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区域揭牌7周年,都有哪些硕果?
4月1日,西安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区域7周年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了7年来的硕果。
推动127项改革试点任务全面落地 压缩通关时间50%以上
2017年4月1日,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成立,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应运而生。建设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7年来,西安区域牢记“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职责使命,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在贸易投资便利化、“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协同发展等方面大胆探索创新,推动127项改革试点任务全面落地,累计形成686项创新案例,其中39项案例得到国务院和相关部委通报肯定,88项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已经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和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
有哪些令人瞩目的成果呢?通关效率大幅提升,在铁路口岸,率先实施“铁路快速通关”模式,推出集拼业务“先报关、后装箱”模式改革,集拼出港企业通关时效提高2-3天。在航空口岸,创新实施机坪“直提直装”新模式,实现国际货物24小时“随到随提、随到随装”。建立智能关务中心,推动区内企业报关效率提高95%以上。上线运行全国首个“加工贸易云报核系统”,可为加工贸易企业在账册核销过程中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提高核销作业效率90%,压缩通关时间50%以上。
自自贸试验区设立至今年2月,西安区域新增市场主体214833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015家,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1151家,新增市场主体是揭牌前的8倍。
新模式节省企业90%以上通关费用
率先在中西部地区探索内地律师事务所与香港律师事务所联营发展模式,引进首家香港与内地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建设临空经济仲裁院、设立全省首个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知识产权保护站工作站,上线运营全国首个国际商事法律线上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一站式”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体系。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中,西安市多次获评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标杆城市,并被认定为全国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城市之一。2023年年底举办的2023国际化营商环境创新发展论坛上,西安获评“2023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
围绕中欧班列(西安)高质量开行,推出舱单归并、全程统一运单、宽轨直达班列等20多项创新举措,“舱单归并”新模式节省企业90%以上通关费用。截至目前,中欧班列(西安)国际干线增加至18条,“+西欧”集结线路达23条,班列的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持续位居全国前列。在航空口岸探索形成“大型机场运行协调新机制”“进口快件智慧监管模式”等10余项创新举措,开通全省首条(西安—哈萨克斯坦)TIR(国际公路运输公约)国际跨境公路货运线路。截至目前,机场累计开通全货运航线43条,第五航权航线4条。自贸赋能加快打造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
将加快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此外,还有特色领域的合作。在国际产能合作方面,建设中欧合作产业园、中俄丝路创新园,支持爱菊集团、隆基绿能等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设立分销网络、生产基地和物流园区。在国际教育合作方面,设立国际汉唐学院和中国书法学院,联合西交大、西工大等高校举办 “一带一路”留学生创业大赛、“一带一路”电子商务培训班等活动。
“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今后一个时期自贸试验区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下一步,西安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聚力全市“八个新突破”重点工作,加快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努力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更多新路径,积累更多西安经验。
责任编辑:李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