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刘平望、刘一凌编著的《刘古愚寻真》出版发行

2023-08-21 | 来源:本地 作者:张根劳
    《刘古愚寻真》是一本2022年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平望 / 刘一凌。
   一个普通下岗职工,花费12年时间,利用打工之余,自费走遍三秦大地的探寻刘古愚踪迹,较全面地搜集了有关刘古愚先生淹没于历史典籍及消沉于民间田野的历史资料,完成了一部巨作。那些年,每到节假日和周末,他都会步行,自费乘车到联系好的地方,搜集刘古愚朱卷、书法、信札、文稿及刘古愚为好友撰写的墓志铭拓片和实物照片,刘古愚弟子撰写的祭文和“刘子祠”碑记。一位用打工挣钱养活老娘,供女儿上完大学,执着与艰辛实现了浮躁社会下民间历史文化研究人的奋斗人生。
    刘平望,生于1968年,陕西咸阳人。陕西省咸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刘古愚教育思想研究会会员。有散文、通讯散见《咸阳日报》及新媒体平台。主编《天阁村志》,编著《刘古愚寻真》。

说“天阁”话“寻真”

刘家满户忠良将,
平地隆生有座山。
望育人才英烈勇,
寻真踪迹古愚先。
找出变法门徒猛,
足访三秦自费栏。
雕刻书文碑报稿,
一十二载不存钱。


 
    《刘古愚寻真》内容简介
   《刘古愚寻真》较全面地搜集了有关刘古愚先生淹没于历史典籍及消沉于民间田野的历史资料。刘古愚,字焕唐,号古愚,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教育家、思想家,陕西乡野维新的领袖,培养了一千多名既有爱国思想又有近代科学知识的人才。本书分上、下两卷编撰,上卷以十五个章节分述刘古愚主要事迹及后世影响。下卷以“师承”“挚友”“门生”成编三章,涉及先贤三百余名,均为当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做出过贡献。书末“附录”刘古愚年表。本书除录入刘古愚墓志、墓表外,首见刘古愚朱卷、书法、信札、文稿及刘古愚为好友撰写的墓志铭拓片和实物照片,刘古愚弟子撰写的祭文和“刘子祠”碑记,收录了戊戌变法前期刘古愚弟子的珍贵合影,对于研究刘古愚思想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刘古愚简介(来源: 咸阳市政府信息中心)
   刘古愚(1843~1903)名光蕡,字焕堂,号古愚。以号行。晚清咸阳县(今秦都区)马庄镇天阁村人。祖、父均为秀才。15岁失去双亲,靠二兄长抚育,跟随祖父读书习礼。同治四年(1865)童试秀才第一,入关中书院学习。同治十年(1871)至光绪十一年(1885),先后执教于渭南贺象贤、长安李敬恒及三原张云生、胡子周诸家塾馆。其间参加光绪元年(1875)乡试,中陕西第二十七名举人。次年会试落选,绝意仕途,潜心治学。光绪十二年(1886)主讲泾阳泾干书院,十三年(1887)移讲味经书院。光绪二十一年(1895),崇实书院在味经东侧建成,兼任山长。光绪二十五年(1899)康、梁变法失败,因被视为“康党”,力辞两书院山长职,移醴泉县烟霞草堂任教著书。光绪二十九年(1903)二月,应陕甘总督崧蕃之聘,出任甘肃大学堂总教习。同年八月积劳成疾,在兰州逝世,终年61岁。刘光终生从教,勇于改革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掌教味经书院期间,重视引导学生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特列算学为必修课。在书院建造观象台置经纬仪,让学生观察测算。主持崇实书院时,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让学生在院办工厂、农场实践,走教学结合实践、学用兼得的办学之路。他选派具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人才如杨蕙、孙澄海等人去上海参观、学习织布工艺,孙回陕后仿造轧花机,使机器轧花风行关中棉区。他为味经书院时务斋制订“厉耻、习勤、求实、观时、广识、乐群”六条学规,体现其爱国情怀和教育主张。戊戌维新时期,他的许多学生如胡均、崔志远、李岳瑞等直接参与维新变法活动,在北方实际上起着维新运动旗手的作用。于右任论及戊戌变法有“南康(有为)北刘(光)”之说。“关中一代才俊,什九列其门下”。及门弟子于右任、茹欲立、李子逸、王授金、冯孝伯、杨西堂等人在民国时期的陕西以至西北政治军事和文化史上都有相当高的地位。刘古愚去世后,门人张鹏一、李岳瑞、王典章、张季鸾等陆续辑其遗著,编为《烟霞草堂遗书》和《刘古愚先生全书》,在西安和苏州相继刊行。
       2017年,刘平望(左)与咸阳“探寻历史踪迹 传承优秀文化”活动发起人许衙评(中)、梁宏选(右)和张根劳来到即将拆除的位于秦都区魏家泉村的“刘古愚小学”查看搜寻历史遗迹。
 

责任编辑:许衙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