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蝶变:一座山城的幸福方程式

2025-03-06 | 来源:本网 作者:
  秦岭深处,丹江蜿蜒,商洛这座曾隐于群山的陕南小城,正以一场静默而深刻的城市革新,书写着“绿水青山”与“幸福人居”的共生密码。从空中蛛网般的线缆规整到千年城墙的苏醒,从16%到100%的物业覆盖率跃升,数字背后,是一场关乎治理智慧与人文温度的双向奔赴。
  商洛的变革,始于对城市“毛细血管”的精细梳理。1112个老旧小区的蜕变,不仅是物理空间的焕新,更是治理逻辑的重构——当“4+5”物业模式缝合政府与市场的裂痕,当401个小区接入智慧管理平台,昔日的“无人管”地带化作数字化治理的试验田。16万米线缆入地、8.66万平方米违建拆除、7885个车位的释放,这些看似微小的切口,实则是城市治理颗粒度的革命性细化。而1398辆垃圾清运车的穿梭,34辆执法车的流动,则将公共服务的触角延伸至城乡末梢,让“干净商洛”从口号落地为可感的生活品质。
  在商洛,城市更新不再是推倒重来的粗暴叙事。大云寺的钟声与黄沙河的音乐喷泉共鸣,城隍庙的青砖与龟山绿道的曲线对话,历史遗存与现代美学在此达成微妙平衡。莲湖“还湖于民”的改造、民宿集群的文旅新生,让空间从功能容器升华为情感载体。更令人动容的是,那些被唤醒的“城市边角”——废弃河堤变身休闲步道,立交桥下垃圾场化作幸福广场,每一处微更新都在讲述“人民城市”的深意。
  商洛的雄心,不止于城墙之内。县域商业综合体的场景化改造、86个和美镇区的建设、数字渔业全产业链的铺陈,构建起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生态廊道”。当6万亩高标准农田遇上现代化冷链物流,当“菌果药畜茶酒”特色产业邂逅庭院经济,乡村振兴跳出了“输血式”帮扶的窠臼,演变为生产要素的有机共生。60%的农村污水处理率、2.2万座户厕改造,丈量着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坚实足迹;而34个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的创建,则让“西安后花园”不再只是愿景,而是触手可及的乡愁归宿。
  2025年的商洛,正以“四好”建设为笔,勾勒更宏大的幸福图景——智慧社区补齐“小修小补”的生活服务,环龟山绿道串联起慢行生活,高铁时代加速资源虹吸。更值得期待的是,当“大物管”模式开启市场化探索,当莲湖片区改造重塑城市会客厅,最动人的注脚藏在市井烟火里。公园夜市的霓虹映照着惠民演出的笑脸,运动公园的汗水中升腾着康养之都的活力,智慧养老助餐点飘散的饭菜香温暖了银发岁月。我们相信:城市的终极魅力,不在于天际线的高度,而在于每一个平凡日子里的获得感与归属感。当秦岭的风穿过焕新的街巷,这座山城正以独有的节奏,奏响中国式现代化城镇化的商洛篇章。(李山林 荐)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