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创新】咸阳“热岛效应”可能性分析及对策

2023-05-09 | 来源:本网 作者:闫正坤
长期在咸阳城区居住的人们都会有一个感觉:在夏季里虽然比不上有“火炉”之称的南京、武汉、重庆、南昌那样热,但是一年比一年热却是人人都能感受到的,局部地区某个时段的气温甚至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而在城效结合部或农村特别是北部广大农村则相对凉快了许多。在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而给市民带来舒适与便利的同时,咸阳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机率有多大?我们现在又该做些什么以应对呢?
一、“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
对城市“热岛效应”产生原因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但是随着国内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热岛效应”愈发明显,概括起来,“热岛效应”的产生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是诱发“热岛效应”产生的重要原因。总部设在日内瓦的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日前发布的年度报告中说,2005年的世界地表平均气温比1961~1990年这30年的平均值升高了0.48摄氏度,是自1861年有记录以来仅次于1998年的世界最热年份。有专家预测,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在未来100年将上升1.4℃至5.8℃,这可能是近1万年中增温最显著的时期,降水产生季节性和南北性移动,其中大部分干旱和半干旱区变得更干。 而中国到2030年气温将上升1.7℃,到2050年则将上升2.2℃,中国气温增高的幅度由南向北增大。世界有许多气象学家认为美国2005年8月29日的“卡特里娜”飓风与全球气候变暖密切相关。
2、人为原因。一方面是城市内建筑物产生的热源,如混凝土、柏油路面以及各种密集的工厂、住宅区等建筑群。这些人工建筑物吸热快而热容量大,反射率小,能有效地储存太阳辐射热,另外,晴天的夜间城市上空常有逆温层存在,它阻碍了热量向高空扩散,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建筑物表面温度明显高于绿地和水面。有研究指出,在夏季烈日照射下,马路上的温度要比土地上高18度,而水泥屋顶要比草地上高20度。 另一方面是城市中日益增加的工业生产、汽车、空调、微波炉、冰箱等人工排热器在消耗掉大量能源的同时,还在不停地向外“倾泻”着热量,使城市的“体温”一再升高。 
3、城市中绿地、林木和水体的减少。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中的建筑、广场、道路、桥梁等数量和密度大幅增长,城市地下水过度开采,而相应的城市绿地、水体等特别是自然形成的绿化、水体却相应减少,缓解“热岛效应”的能力被削弱,另外,有许多城市森林被毁,水源被污染,道路被硬化,这就进一步导致了城市调节高温、抗击“热岛效应”的能力减弱。

二、“热岛效应”与人体健康
在“热岛效应”的影响下,城市上空的云、雾会增加,使有害气体、烟尘在市区上空累积,形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据了解:人类有许多疾病就是在“热岛效应”下引发的,医学研究表明,环境温度与人体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环境温度高于28度时,人们就会有不舒适感;温度再高就易导致烦躁、中暑、精神紊乱。气温高于34度,加上频繁的热浪冲击,还可引发一系列疾病,特别是使心脏、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死亡率明显增加。此外,高温还可加快光化学反应速率,从而提高大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在高温区内,空气密度小,气压低,容易产生气旋式上升气流,使得周围各种废气和化学有害气体不断对高温区进行补充。在这些有害气体作用下,高温区的居民极易患上消化系统(如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胃肠道溃疡性疾病等)或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失眠、烦躁不安、心神不定,记忆力下降,患忧郁症和精神萎靡症)等疾病。高温还会诱引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鼻窦炎、咽炎等呼吸道疾病高发。另外,由于大气污染物会刺激皮肤,还会导致皮炎,甚至引起皮肤癌。可见,高温对人的健康影响极大,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咸阳市产生“热岛效应”可能性分析 
“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咸阳市经济迅猛发展,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3%,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9亿元,超出前50年的总和,仅城市建设就累计完成投资37.6亿元,一大批城市道路、桥梁、广场、绿地等工程的建设,使基础设施功能进一步增强。其中:新增城市道路总长度比历年城市道路建设总量翻了一番多,从111公里增加到了253公里;人均道路面积从“九五”末的5.3平方米增加到了7.9平方米;特别是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从1208公顷增加到1975.6公顷,覆盖率从28.09%提高到39.29%;园林绿地面积从842公顷增加到1467公顷;园林绿化率从19.58%提高到29.17%;公共绿地面积从202公顷增加到了549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5.05平方米提高到10.56平方米。
据相关资料显示,咸阳年平均温度9.0-13.2℃,2003年全年1月、2月、3月、5月、6月和9月份气温偏高,其中,5月下旬较历年同期偏高2℃左右,7月上旬较历年同期偏高2℃~4℃。2004年气温在1~6月份明显偏高,其中2月~4月份,平均气温较历年同期偏高3℃~4℃,特别是2004年6月下旬发生的高温天气,是近30年来未曾出现过的,全市从6月20日开始到6月28日,平均持续7天~8天35℃以上高温,高温天气对夏播工作带来了严重困难,对经济作物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今年6月中旬,咸阳最高气温就已经达到了35℃以上。可见,咸阳市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城市化进程步伐也很大,咸阳的气温局部可能较往年稍高,但是年平均气温还是很正常的,又因为咸阳地处我国西部,市委、市政府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咸阳湖的建成,强有力地缓解了“热岛效应”产生的基础,我们可以大胆的预测:咸阳中心城市在近20年产生大范围长时间“热岛效应”的可能性不大。

