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载守望梦终圆!柞水失散青年踏归途与家人团圆
2025-07-04
来源:本网
作者:张晗晓 肖鑫
西北建设杂志社讯 2025年7月3日,对商洛市柞水县红岩寺镇红安村七组的马东升一家而言,是泪水与欢笑交织、刻骨铭心的日子。这一天,他们翘首以盼、阔别22年的儿子马军军,终于踏上了这片魂牵梦萦的土地。当年那个19岁外出后便杳无音讯的少年,如今已两鬓染霜。再次归来,恰似贺知章笔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所描绘的那般,岁月的风霜刻满了他的脸庞,却丝毫未减他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时间回溯到2003年,19岁的马军军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外出务工,然而这一去便如断了线的风筝,莫名失踪。从此,马东升一家的生活坠入了无尽的黑暗深渊,痛苦与绝望如影随形。多年来,马东升从未有过一丝放弃寻找儿子的念头。他走遍大街小巷,四处张贴寻人启事,不放过任何一个哪怕微乎其微的线索;一次次满怀希望地奔向公安机关求助,又一次次在失望中默默等待,心中始终燃着一丝与儿子重逢的微弱火苗。
命运的转机悄然降临在2025年6月26日。安徽省六安市救助站在日常工作中留意到了流浪的马军军。彼时的他,因长时间在外漂泊流浪,精神状态极不稳定。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没有丝毫嫌弃与退缩,他们以极大的耐心和爱心,与马军军反复沟通,试图打开他紧闭的心扉。同时,工作人员积极运用多方资源,借助先进的DNA比对技术,经过一番紧张而细致的工作,最终成功确认了马军军的身份,并第一时间联系上了他远在红安村的家人。
当马军军迈着有些迟疑却又坚定的步伐踏上红安村的土地时,村口早已被热情的村民围得水泄不通。大家纷纷赶来,只为见证这迟到却又无比珍贵的团圆时刻。马东升站在人群最前方,老泪纵横,他那颤抖的双手紧紧抱住儿子,仿佛一松手儿子就会再次消失不见。这一刻,22年的漫长等待、无数个日夜的思念与牵挂,都化作了相拥时滚烫的泪水与幸福的欢笑。
马军军望着眼前既熟悉又陌生的家乡,那一声声熟悉的乡音在耳边回荡,心中满是感慨。尽管岁月的沧桑改变了他的容貌,但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深深烙印在他的心底,从未褪色。
此次马军军的回归,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破镜重圆,更是现代科技与人间大爱共同谱写的温暖篇章。DNA比对技术宛如一座坚实的桥梁,为离散多年的家庭搭建起了团聚的通道,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救助站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与不辞辛劳的积极寻找,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马军军漂泊的心灵,成为了他回家的关键助力;而村民们的热情关心和无私帮助,更让马军军感受到了家乡浓浓的温情,让他这个失散多年的游子重新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未来,马军军将在这片熟悉又温暖的土地上重新开启生活,与家人携手弥补那些被岁月偷走的时光,书写属于他们的崭新故事。

命运的转机悄然降临在2025年6月26日。安徽省六安市救助站在日常工作中留意到了流浪的马军军。彼时的他,因长时间在外漂泊流浪,精神状态极不稳定。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没有丝毫嫌弃与退缩,他们以极大的耐心和爱心,与马军军反复沟通,试图打开他紧闭的心扉。同时,工作人员积极运用多方资源,借助先进的DNA比对技术,经过一番紧张而细致的工作,最终成功确认了马军军的身份,并第一时间联系上了他远在红安村的家人。
当马军军迈着有些迟疑却又坚定的步伐踏上红安村的土地时,村口早已被热情的村民围得水泄不通。大家纷纷赶来,只为见证这迟到却又无比珍贵的团圆时刻。马东升站在人群最前方,老泪纵横,他那颤抖的双手紧紧抱住儿子,仿佛一松手儿子就会再次消失不见。这一刻,22年的漫长等待、无数个日夜的思念与牵挂,都化作了相拥时滚烫的泪水与幸福的欢笑。
马军军望着眼前既熟悉又陌生的家乡,那一声声熟悉的乡音在耳边回荡,心中满是感慨。尽管岁月的沧桑改变了他的容貌,但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深深烙印在他的心底,从未褪色。
此次马军军的回归,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破镜重圆,更是现代科技与人间大爱共同谱写的温暖篇章。DNA比对技术宛如一座坚实的桥梁,为离散多年的家庭搭建起了团聚的通道,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救助站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与不辞辛劳的积极寻找,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马军军漂泊的心灵,成为了他回家的关键助力;而村民们的热情关心和无私帮助,更让马军军感受到了家乡浓浓的温情,让他这个失散多年的游子重新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未来,马军军将在这片熟悉又温暖的土地上重新开启生活,与家人携手弥补那些被岁月偷走的时光,书写属于他们的崭新故事。
责任编辑: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