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四多”  写好稿子

2023-05-09 | 来源:本网 作者:王建云
       2000年,学工程专业的我被安排到公司党办搞宣传工作,经过几年锻炼,我逐步完成了从当初写一篇简讯要两三天时间到现在两三天时间完成三四千字材料的转变,先后有评论《城市自来水市场谁来整顿》、新闻《抓“五个结合” 创文明行业》、散文《乡村女教师》等300余篇稿件被《中国建设报》、《陕西工人报》、《宝鸡日报》、《中国供水节水报》、《中国水星网》、《陕西市政》杂志等10多家市级以上新闻媒体采用。被聘为中国供水节水报特约记者、中国水星网信息员,连续五年被中国供水节水报、陕西省水协评为优秀通讯员。论文《浅谈供水企业的竞争力问题》获中国水星优秀征文,调查文章《地下水超采严重,关井工作难进展》获第四届城镇供水巡礼征文优秀奖。回顾走过的路,我的体会是:多积累、多读书、多动笔、多修改。
       多积累。一是积累素材,尽可能多的占有材料。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中的人事言行、诗文字句、山水草木,平时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都是我们写作的素材。为掌握详实的材料,我坚持腿勤、脑勤、手勤,走出办公室,到生产一线、到车间班组、到施工现场,去搜集。今年我司工程公司中标工程开工后,我骑自行车行驶三十里,到施工现场,钻工棚,进管沟,与职工交谈,掌握第一手素材,写出了长篇通讯《市场需要这样的队伍》,在公司《水司简报》发表后,反响很好。平时与人交流、工作探讨、读书看报,都会发现大量有用的信息、素材。我养成了随记的习惯,小笔记本上总是记满了我了解到的人物、事迹、经验、社会热点问题等。对所拥有的素材,我不断进行挖掘,汲取精华,从中提炼好稿子。一次与生产科的同事闲聊,听他们谈到城市多头管水,供水市场混乱。经过进一步了解分析,我写了评论《城市自来水市场谁来整顿》,被《中国建设报》以行业焦点、《陕西工人报》以经济观察、《中国水星网》以水星评论形式刊发。二是积累经验。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在平时读书看报,我很注意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见到好文章,总要从标题、文章布局结构、内容,发觉其亮点。同一类型的报道,我总是把自己写的与报纸上的文章进行比较,寻找差距。每次文章写完后,总要拿给领导、同事看,让他们“会诊把脉”。好的文章,总是想方设法剪下来,剪不下来的,不管长短就抄下来。几年下来,我已有六本剪报本,抄文章用完了五个笔记本,积累优秀范文230多篇,这些都成为我写作的良师益友。
       多读书。写诗的人“功夫在诗外”;跳舞的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写文章就象上舞台,表演的好坏取决于台下的功夫。这个“台下功夫”就是平时书读的多寡,知识积累的多少。文章具有舆论导向,指导工作的功能,所以,通讯员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更新知识。为了写好稿子,我平时坚持学习,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读书不分古今中外,既读业务书,又读业务以外的书,广读博取,融会贯通。书读的多了,知识面广了,文字功底过硬了,厚积薄发,写起稿子来就不难了。
       多动笔。有了素材、有了方法,就象有了“枪”,知道了操枪的要领,但能否打个十环,写出好作品,这就要靠练。“三天不写手生”,稿子要经常写,要多写,还要写各种体裁不同的文章。写东西很辛苦,要有恒心,坚持写,脑不停,手不停。要主动不要被动,要进取不要畏难,怕动脑筋,怕投入时间、投入精力,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通讯员都要经历一个从艰难写作到快乐写作的过程。刚开始写稿,我一提笔,头就大,但咬着牙,强迫自己坐下来,能坐下来,后面的事情就好做了;稍微熟练一点,我就给自己加码,每周都要列出个写稿计划,文体不限,消息、通讯、评论、散文等都写,始终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写作状态。熟能生巧,练得多了,也就摸索出一些经验,总结出一些技巧,文章也就越写越活了。
       多修改。写出稿子是基础,但好文章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千锤百炼而成的。写时要“热”,一气呵成,以求文气畅达;改时要“冷”,冷静地、从容地修改,以求达到完美境界。稿子写出后,我不是急于马上发出去,而是先搁两三天,回过头来,采取默读、朗读、粗读、细读的方式,多读几遍,多改几遍,挑剔自己文章的毛病,一直改到自己认为满意为止。往往是稿子一次写成,而修改则要十遍八遍。
                  (作者单位:宝鸡市自来水公司)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