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4-12-27 | 来源:本网 作者:宁小芳
  2024年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黄河流域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黄河流域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拥有三江源、祁连山等多个国家公园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五大沙漠沙地、沿河两岸分布有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黄河是连接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重要纽带,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起源,一路向东,流经黄土高原,最终注入渤海。在这个过程中,黄河流域将这两个高原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不仅滋养了广袤的土地,还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这个生态屏障不仅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至关重要,还对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黄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主产区,粮食和肉类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左右。黄河流域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等资源丰富,煤炭储量占全国一半以上,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基地。
  黄河流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黄河流域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其中少数民族占10%左右。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上中游地区和下游滩区,是我国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积极支持流域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认识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辩证关系。贯彻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就需要辩证地看待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保护和发展并不矛盾,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若只进行保护而忽视发展,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若只注重发展而不进行保护,会导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因此,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保障,生态环境的改善又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者共同构成一个系统,相互促进、和谐并存、不可分割。
  生态保护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与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黄河流域时,始终将“保护”二字放在首位,强调“保护是前提”。这一理念,深刻揭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只有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才能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基础,在生态保护中获得长远发展。因此,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科学理念,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确保黄河生态系统这个有机整体的健康与稳定。
  高质量发展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必然要求。生态保护不是完全忽略发展,而是在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保护。缺乏发展的保护、以牺牲经济社会发展为代价的保护不是人民追求的保护,在保护中保障发展,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保护。必须明确现如今我们强调的发展一定是保护环境、降低资源消耗、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的发展。在发展中加强保护,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只有通过高质量发展,才能够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这就需要统筹考虑保护和发展两方面,从顶层设计的宏观层面统筹规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贯彻和谐理念,尊重自然规律,适度开发利用,还要加强交流联系与分工合作,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共同发展,最终实现保护和发展的空间均衡。
  合作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河沿岸的发展一定要有大局意识,站在国家的、全局的角度考虑,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要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关系,在重大问题上以全局利益为重”。这就要求我们,思维模式要由“谋一域”的单一性、片面性转向“谋全局”的多元性、全面性,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既要“治标”,更重“治本”,在系统规划、整体施策的同时,强化沿黄省区间的协调配合,切实形成工作合力。要立足于全流域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尊重自然规律,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要更好把握上下游、左右岸的全流域互动关系,更好把握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配置、社会协同的全领域合作关系,探索生态文明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相得益彰的新模式,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走出一条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路子,让黄河长治久安、造福于民。(榆林市吴堡县宋家川街道办事处 宁小芳)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