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孝老爱幼道德公益协会组织会员观看电影《南京照相馆》并举办观影分享会

2025-08-22 来源:本网 作者:李虎山

  8月21日上午9.30分,位于西安市钟楼东侧的长安国际影城(钟楼店)4号演播厅内座无虚席,陕西省孝老爱幼道德公益协会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铭记历史,珍惜和平、热爱美好生活”观影活动在此举行。100多位来自不同单位和家庭的协会会员,面对银幕上播放的电影《南京照相馆》中,日本鬼子对南京市民的凶残杀戮,大家义愤填膺,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播放,厅内悄无声息,有的只是轻微的饮泣声。

  电影结束后,协会组织会员举办了观影感受分享会。协会会长祁巧梅就协会为什么要组织大家观赏电影《南京照相馆》给予说明。

  她说,自这部电影公演以来,协会一直关注其在全国的反响,8月14日,协会就此召开了理事会,做出了组织会员观看这部电影的决定。希望通过观看电影,使大家铭记历史、珍惜和平,热爱今天的美好生活,这也是协会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一次尝试活动。通过观看大家知道,这部电影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通过普通人的视角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光辉,电影深刻揭示了历史的伤痛,提醒人们和平的来之不易。影片中,照相馆的普通民众为了守护日军暴行的底片,不惜牺牲生命,这一情节让我们感受到真相的力量和守护历史的责任。影片对日军暴行的刻画令人不由自主的产生仇恨,侵略者的残暴行为暴露了人性的泯灭,而普通人的善良与勇气则展现了人性的光辉。特别是对为日本人做事的叛徒王广海这个人物的刻画,令人印象深刻,他一心为日本做事,出卖祖国和人民,结果日本人也没有放过他和他的家人。我们通过观赏电影,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传承爱国精神,砥砺前行,我们应该牢记先辈们在危难时刻的坚守和抗争精神,他们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和平年代,我们每个人都应传承这种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除了与大家交流自己观看电影的感受外,祁巧梅还向大家分享了协会成立10年来所做的工作并解读了协会的办会宗旨。她说,协会成立10年来,我们主要以传播传统文化为己任,做了大量的工作,举办了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系列活动,为他们的成长助力,我们同时也举办了许多关爱老人活动,比如我们带领志愿者进社区、进敬老院与老人谈心,为老人理发、剪指甲等。今天通过组织观看电影,除了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外,是想利用这样的机会,与大家加强联系,也希望大家多关注我们,配合我们一起搞好协会工作。

  青年作家、柞水县教育局副局长何有武在分享会上谈到:前两年,做为苏陕干部交流,我被交流到南京,在南京工作了半年,深刻体验了南京的文化和人文历史,至今回忆起在南京的岁月,令人难忘,大家知道,南京和西安一样,拥有丰厚的历史,但是在二战期间,却遭受了日本人的侵略,给那里的人们留下了伤痛和和难以磨灭的记忆。这部电影将视角聚焦在南京城里一家普通的照相馆,南京城破,百姓深陷水深火热之中,吉祥照相馆成了人们的避难所。在这里,邮差阿昌、戏伶毓秀、照相馆老板老金一家,原本只是平凡度日的普通人,却被战争无情地卷入生死漩涡。他们被迫为日军冲洗照片,却惊觉照片里全是日军残忍杀害同胞的罪证。那些照片里,无辜百姓惨遭屠戮,被活埋、被枪杀、妇女被凌辱,每一幕都刺痛着我的心。最让我动容的是他们在绝境中展现出的勇气和坚守。尽管害怕,尽管力量微薄,但他们没有选择沉默,而是想尽办法守护这些能揭露日军罪行的照片。为了送出这些照片,他们有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当看到老金一家为了保护照片,面对日军的威胁毫不退缩时,我不禁热泪盈眶。这个电影告诉我们,在国难当头之时,普通人也能成为英雄,因为他们深深地爱着那方热土。谢谢省孝老爱幼协会组织大家来观看这部电影,当然也要感谢电影《南京照相馆》的制作者们,是他们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为国人制作了这部文化大餐,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

  协会会员母亲书院院长,68岁的王收看完电影后,当场赋诗抒发自己的感想:

  观看电影巜南京照相馆》有感

  南京屠城魔鬼残,

  卅万白骨阴森寒;

  青天白日祭杀戮,

  落后挨打恨苍天。

  警钟长鸣祭血园,

  牢记使命责任坚;

  宜将剩勇追穷冦,

  中日博弈莫重演。

  西安高新二中初一学生王艺涵的母亲看完电影后,向观众分享了女儿王艺涵看过《南京照相馆》的感想:

  快门卡住了,卡在了民国二十六年的冬。玻璃橱窗裂着蛛网,像未愈合的伤。陈列的西装与旗袍还带着樟脑香,却再也等不到穿它们的人。

  推门,掸去肩头落雪。暗房里,显影液泡着半截底片。隐约是夫子庙的画舫,是秦淮河的灯影,是穿学生装的姑娘,举着相机,笑靥比春日的梅花更亮。可现在,药水浑浊如血,将所有鲜活,泡成模糊的痂。

  镜头蒙着灰,像蒙一层哭不出的泪,它曾映过新婚夫妇的红帖,映过孩童手里的风车,映过挑着担子的小贩,沿街叫卖桂花糖蘸芋头。那些暖,那些甜,都被某一天的枪声撕碎,散在寒风里,成了再也拼不回的碎片。

  墙角堆着残破的相框。有的玻璃碎了,有的照片被火燎去一角,露出半张惊恐的脸。他们曾是父亲,是母亲,是兄弟姐妹,是某个人心头的牵挂。如今,名字成了墓碑的刻痕,笑容成了幸存者午夜梦回的刺。

  快门还在卡着,像一声哽在喉咙里的呐喊,喊那些来不及告别的清晨,喊那些被烈火吞噬的黄昏,喊那些沉入江底的尸骨,喊那些永远停在二十几岁的青春。

  照相馆的门虚掩着,风灌进来,卷起地上的灰烬。恍忽间似有闪光灯亮起……不是相机,是燃烧弹划过夜空的光。照亮断壁残垣,照亮倒在血泊里的相机,镜头对着天,仿佛要将这人间炼狱,永远曝光在历史的显影液里。

  多年后,有人推开这扇门。尘埃呛得人咳嗽,却呛不散空气里的铁锈味。快门终于松动,"咔嚓"一声,像一声迟来的叹息,将所有国仇家恨定格成永不褪色的底片。

  每一帧,都是血写的证词,每一笔,都刻着:勿忘!

  在分享会上,协会秘书长张敏除畅谈自己看过电影的感受外,还对协会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安排,她提出,在未来的几个月内,像今天这样的活动协会还会继续举办,真心邀请大家加入我们协会,我们会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注重会员的文化生活提升,在不同时期举办不同活动来凝聚会员力量。9月份,我们将组织会员赴郑国渠参观探访,了解“天下第一渠”的历史和人文,聆听从遥远而来的历史回声。同时,我们还计划与西安酒厂联合举办忠孝文化传承与传统工业发展相融的文化探密活动,希望大家多与我们合作,一起为孝老爱幼事业贡献力量。

  分享会由协会会员、新媒体人、青年文化学者黄伟主持。分享会结束后,大家在场外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合影留念(李虎山)。

责任编辑:李欢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