四、咸阳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对策
  有着中国第一帝都、古代丝绸之路第一站之称的咸阳,近几年又先后荣获中国魅力城市、第一地热城和最佳宜居城市等称号,目前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的活动正在深入开展。因此,对待城市“热岛效应”绝不能掉以轻心,必须研究削减城市“热岛效应”的技术方法,采取各种措施缓解“热岛效应”产生的条件和影响,从而不断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共建全面小康咸阳。 
一是要加强城市规划。在目前的城市结构模式上,统筹规划城市工厂区和居民区,避免高度集中,特别是在沣河新区和高新区的规划上,要避免人口过度稠密和工厂过度集中,同时要统筹规划绿化和水资源组团布局,可以规划建设若干条林荫大道,或者规划建设规模化的集中绿地,降低中心城市产生“热岛效应”的可能性,在中心区域开发建设时首先要保证绿化用地面积。
二是要强化城市绿化建设。绿化是城市中最主要的自然因素,也是消除“热岛效应”的根本所在。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绿化与环境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和相关的地方性行政法规,保证公共区域和居住区绿化用地。另一方面要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倡多种树,种大树,该市城建系统2005年以来实施的拆墙透绿、退硬还绿、见缝插绿和"大树进城"工程,共增加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今年又实施城市南北大门5万平方米拆楼建绿等绿化改造工程,不但增加了城市绿化面积,也可有效地降低热岛效应的产生。今后还要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加强沣河广场、化工区城市广场、西渭苑广场和两寺渡公园等建设,在城市立交、高速路、铁路、交通干道和城区各企事业单位等实施大面积、大范围绿化建设,增强城市“立体”绿化力度。前两年,北京全面启动了“立体绿化”以缓解热岛效应,咸阳可以考虑大力实施屋顶绿化、墙壁垂直绿化等。加快“咸阳湖”和沣河两岸景观建设步伐,能否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动工兴建二期、三期工程,增加水面和绿化面积?充分发挥湖体水面和绿化景观长廊这一咸阳最大的绿化面积的作用。
三是要加强对热量排放的控制。比如要控制使用空调器、冰箱、汽车、微波炉等热量排放较高的电器,在高温季节提倡多坐公交,多乘自行车、电动车等环保车辆。还可以将城区分散的热源集中控制,在热量排放较高的工业企业实行技术改造,改燃煤为燃气,提高工业热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热量散失和释放。另外还要想办法提高建筑物隔热材料的质量,建筑物淡色化以增加热量的反射等等。
四是要加大科技投入。在城市建设时要改善市区道路的保水性能,可用透水性强的新型柏油铺设公路,以储存雨水,降低路面温度。咸阳市2005年在对市区玉泉东路、新兴北路、民生路等道路改造中,实行“无道牙”建设,并将人行道用防滑性能好、透水强度高、承载能力强且有古色古韵的劈离砖铺设,提高了道路保水性能。另外,还可仿照美国建设生态房或生态村,建设太阳能房屋等等。
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所以缓解热岛效应是一项长期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和配合。我们欣慰的是,咸阳市委、市政府,市直有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都非常重视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我们也正在大力实施城市绿化、渭河沣河治理净化、空气质量监测以及城市干净整治等生态建设和管理活动。相信通过全市人民的努力,咸阳定会被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态和谐、舒适惬意的现代化西部经济强市。
   (作者:咸阳市城市建设管理局)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