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商洛丹凤:林下经济绘就生态富民新图景
2025-04-09 | 来源:丹凤宣传
作者:
近年来,丹凤县竹林关镇依托本地特色资源,全力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林下家禽家畜养殖以及林蜂养殖产业,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和谐发展、互赢互益。春日里,竹林关镇林下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王塬村和张塬村,小香菇、滑子菇已经变成大产业,产品不但在本地俏销,还销往西安,甚至国外,有效带动群众就业增收。
洲河北村以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为抓手,依托丰富林地资源,推动林地承包流转,有效放活林权,种植阳光玫瑰葡萄、李梅、枇杷、柿子等,发展林果采摘,实现规模经营,提高林地的经济效益。
竹林关村大力推广绿茶、油茶种植,种植面积1000亩,实现“绿了山头、富了农民”。
大桑园村、东楼村立足家庭农场,发展林下养羊、生态养牛等产业,让普通的畜禽养殖在林业资源的加持下实现降本增效,产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好评。
马玉民是南丈沟村的致富带头人,多年来他深耕天麻种植,一年两季,每年收成3500公斤,年产值20多万元,是远近闻名的“土专家”、陕西省新型高级职业农民、商洛市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丹凤县特聘农技员。2018年,马玉民带头成立了丹凤县兴南中药材种植家庭农场,联合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因地制宜带领全村种植天麻、山茱萸、猪苓、黄姜等产业,建立天麻种植示范园1处,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目前,南丈沟村共发展山茱萸2000亩、黄姜1600亩、天麻30亩、猪苓20亩,养殖羊300只、猪60头,新注册家庭农场3户,带动村民家门口务工40多人,人均年务工收入1500多元。
“近年来,中药材的需求量日益加大,我们抢抓机遇,利用春耕有利时机,鼓励群众发展林下中药材,主要以连翘、黄姜、山茱萸、天麻等为主。今年,我们套种了330亩连翘、130亩山茱萸,共计2.5万多株,带动就业群众15人,亩增收每年约1500元。”南丈沟村党支部书记王竹社说。
竹林关镇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林地面积达万亩,围绕“南茶北药中康养”发展定位,优化产业布局,丰富林下经济业态。如今,该镇走出了一条产业优、生态美、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李山林 荐)
在王塬村和张塬村,小香菇、滑子菇已经变成大产业,产品不但在本地俏销,还销往西安,甚至国外,有效带动群众就业增收。
洲河北村以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为抓手,依托丰富林地资源,推动林地承包流转,有效放活林权,种植阳光玫瑰葡萄、李梅、枇杷、柿子等,发展林果采摘,实现规模经营,提高林地的经济效益。
竹林关村大力推广绿茶、油茶种植,种植面积1000亩,实现“绿了山头、富了农民”。
大桑园村、东楼村立足家庭农场,发展林下养羊、生态养牛等产业,让普通的畜禽养殖在林业资源的加持下实现降本增效,产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好评。
马玉民是南丈沟村的致富带头人,多年来他深耕天麻种植,一年两季,每年收成3500公斤,年产值20多万元,是远近闻名的“土专家”、陕西省新型高级职业农民、商洛市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丹凤县特聘农技员。2018年,马玉民带头成立了丹凤县兴南中药材种植家庭农场,联合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因地制宜带领全村种植天麻、山茱萸、猪苓、黄姜等产业,建立天麻种植示范园1处,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目前,南丈沟村共发展山茱萸2000亩、黄姜1600亩、天麻30亩、猪苓20亩,养殖羊300只、猪60头,新注册家庭农场3户,带动村民家门口务工40多人,人均年务工收入1500多元。
“近年来,中药材的需求量日益加大,我们抢抓机遇,利用春耕有利时机,鼓励群众发展林下中药材,主要以连翘、黄姜、山茱萸、天麻等为主。今年,我们套种了330亩连翘、130亩山茱萸,共计2.5万多株,带动就业群众15人,亩增收每年约1500元。”南丈沟村党支部书记王竹社说。
竹林关镇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林地面积达万亩,围绕“南茶北药中康养”发展定位,优化产业布局,丰富林下经济业态。如今,该镇走出了一条产业优、生态美、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李山林 荐)
责任编辑: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