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商洛商南巩固衔接“千万工程”观摩推进会观摩点(一)
2024-10-12 | 来源:本网
作者:李山林 李潇
10月11日至12日,商南县举行巩固衔接“千万工程”暨灾后重建现场观摩推进会,观摩人员巡回全县10个镇办开展观摩。其中,各观摩点位(镇、村、社区)今年的“千万工程”推进得怎么样,有哪些好的做法、亮点,已取得哪些成效,我们以文图的形式分两期作以展示。今天推出第一期。
青山镇青山社区
青山社区位于商南县城15公里处,总面积35.8平方公里,辖18个居民小组、656户2016人,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9万元。 今年以来,青山镇精心谋划、高效推进,坚持以“六化六提升”为抓手,推动“千万工程”落实落地。一是规划布局“科学化”,提升镇区全域风貌。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个性,以“生态康养”为主题,从镇区建设、用地规划、人居环境、产业布局等方面,编制“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建成青山镇文化广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等功能区。二是环境整治“常态化”,提升宜居宜业水平。构建“镇村干部包片、公益岗包段”的网格化体系,持续抓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整治“四大行动”,镇容村貌得到了有效改善。三是产业发展“生态化”,提升康旅融合深度。新发展茶园1000亩,平菇150万袋,木耳200万袋,灵芝孢子粉50亩,蜜薯300亩,元宝枫3500亩,油茶6500亩。四是基建体系“现代化”,提升乡村建设品质。实施小城镇建设项目,总投资680万元,铺设沥青路25400平方米,镇区通村通组路硬化率达100%,供水入户率达到98%。五是公共服务“多元化”,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新建标准化篮球场和羽毛球场,配套乒乓球桌、健身器材等设施;新建日间照料中心,设有爱心助老、棋牌娱乐、书画阅览等功能区;新建移民小区车棚4处、充电桩3处。六是基层治理“精细化”,提升城镇管理效能。规范落实“四议两公开、小微权力清单、一约四会两榜、道德银行”等制度,创新“六联”化解机制,将镇村干部、司法队伍、基层“五老”、乡贤能人等群体编入治理网格,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显着提升。
湘河镇湘河社区
湘河镇湘河社区地处丹江沿线、紧邻莲花湖景区,是镇政府所在地,辖20个居民小组、854户2734人。 今年以来,湘河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真抓实干,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整治提升人居环境、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加快完善治理体系,着力描绘了一幅和美湘河“新图景”。一是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紧扣“生态茶城”建设,与莲花台村携手发展,坚持党建引领、支部联动、茶旅融合等措施,在柳树沟联建茶园1200亩,带动劳动力就业150余人,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同时,管护好2个年发电2808千瓦光伏发电基地,解决公益岗位30余人;扩大蝎子养殖基地规模,年出栏东亚全蝎20万只以上,形成长中短期主导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0万以上。二是整治提升人居环境。探索“三美”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脏乱差的现状,实现乡村环境的常态化治理、长效化管控。完善基础设施“硬件美”,补齐农村道路、供水、用电、网络等重点领域短板,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实现人居环境“面貌美”,积极探索“美丽积分制”,建立支部书记抓社区“两委”、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通过日抽查、月检查、季评比的办法进行奖励,在年终选树正面典型并表彰奖励。提升服务水平“生活美”,组建“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服务队一支,结对帮扶儿童12人;建成日间照料中心,设置餐饮服务区、生活休息区等六大功能板块,满足老年群众多元需求;每季度联合镇卫生院开展“服务百姓健康”义诊行动,受益群众达千余人。三是科技赋能乡村治理。积极运用网络平台,提升乡村治理的效能和服务水平。管好用好“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采取“集中走访+动态排查+线上收集”等多种方式,35个网格员紧盯邻里矛盾、婚姻家庭、物业纠纷等问题,因户施策、分类化解,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纠纷不上交。依托腾讯“村级服务平台”,从“敲百家门”到“一屏智理”,设置“党建服务”“居民说事”“大事记”“三务公开”“数字治理看湘河社区”等模块,通过一网“智”理,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
赵川镇店坊河村
赵川镇店坊河村位于县城东南75公里处,总面积26.6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633户1846人,今年村集体经济有望突破100万元。 今年以来,店坊河村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严格落实“四个一”工作要求,以“村美院净乡风好、业兴民富集体强”为目标,探索推行“三抓三提”工作模式,从乡村建设破题,强产业支撑,重乡村治理,全面推进“千万工程”示范村创建工作,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一是抓全域整治,为美丽乡村提靓度。立足村内资源禀赋,聘请专业团队编制完成了贴合农村生态、生产和生活“多规合一”村庄规划。聚焦基础设施短板,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开展“五清”行动,落实垃圾分类处置,不断优化人居环境。二是抓产业发展,为富裕乡村提速度。