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会:笔耕溢彩半世纪,岁月增辉八十春——庆贺梦萌先生文学创作50周年

2025-08-06 来源:文学大院 作者:李新会

  首先,对梦萌老师辛勤耕耘文坛五十年佳作等身表示衷心地祝贺,对梦萌老师八十华诞表示衷心地祝贺!

  在此,我十分抱憾地告诉大家,我和梦老师并不见面认识,只是安升先老师把我拉入他建的《大秦文坛》群,我作为一个忝列文化人,在群中对梦老师的大作拜读后,就割舍不下。正像歌曲《传奇》中唱的那句“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从此就难以忘怀”,禁不住地谈点学习感想和心得体会,那曾想受到了梦老师及一些文人大师的肯定和认可。正如梦老师说的那样,文心通文心,从此以后倾盖如故,成为文友。从年龄上说,梦老师大我10多岁,却能礼贤我这个文化方面的后来者,既彰显了他的崇高品德,又展现了他的文人风范。

  因为相见恨晚和相见很晚,所以拜读先生的大作很少,通过直接阅读他在文学大院及朋友圈发表的文章,也通过其他大师推介评论他的文章,我的收获是多方面的,但最深刻的有两点:

  一是他多元化创作丰富多彩。既有长短篇小说,又有诗歌,散文,随笔,游记及文学评论;既有含情脉脉的抒情文章,又有文锋犀利的曝光杂谈;既有人体温度的褒扬文字,又有入木三分的直面批评。写亲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慈祥和善的长兄和长辈;写游记,我们仿佛跟在一个知识渊博侃侃而谈的导游身后;写人物,我们似乎在看着投影幕墙,聆听优秀播音员的旁白;写评论,我们就想立马起身去书店购买这本原作。

  二是让我们有转识成智的收获和升华。转识成智原是佛教用语,指通过修习将凡夫的“八识”(眼、耳、鼻、舌、身、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转化为“四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最终成就佛果。该概念以“识”代表一切精神现象,“智”为通过修习获得的神秘现象、判别是非能力。在现代语境中被引申为知识到智慧的转化,强调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既包含方法论层面的观照能力,又涵盖人文精神层面的主体德性。我们阅读梦老师的作品,并不像一些网络文学或流行音乐,以迎合读者和观众的猎奇及票房为目的,而是坚持自己的本色,突出自己的特色,放射自己的颜色。他用自己爬格子堆书山的辛勤劳动,用细腻耐心的理论疏导,使读者启迪思路,滋养智慧。这才是他的文学作品最珍贵的价值。

  我认为作家大都要经历探头探脑的好奇者、坚定不移的参与者、废寝忘食的爱好者、苦中作乐的创作者这四个过程,最后才能成为积土成山,积厚成器的成功者!在各位老师面前,我只是一个探头探脑的好奇者,今天只所以有勇气参加这样的盛会,就是想认识学习各位大有成就的老师们。也诚恳地希望在今后的文学道路上得到老师们的批评帮助和指导。

  梦萌老师文学创作五十年,绝不是文字的积累,作品的叠加,而是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修炼和能量凝聚。如果说他写作初期是星火,是光点,是一束光,照亮了自己前行的道路,那么,现在就是光源,照亮着读者前行的方向,而且这个光源还是无影光源,所到之处不留阴影。他的作品后劲十足,影响深远,渗透力强,是当今难得的不世出作家!

  最后,再次祝愿梦萌老师:八旬华诞松鹤寿,万里文心日月长!祝愿各位老师笔耕不辍结新果,岁月不老笔长青!

  作者简介

  李新会,男,原籍陕西兴平,现居咸阳市。1974年入伍,在酒泉卫星基地服役1987年转业至咸阳市秦都区机关工作,现已退休。热爱书法,文学,喜欢欣赏古文、诗词、散文及小说,常有作品发表于网络,深受读者喜爱。

责任编辑:李欢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