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榆阳:坚持生态优先 推动绿色发展

2023-09-22 | 来源:榆阳宣传 作者:冯海军 王丹丹
漫步榆阳 碧水蓝天 草木茂盛?
榆溪河生态长廊两岸绿意盎然
置身其中宛如诗画之境
而多年前
这一切都是另一番景象
  “第一次来榆林时我都惊呆了,风起沙飞,不敢睁眼,不敢张口。”1959年西北农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榆林工作的李广毅说,“刚到榆林时我才22岁,细皮嫩肉的,根本不适应这里的风沙,只能趴在沙里,以减轻被风沙打脸的疼痛,手脚并用往前行。”
  “流沙压地又埋房,沙进人退走他乡。”“风吹沙子跑,地上不长草,住的柳笆房,走路穿沙梁。”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榆阳区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由于过度垦殖、气候变化等原因,榆林境内植被曾遭到严重破坏,榆阳区林木覆盖率仅为1.8%,天然林木保存面积仅为19万亩。
  70多年来,榆林历届党委、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不懈开展“北治沙、南治土、齐治水”,狠抓国家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京津风源治理、天然林保护等“国字号”重点工程建设,榆林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榆阳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实施全域扩绿,推进深度减污,落实节能降碳,全力建设低碳绿色发展的现代化新榆阳。
  荒漠变绿洲
  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昔日茫茫荒沙变今日片片绿洲。榆阳区委、区政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按照“整体推进、板块联动、造管并重、全域治理”思路,着眼“四区一中心”(北部森林质量提升区、东部生态治理修复区、南部特色产业提升区、西部碳汇林业示范区、中心城区)生态治理空间,共投入19亿元,累计造林141万亩,义务植树1900万株,570万亩荒沙得到有效治理,林木保存面积达484.56万亩,林木覆盖率提升至45.8%,高质量乔木林达65万亩,林地绿地面积位居全市第一,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多年来,榆阳一直没有停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如今,植绿、爱绿、护绿已经成为榆阳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更成为社会各界以及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中,通过认建、认养、捐资等多种形式参加植树造林,“家庭林”“亲子林”“纪念林”“碳汇林”等层出不穷。
  吴耀华是一名乡镇干部,参加义务植树已经有二十年了。“我深刻感受到植树造林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更是落实国家‘双碳’目标的具体措施,今后我们要发动更多群众植树增绿,让大家在生态建设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吴耀华说。
  为守护好榆阳人民的生态福利,榆阳区坚持科学绿化,综合防沙治沙,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广泛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全面实施人工造林种草、飞播造林种草、封山封沙育林,提高混交造林比例,构建稳固的防风固沙林带。除科学绿化筑牢生态屏障外,榆阳区还不断创新“生态+”一体推进的特色林草产业发展模式,围绕“中国草业明珠”目标定位,积极探索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免耕补播改良草原并集约放牧利用等新技术,推动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草原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自我更新修复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草原生态持续向好。
  2023年8月13日,国家牧草产业体系技术交流会暨榆阳区第二届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顺利召开,标志着榆阳草业发展迈入高质量快速发展阶段。同时,榆阳区持续打通南部山区百公里生态产业线,建成鱼河镇李家沟、古塔镇杭庄村时令水果采摘基地2000余亩,实施大扁杏嫁接西梅、木瓜杏等试验基地1000余亩,完成大扁杏集约化管护3.3万亩,努力实现林业产业快速增效、增收。当前,绿色已成为榆阳的生态底色,生态建设的成果正在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废水变肥水
  答好生态优先绿色考卷

