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海绵城市建设科学治理城市内涝的建议

2023-07-12 | 来源:本网 作者:吕东奇
       每年汛期,我市的中心城市和部分县城的排水系统就会面临严峻考验,但结果不尽如人意。有时一场大雨过后,就会发生内涝的问题,既影响城市形象,又为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带来极大不便和隐患。而我市又属缺水城市,城市地下水位连年下降,自来水供应不足,虽然目前渭南城区修建了引黄工程,东涧峪水库也已开始建设,但也只是片面的解决了部分供水问题,远远没有从自然生态系统的全局性出发,作到真正地留住水,用好水。虽然城市中也建有一些绿地,但这些绿地总面积偏小,而且建设时出于从景观角度考虑,大多数都高出于道路,当雨水来临时,绿地的水因为高度差流入道路,既加大了道路的内涝,又通过道路排向了下水道,白白的被浪费,而到了干旱的时候,又需要利用和消耗大量的地下水和城市管网中的水来浇灌。绿地原本是海绵城市的主要载体,但因为没有很好地利用雨水,所以反而变成了水资源的耗费者,没有在节约水资源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因此,下面就关于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和建设海绵城市提出建议如下:
  一、城市内涝原因分析
  (一)热岛效应导致降雨量增大。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直接改变了城市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而形成热岛效应,而热岛效应会直接影响降水,导致降雨强度增加。
  (二)排水设施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对于排水管网的建设没有进行详细研究,缺乏长远而科学的发展规划,导致一些地方的排水管网建设设计不科学,甚至出现与城市排水主管道不相连的情况,因此由于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以及没有严格按照排水设施标准进行施工,导致排水设施不能很好地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
  (三)排水设施维护管理不到位。对城市排水设施建设的相关资金投入不足,以及排水设施日常维护和管理不到位,没有做到及时保养和维修,导致排水设施的防内涝能力下降。另外对于强降水和洪涝等气象服务系统还尚未建成,不能很好地发挥预防城市内涝和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的功能,加剧了城市内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城市原有的排水设施排水能力不足,导致城市出现内涝灾害的频率大大增加。
  (四)海绵城市建设还未能落到实处。2020年由市政府出台的《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实施方案》中提出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城市的新、改、扩建项目在“一书两证”、施工图审查和竣工验收等环节均须有海绵城市专项审核,并要求已建成的海绵城市区域内无易涝点,但从目前来看,很多要求仍旧落实不到位。
  二、关于防治城市内涝和建设海绵城市的建议
  (一)合理规划建设城市排水系统。城市发展需要尊重自然,遵循正确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理念。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应在规划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作到充分尊重自然和利用自然,结合城市发展中可能遇到的灾害天气,确定城市的承灾能力标准,合理制定城市规划,并据此制定排水系统建设的长期规划。
  (二)加强排水设施维护。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需要立足城市具体地形实际进行,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合理进行改造维护,进而不断完善城市的排水系统和管网建设。在城市建设中,市住建局应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排水管道和排水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不断健全排水管道的管理和疏浚机制,建立和完善排水管道维修管理系统,定期进行管道疏浚,避免发生管道堵塞情况,确保管道畅通,满足顺畅排水和及时泄洪作用。
  (三)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和城市水系。在城市规划时,市自然资源规划局要对传统排水管渠采用智能管理,在提高其设计标准外,配合建设好雨水调蓄池及城市水系。要通过雨水调蓄池将雨水径流的洪峰流量暂存其内,待洪峰流量下降至管渠设计流量后,再将贮存在池内的水均匀排出,这样不仅可以防止产生内涝,还可以极大地降低下游雨水管渠的断面尺寸。
  (四)建立海绵体系统单元。“海绵城市”建设必须要落实到具体的“海绵体”建设的单元中。这些单元包括公园、小区等区域和局域集水单元。市住建局在建设这些单元的景观时,必须保证让水系统的生态功能发挥出来,让大量的雨水能充分吸收,达到贮存水分、浸润土地、降低流速的作用。要统筹多方资源,拓宽资金的筹措渠道,不仅要加大政府投入,更要放宽市场准入,通过尝试探索雨水排放许可、雨水排放费与减免、优秀雨水工程奖励与补贴等管理制度,使更多的社会力量和资金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之中。
  作者:吕东奇,研究生,高级工程师,渭南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市美丽乡村建设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办公室)处长(主任),全国及省市创卫、创园、创文和工程项目评标等专家库专家,中国环卫协会、省市政、供排水、村镇建设及海绵城市专家委员会委员。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