产业融合、乡村治理”一体化推进。三是示范引领推动。打造金米村“宅改+木耳产业综合体”、朱家湾村“宅改+乡村旅游”以及老庵寺村等一批“宅改+和美乡村”模式,推动全县盘活利用1239宗203亩,建设生态田园23个,民宿164家。刊发典型经验3篇,《唤醒“沉睡”土地,书写农村宅基地盘活利用新篇章》被评为商洛市2023年优秀改革创新案例。四是分批分类整治。先行完成营盘镇朱家湾村、乾佑街办车家河村、杏坪镇党台村3个试点村,按6大类30种情形、“新20条+7条”处置政策,出台了《柞水县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住宅类房屋专项整治分类推进补办手续工作意见》,直接补办手续112宗、农转用811宗、特定区域保留52宗、整体拆除4宗、剔除23宗,全部通过验收销号,完成率100%。
  集中整治成效明显。召开乡村振兴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推进会14次,召开农业农村系统集中整治工作推进会、研判会22次。村集体经济方面共排查问题8个并已完成整改。到项目现场督查3次,排查出问题17个,已完成整改14个。集体经济、资金管理和政策落实方面共发现10条线索已移交县纪委监委。
  安全防线持续守牢。紧紧围绕“保障产业安全、促进产业升级”重点,全年查处轻微违法行为9起,全部整改到位;立案查处8起;调处涉农生产事故纠纷18件,挽回经济损失29.5万元。开展农产品检测7736批(次)(定性检测7613批(次)、定量检测123批(次),合格率为100%。利用胶体金、铅、汞、砷、镉检测卡检测木耳产品400批(次),均为阴性,合格率100%。建立健全了县镇村三级护渔机构和人员,落实42名护鱼员,共收缴渔竿15杆,劝诫68人次。
  灾后重建及时有效。全面引导受灾群众生产自救,及时恢复受损农田,积极开展扶苗秋种,全力修复木耳大棚,抓紧加固养殖圈舍,加快畜禽添槽补栏。累计修复1088亩轻度受损农田,正在修复1283亩中度和2343亩重度受损农田,发放有机肥4万公斤,扶苗3000余亩,种植蔬菜900余亩,加固圈舍4800余平方米,引进生猪7010头,家禽补栏2.3万头(只),修复大棚504个,种植秋耳3350万袋,灾区农业生产逐步复苏、持续好转。(李山林 荐)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