  今年入夏以来,在榆阳区孟家湾乡矿区道路旁,自动喷灌设备隔几天就会给新栽种的树苗浇水。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些用于浇灌的水全部来自当地煤矿,属于回收的矿井疏干水。
  “这些矿井疏干水都是经过处理的,已经达到了地表水Ⅲ类标准,不仅能进行绿化浇灌,还可以用于农田灌溉和生态基流补水。”榆阳区煤矿疏干水综合利用项目金麻片区总调度刘荣荣指着正在洒水的自动喷灌设备笑着说。
  据统计,榆阳区境内煤炭资源探明储量500亿吨,含煤面积6700平方公里,现有规划煤矿44座,大部分煤矿处于水源或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由于矿井涌水量大,自身利用率低,许多煤矿就近外排形成大小不等的“湖泊”,既浪费水资源又产生环境污染隐患。榆阳区委、区政府深入研判、用心筹备,于2019年开工建设煤矿疏干水综合利用项目。
  该项目分榆神矿区金麻片区、榆神矿区牛家梁片区、榆横矿区及南部山区项目。金麻片区于2022年6月建成、榆横矿区于2022年12月建成、牛家梁片区于2023年7月建成,目前均已投入运行。南部山区引水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通过统一调配、统一收集利用,处理后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的矿井疏干水可广泛用于城市市政用水、农田和林草灌溉、工业生产等,不仅减少了煤矿污废排放,同时改善了河流湿地水生态环境,让矿井疏干水最大限度发挥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处理达标的矿井疏干水将优先用于采煤沉陷区的治理,以及周边区域的农业灌溉和河道生态补水,同时结合榆阳实际,还可以用于工业应急供水,支撑榆阳高端能化建设。”榆阳区水利局副局长薛攀说。
  种树变卖碳
  引领绿色低碳新风尚

  如何点绿成金,真正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转化通道?
  榆阳给出的答卷从2021年12月首批发放的3张林业碳票可见一斑。这三张价值14万余元,监测期合计碳减排量5747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碳票,所依托的正是在榆阳区试点的林业碳汇。
  林业碳汇项目的实施是目前抵御部分工业温室气体排放,减轻我国减排压力最有效的措施,也是未来我国实现碳中和的重点发展方向。榆阳区率先在全省全市推开林业碳汇工作,取之于林业,用之于林业,实现“林业投资—林业增长—碳汇增加—碳汇交易—林业投资”可持续循环,真正让林地空气变成可用于交易的“真金白银”,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子。
  两个多月前,榆阳区与中海油电力投资有限公司签订林业碳汇增汇量交易合作协议,首批林业碳汇交易量20万吨,交易额1000万元。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林草碳汇项目开发、碳自愿减排市场搭建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打造林业碳汇产业联盟,打通从碳供应到碳消费的全链条合作流程。这是榆阳区发展林业碳汇的又一重要探索。
  固碳储碳,林木才是关键。2022年,榆阳区启动碳汇林建设工程计划,新建“百万亩绿色碳库”试点示范项目1.9万亩,集中精力营造碳汇林,吸引了华能陕西榆林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5年内在巴拉素林场五十里沙工区营造碳汇林15万亩。
  定方略、绘蓝图、明路径。今年,榆阳区全面落实《榆林市防止二次沙化及五年国土绿化行动方案》,计划完成营造林30万亩,其中专门规划了“西部碳汇林业示范区”,提出要聚焦林业碳汇,围绕巴拉素林场五十里沙工区实施“林业碳汇提升年”行动计划,新建碳汇林5万亩,高标准建设“横纵成网、林路一体”的国家级林业碳汇示范区。截至目前,榆阳区林业碳汇累计交易量已达20.57万吨。
  今年,榆阳区还计划完成全区65万亩乔木林碳储量监测,开展碳汇交易试点工作,全面增加林木蓄积量;联合28家能化企业筹集2.5亿元资金,完成中心城区“绿环”和榆绥、榆佳高速路两侧绿化3.12万亩。
  “我们计划利用5年时间,集中连片建设林业碳汇示范基地20万亩,实现沙地治理和储碳固碳双重目标,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全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发展全过程,做大做强做优绿色经济。” 榆阳区林业局局长秦刚说。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