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商洛柞水县多举措打造干净县城
2024-12-03 | 来源:柞水生态环境
作者:张卓
为进一步优化县城生活环境质量,柞水县聚焦提升城区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强化环境卫生保洁力度,努力为群众创造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
提升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一是加强环卫保洁精细化管理。严格落实环卫作业管理各项规定,严格作业标准,对特殊时段和重点地段的环境卫生重点保洁,全方位提升环卫保洁水平。二是提升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加大机械化作业,即每天全覆盖机械清扫(洗扫)作业2次,洒水抑尘4次,确保了道路湿润洁净。城区主要车行道机扫率达87.5%,三是规范垃圾清运管理。生活垃圾实行日产日清,清运车辆做到车走地净,做到了垃圾清运及时有效有序,无积存或“过夜”垃圾。截止2024年10月累计清运生活垃圾3.60万吨。
加强城区污水运维管理。一是加强运营监管。指导运营单位严格执行行业标准,完善安全运行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稳定运行,达标排放。二是加强现场检查力度及频次。定期不定期对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三是强化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运输、处置等环节的监督管理,防止二次污染。目前污水厂各项处理设施运行稳定,各类数据传输准确及时,水质化验操作规范,各类台帐报告连续、完整、准确。截止2024年10月,累计处理污水152.50万立方米,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
强化生活垃圾规范处置。一是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岗位作业标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实行单元作业,分层压实、做到垃圾每日及时覆盖。二是加强渗滤液处理站的运行管理,严格按照渗滤液处理工艺要求,对产生的渗滤液及时收集和处理,确保渗滤液达标排放。三是定期消杀蚊蝇,预防蚊蝇滋生。目前,县垃圾填埋场安全稳定有序运行,垃圾进场检验、称重、分层摊铺、覆盖符合规范,防飞散措施到位,渗滤液规范处理达标排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扩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一是充分利用网络、LED屏、宣传展板等媒介,广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二是深入街头、广场、施工工地、餐饮门店、商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5万份。通过近几年持续的宣传发动,市民的环保意识和法治意识明显增强,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明显提高,人人关注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逐渐形成。
下一步,我县将进一步完善环境监管体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效能。同时,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监管力度,确保环境安全。加大力度推进环保设施建设,提高环境治理能力。持续开展环保宣传,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李山林 荐)
提升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一是加强环卫保洁精细化管理。严格落实环卫作业管理各项规定,严格作业标准,对特殊时段和重点地段的环境卫生重点保洁,全方位提升环卫保洁水平。二是提升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加大机械化作业,即每天全覆盖机械清扫(洗扫)作业2次,洒水抑尘4次,确保了道路湿润洁净。城区主要车行道机扫率达87.5%,三是规范垃圾清运管理。生活垃圾实行日产日清,清运车辆做到车走地净,做到了垃圾清运及时有效有序,无积存或“过夜”垃圾。截止2024年10月累计清运生活垃圾3.60万吨。
加强城区污水运维管理。一是加强运营监管。指导运营单位严格执行行业标准,完善安全运行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稳定运行,达标排放。二是加强现场检查力度及频次。定期不定期对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三是强化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运输、处置等环节的监督管理,防止二次污染。目前污水厂各项处理设施运行稳定,各类数据传输准确及时,水质化验操作规范,各类台帐报告连续、完整、准确。截止2024年10月,累计处理污水152.50万立方米,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
强化生活垃圾规范处置。一是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岗位作业标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实行单元作业,分层压实、做到垃圾每日及时覆盖。二是加强渗滤液处理站的运行管理,严格按照渗滤液处理工艺要求,对产生的渗滤液及时收集和处理,确保渗滤液达标排放。三是定期消杀蚊蝇,预防蚊蝇滋生。目前,县垃圾填埋场安全稳定有序运行,垃圾进场检验、称重、分层摊铺、覆盖符合规范,防飞散措施到位,渗滤液规范处理达标排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扩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一是充分利用网络、LED屏、宣传展板等媒介,广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二是深入街头、广场、施工工地、餐饮门店、商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5万份。通过近几年持续的宣传发动,市民的环保意识和法治意识明显增强,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明显提高,人人关注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逐渐形成。
下一步,我县将进一步完善环境监管体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效能。同时,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监管力度,确保环境安全。加大力度推进环保设施建设,提高环境治理能力。持续开展环保宣传,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李山林 荐)
责任编辑: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