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健康公平:让“无烟”护航青少年茁壮成长
自健康中国控烟行动实施以来,中国的控烟行动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实现了“四提高”和“一降低”:无烟环境保护人口数量的快速提高;控烟立法覆盖人群比例的显著提高;戒烟服务便捷性的明显提高;全社会关注控烟氛围的明显提高;人群吸烟率的降低。《2022年健康中国控烟行动与传播图景》研究报告显示,虽然中国总吸烟率持续下降,但降幅低,总体仍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今年世界无烟日我国的活动主题是“无烟,为成长护航”。怎样降低未成年人吸烟率,走好实现国家整体控烟目标、推行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一步?怎样凝聚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合力,为广大青少年营造无烟、清洁、健康的成长环境?记者就相关话题采访到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健康传播研究所控烟研究中心主任郑频频。
记者:青少年控烟存在哪些难点?
郑频频:我们一直在讲“全生命周期”的概念。一个人的生命全程由不同的周期组成。青少年阶段是养成健康行为最关键的时期,也是控烟的关键节点。很多人吸烟、饮酒等成瘾行为是从青少年开始的。而这个时候孩子们又很有好奇心,但可能对事物的甄别能力不够强,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记者:如何看待农村年轻人吸烟率上升问题?
郑频频:在农村,一是地域比较广大,执法实施有一定难度。广大的农村人口,在无烟政策的保护方面,与城市相比较弱。二是戒烟资源不足、健康素养有所差别。很多城市有戒烟门诊,烟民可以到医院获得戒烟医生的帮助,得到戒烟药物。但这些在农村还比较匮乏。城市里,健康教育已经是比较立体的防护网。但在农村,特别是因地制宜地适合农村人群的健康教育相对不足。三是我们的“烟草文化”。城市里,婚礼喜烟,包括礼烟相对来讲已经慢慢弱化,但在农村还比较普及,这些都对他们的吸烟行为产生影响。
我们讲公共卫生的时候非常强调健康的公平性。在控烟领域,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不应该有空白或者是死角。吸烟只是一个折射,生活方式、行为方面与城市相比,农村可能还存在短板。
记者:为什么新型烟草产品受青少年群体追捧?
郑频频:前几年,电子烟的营销非常丰富,很能抓住青少年的心理。像迎合青少年,强调它的炫酷,彰显自由,把电子烟和青少年喜欢的动漫、篮球、音乐等因素结合起来。青少年这个时期比较喜欢新鲜事物,甚至有些还有逆反心理。电子烟有各种各样的口味,对青少年来说有很大的诱惑,它本身也含尼古丁,会成瘾的。
记者:家庭、学校、个人和社会怎样有效实现青少年控烟?
郑频频:首先从让孩子健康成长,不暴露于二手烟环境这个角度,家长是孩子天然的行动榜样,一定要尽到责任。
学校应该对青少年进行完整的健康教育,其中就包括对控烟的教育。很多孩子吸第一支烟是因为好奇。很多孩子之所以吸烟,是有同伴的压力。面临同伴压力的时候,到底应该怎么拒绝,怎么为健康做出正确的选择?为什么要拒吸第一支烟?要跟他们讲明白吸烟的危害,而且要教给他们一些拒绝的技巧。
从青少年个人角度,可以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家庭和学校的互动。比如让青少年帮助家人戒烟,或者做一些健康传播的材料在社区展览,这比让他单纯去接受信息印象更深。
我们现在一直强调“健康共治”,控烟不仅是公共卫生和医学议题,也是一个社会议题。无烟,为成长护航,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包括无烟的社会规范、控烟的相关政策:公共场所不能吸烟;禁止烟草的广告、促销、赞助;在烟包上印制醒目鲜明的图片;提高烟草税和烟草价格;不得向青少年售烟,不能在未成年人聚集的地方吸烟;加强执法,提高健康宣传的覆盖面,让农村也有符合他们文化和语言的控烟知识。当青少年发现整个社会都把不吸烟作为时尚,作为健康活力的标志,他自然会慢慢地远离烟草。这种保护才是全方位的护航,才是可持续的。
青春很贵,烟草不配!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对烟草说“NO”!(记者 姚抒廷 实习记者黄炯芮 设计师 颜妮 校对 李英卓)
责任编辑:李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