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勉县:以传承与守护为理念书写发展新篇章
在秦岭巴山的环抱之中,汉江水悠悠流淌,滋养着一座充满故事的小城——勉县。
这里,不仅是汉家文明的摇篮,更是三国文化的核心承载地,每一寸土地都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
走进勉县,就如同翻开一部厚重的历史书卷。定军山,这座见证了三国鼎立关键战役的名山,至今仍回荡着黄忠刀劈夏侯渊的呐喊。公元219年的那场大战,如同一颗历史的火种,点燃了蜀汉崛起的希望,为刘备全据汉中奠定了根基。站在定军山上,俯瞰这片古战场,仿佛能看到当年金戈铁马、烽火连天的战争场面,感受到历史的磅礴力量。
公元234年的秋风中,一代贤相诸葛亮陨落,将毕生的忠魂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武侯墓、武侯祠,承载着后人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无限敬仰。古旱莲每年如期绽放,四百余载的花开花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将诸葛亮的风骨凝练成时光的琥珀。
传承汉文化,绽放文旅魅力
勉县深厚的汉文化底蕴是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在推动生态保护和“三农”工作的同时,积极挖掘和传承汉文化,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具有特色的文旅产业。诸葛古镇作为勉县文旅融合的典范,以三国文化为主题,通过七种建筑风格、二十余组景观雕塑、三大文化博物馆、一场大型实景演出,全景展现了诸葛亮忠贯云霄的一生。在这里,游客可以身着汉服,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三国时代。大型全景开合剧《出师表》更是以震撼的舞台效果和精彩的剧情,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三国文化的魅力。每年,诸葛古镇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不仅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了汉文化。诸葛街景区同样以汉风民俗为建筑设计理念,打造三国文化遗址地复刻级园林街。这里集旅游观光、美食民宿、休闲度假、健康养身、文化体验等配套设施于一体,成为了游客体验汉文化的又一好去处。游客可以在这里穿汉服、住特色民宿、打卡网红景点、购买地方农特产品,还能欣赏独具特色的喷泉表演。每逢节假日,景区举办的汉服巡游、花朝节、汉婚华服秀等活动,更是将汉文化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与。
守护绿水青山,筑牢生态根基
勉县深知生态环境是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汉江水源地的保护至关重要。全县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守护这“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勉县积极健全完善各类专项规划体系,完成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扎实开展秦岭违建专项整治、秦巴区域“五乱”问题排查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常态化排查治理秦巴“五乱”,累计下发交办单、督办单,积极完成反馈问题整改。联合多部门开展执法检查,责令整改各类问题,使得秦巴生态显著改善,森林覆盖率稳中有增,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厚植了生态优势。
学习“千万工程”,推动乡村蝶变“
千万工程”经验如同一盏明灯,为勉县的乡村发展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全县各村镇积极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不断深化“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活动,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在生态治理方面,深入推进秦巴“五乱”问题整治,用好林(山)长、河(湖)长等工作机制,全方位开展秦巴生态保护巡查排查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类生态问题,来守护青山绿水。
在人居环境整治上,大力实施“山水林田”系统治理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土地修复治理、河堤建设和河道疏浚平整,沿河修建亲水步道、景观鱼鳞坝、文化广场等,将泥泞路变成健身道、垃圾渠变成口袋公园、撂荒地变成中药田、烂土房变成新民居。
同时,各村镇推行“四治三种一创”,建立垃圾集中回收点,建成污水处理厂,铺设污水收集管网,沿路种植景观树木,拆除残垣断壁,粉饰房屋,实现了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双提升。在产业发展上,各村镇盘活“生态资源”拓展“产业发展”价值。依托优质生态环境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部分村镇还建成现代化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等,开展产品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等业务,开发多类产品,注册商标,通过“党支部 + 主导产业 + 合作社 + 集体 + 农村改革 + 加盟”六位一体发展模式,带动农户发展,村集体增收,为农户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实现了生态与产业、环境与民生、农民与增收的有机统一,有效推进“美丽生态”向“美丽生活”转化。
深耕“三农”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勉县始终将“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目标,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在农业产业发展上,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鼓励农民种植优质水稻、油菜等传统农作物,并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在一些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区域,推广“稻渔连作”新技术,实现“一田两用”,既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又增加了渔业收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大力培育特色产业,结合各村镇实际情况打造陆基特色渔业养殖项目等,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在有限的陆基环境中,创造出了高效、环保、可持续的渔业养殖模式。不仅提高了鱼类的产量和品质,还降低了养殖成本和环境压力,为当地渔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此外,勉县还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扩大林麝等特种养殖与林下中药材种植规模,完成了大量林下种植面积,实现林业综合产值稳步增长。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持续加大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网络,让农村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偏远山村的道路也得到了拓宽和硬化,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也为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在农民素质提升上,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通过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职业技能培训班等,向农民传授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和市场营销知识,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这些新型农民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发展现代农业,带动了周边农民共同致富。
守护绿水青山,筑牢生态根基
勉县深知生态环境是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近年来,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汉江水源地的保护至关重要。全县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守护这“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同时,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在湿地保护方面,勉县也下足了功夫。对县域内陕西汉江湿地、汉中养家河湿地、汉中褒河湿地三个河流湿地保护现状开展全面走访,针对发现的汉江湿地、养家河湿地围垦河道种植农作物等违法问题,迅速开展监督活动,向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清除围垦河流湿地、清理固体废物,还湿地以自然风貌。通过这些努力,县域内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为众多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也让汉江水源得到了更有效的保护。
除了水生态保护,勉县在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管控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统筹推进“抑尘、控车、减煤、治源、禁燃、增绿”各项措施,持续开展重点区域涉气污染源排查整治,动态更新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强化大气污染管控,使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不断增加。在土壤污染管控上,强化土壤重点企业监督管理,严格把控建设项目准入关口,大力整治农村面源污染,确保土壤环境质量稳定可控。
勉县拥有定军山、武侯墓、武侯祠等众多知名旅游景点。定军山作为三国文化地标,是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以《定军山》的取材地,春季油菜花海与古战场遗址相映成趣,美不胜收。武侯墓是诸葛亮的长眠之地,1700 多年古柏守护着“忠武”魂,每年清明庙会都会吸十余万游客前来拜谒。武侯祠是全国众多武侯祠中建祠最早且唯一由蜀后主刘禅下诏修建的皇家官祠庙,祠内匾联众多,碑石林立,特别是祠内的“嘉庆御匾”声名在外。这些景点与诸葛古镇、诸葛街景区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勉县丰富的文旅资源,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感受汉文化的博大精深。
勉县在生态保护、“三农”工作和汉文化传承方面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未来,勉县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学习和践行“千万工程”经验,不断深化“三农”工作,持续挖掘和传承汉文化,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努力打造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书写更加辉煌的发展篇章,让这颗秦巴明珠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
责任编辑:李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