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点赞“心羽家园”

2025-02-27 | 来源:西安报业 作者:拓玲 翟小雪
  在西大街儿童医院对面的安定广场上,有一处近200平方米的爱心小屋,为来自全国各地家庭困难的患儿及家属提供免费食宿。常向阳是“心羽家园”的创办人,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常妈妈”。自2017年创办至今,“心羽家园”没有一天打烊,已累计有2100多个困难患儿家庭在这里接受了救助。
  “西安心羽家园”和创始人常向阳的故事被中国文明网等多家央媒关注、报道,1月11日,《人民日报》A5版刊发暖闻热评《微光成炬 温暖你我》点赞“心羽家园”。
  常向阳是“心羽家园”的创办人,也是众多孩子口中的“常妈妈”。她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从小经常跟随父亲前往贫困山区看望困难户,心里早早播下了一颗爱的种子。如今她已在做公益的路上走了近40年。
  《中国文明网》主题报道
  常向阳:如春风温柔,如太阳热烈
  报道全文如下:
  【关键词】“心羽家园”
  【事件】“心羽家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儿童医院附近,为来自全国各地家庭困难的患儿及家属提供免费食宿。常向阳是“心羽家园”的创办人,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常妈妈”。自2017年创办至今,“心羽家园”没有一天打烊,已累计有2100多个困难患儿家庭在这里接受了救助。
  【点评】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对常向阳而言,多年的善行缘于一次偶然的经历。2017年的一天,在西安市儿童医院里,常向阳看到一位老人在楼道打地铺睡觉。得知大娘家的孩子病了,借来的钱也都用完了,常向阳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要为这些异地来西安治病的患儿家庭提供一个家。她在儿童医院附近自费租下一间200平方米的屋子,为经受病痛和贫困的家庭提供免费食宿。
  常向阳“雪中送炭”,一干就是6年多。柴米油盐、水电气暖,样样张罗好,需要的是无微不至的细心、持之以恒的耐心。“心羽家园”缺钱运营的时候,常向阳只能靠自己打零工的收入和父母的退休金来维持。压力大的时候,常向阳便躲进屋里哭一场。而推开门,她依然会用笑脸面对生病的孩子和操碎了心的家长,希望“多帮助几个孩子,多圆满几个家”。日复一日的坚持,汇聚成人间大爱。
  这些年,“心羽家园”爱心团队的志愿者从几十位增加到上百位。在热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心羽家园”的环境越来越好,简陋的铁架床变成了加宽的木质床,还添置了电磁炉、热水器、儿童马桶等家用物件。道德榜样的感召,让爱心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河。常向阳的善举让更多人相信:德不孤、必有邻,就像一束光簇拥另一束光,一滴水融入另一滴水,凡人善举能汇聚成社会暖流。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像常向阳一样的平凡英雄就在我们身边。从十余米高的桥上纵身跳入江中救人的外卖员彭清林、多年坚持义务救援抛锚车辆的“的哥”崔敬辉、创办心理热线挽救超500名轻生者的退休记者柯志雄……五湖四海、天南地北,他们用善良、坚韧、热情凝聚起人间大爱,在广袤中国大地上写下一个个感人故事。英雄不是遥不可及的存在,英雄可以是生活里的每一个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高地,就是由无数凡人善举共同托举而成的。
  当凡人微光聚成火炬,照亮的是整个社会,温暖的是每个人的心灵。在日常生活中,一句温柔而暖心的话语,一段寻常而坚定的守候,一个果敢而勇毅的举动,都足以迸发震撼人心的力量。存善念、行善举,从此时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你我做起,凡人善举就能在润物无声中散发出光和热,成为推动社会向上向善的强大正能量。
  这里是外地患儿温暖的家
  在西大街儿童医院对面的安定广场上,有一处近200平方米的爱心小屋,这里有12张床铺,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有24小时热水,明亮的厨房和温馨的读书角。这里吃住全部免费,停留过一批又一批外地前来就医的贫困患儿家庭。
  今年52岁的常向阳是这个爱心小屋的创办人,也是孩子们口中亲切的“常妈妈”。201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常向阳看到了外地就医患者的困境和需求,让她萌生出要为这些治病的困难患儿家庭提供一个管吃管住不收费的“家”的想法。在父母的支持和一起做公益的志愿者及朋友们的帮助下, 常向阳租下了一间民房,并添置了床、厨具等物品,给这里起名为“西安心羽家园”。 6年多时间,这个“家”已经无偿帮助了全国2000多名患儿家庭。
  家园面积不大,却收拾得井井有条,有厨房、玩具区、读书角、休息室等,住在这里孩子大多患有血液肿瘤、胆道闭锁、脑瘫等重疾,为了帮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住进这里的患儿家庭必须提供诊断证明和困难证明。为了增加这些家庭的收入,常向阳鼓励爸爸出去打工,妈妈安心住在这里照顾孩子。在这里,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操着不同口音,却因共同的“家”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成了相互鼓励、互帮互助,共同面对生活中困难的家人。
  家园每个月的开支大约两万元,这是笔不小的数目,在常向阳的咬牙坚持下,心羽家园的善举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如今,在市委市政府、市慈善会、北院门街办等相关部门和一大批好心人的帮助下每月百分之四十的固定开销问题基本解决了,家园的设施设备也在逐步完善。家园还开设了“小白课堂”,弥补孩子们在治疗期间的教育缺失,同时,还会不定时邀请医生和心理老师来这里为患儿家属进行医疗科普课堂和心理疏导等。这些年,常向阳也获得了很多肯定,包括获得西安好人、陕西省脱贫攻坚奖奉献奖、陕西好人等荣誉,2023年,她还入选“中国好人榜”,被推荐为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陕西省候选人拟推荐人选名单。这些帮扶和荣誉都是激励她前行的动力。
  “我希望每个离开这里的孩子,都能忘记这段治疗的时光,健康快乐地成长,回到属于他们自己真正的温暖港湾”,常向阳说每次跟孩子们告别都很不舍,但是她最大的心愿是,每个孩子都能健康茁壮地成长。(焦点 荐)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