坚持党支部领路、产业铺路、群众致富的发展理念,成立村企联营党支部,推行“三联三育”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模式,健全“一地生五金、一业惠三方”的利益联结机制,持续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形成了“千亩瓜蒌、千亩绿茶、万亩板栗、十万头生猪、百万袋食用菌”产业链,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三是抓基层治理,为文明乡村升温度。依托村民议事会、“庭院议事会”等方式,推动村内大小事、急难事由群众谈、群众议,不断增强村民自治组织能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头雁作用,通过“民事村办”、帮办代办,不断优化服务效能。统筹“三治融合”,推进“多网合一”,常态开展政策宣传、矛盾调处、返贫监测、志愿服务,推动基层治理规范化。开展“文明家庭”“好公婆”等评选活动,选树先进典型,曝光批评不良行为,倡导向上向善淳朴民风。
十里坪镇
今年以来,十里坪镇按照“1234”工作思路,扬优势、补短板、提质效、促振兴,统筹推进“千万工程”在十里坪镇落地见效。 一是编制一个规划绘蓝图。把精心编制村庄规划作为第一步,立足优势资源,坚持“一次规划、压茬推进、分批创建”原则,结合各村(社区)发展基础、地理区位、人文风俗等,确定2024年创建市级示范村1个、县级示范村3个,已初步完成十里坪社区宜居乡村、红岩和美乡村、碾子坪红色村庄、梁家坟连翘村庄规划编制,力促达到抓点示范、串点成线、以线带面、扩面提质。二是强化两项举措优环境。突出“改”“治”并举,一体推进“两改两治理”,不断扮靓乡村颜值。聚力两改小工程,推动民生大改善,完成改房38户,改厕1354座。以“干净商南”创建为抓手,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行动,建成投运污水处理厂3座,有效提升了镇域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能力。三是做强三大产业促民富。坚持做优做精供港蔬菜种植,坚持“四品联动”,在6个村种植供港蔬菜2700亩,新建配套保鲜库2个。持续做好做活冷水鱼特色产业,新建冷泉鱼养殖池41个,投放鱼苗20万尾,在中棚村建成西洋菜产业园,试种西洋菜30亩,持续延伸产业链条,扩大产业效能,推动渔旅、渔菜、渔文融合。不断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整合白鲁础村等4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资金建成菌类产业园,带动280户群众人均增收3000元。四是实施四个提升强治理。实施基层党建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计划,完成3个党组织进位升级。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推进小城镇建设项目,2024年创建为“四好农村路”市级示范镇。实施公共服务提升工程,修建标准化党群服务中心和卫生室13个、篮球场1个、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场各1个,群众文化精神生活不断丰富。实施治理效能提升工程,突出“五治融合”,推行“云上施治”,建成高标准数字乡村示范点,设立道德银行引导群众“储蓄”正能量、9个村获市级“无访村(居)”示范村。
金丝峡镇兴隆村
兴隆村地处金丝峡镇西南部,开河下游,辖8个村民小组,274户912人,总面积20平方公里。今年以来,兴隆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将党建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进乡村建设、优化基层治理有机结合,初步形成了“党建强、产业兴、环境美、民风淳、社会安”的良好局面。 一是“三项产业”兴业态,拓宽共富之路。构建“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生态经济”产业融合新格局,打造特色民宿14间,建成百亩五味子、70亩生漆、50亩金丝皇菊等三大产业基地,养殖梅花鹿500只,今年村集体经济预计收入30万元。二是“四个提升”优环境,刷新乡村面貌。持续提升环境卫生。定期对公路沿线、房前屋后、河道沟渠等处进行全面清理;持续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建设高标准卫生室和乡村文化广场,安装路灯、垃圾分类、旅游公厕;持续提升乡村风貌。开展“种花植绿扮靓乡村”行动,播撒花种、发展庭院经济;持续提升村民文明素养。常态化开展乡风文明建设评选活动,打造示范院落,改善村容村貌。三是“五项措施”优治理,共绘和美生活。强化党建引领,推进基层党建与新民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确保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强化理论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进群众家中、滋润广大党员和群众心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合力;强化民风建设,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开展志愿服务、评选表彰“好媳妇、好婆婆”;强化法治教育,开展普法宣传入户活动,邀请派出所、司法所到村进行普法宣传,全村无电诈现象发生;强化网格治理水平,加强信访矛盾隐患排查化解,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青山镇青山社区
青山社区位于商南县城15公里处,总面积35.8平方公里,辖18个居民小组、656户2016人,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9万元。 今年以来,青山镇精心谋划、高效推进,坚持以“六化六提升”为抓手,推动“千万工程”落实落地。一是规划布局“科学化”,提升镇区全域风貌。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个性,以“生态康养”为主题,从镇区建设、用地规划、人居环境、产业布局等方面,编制“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建成青山镇文化广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等功能区。二是环境整治“常态化”,提升宜居宜业水平。构建“镇村干部包片、公益岗包段”的网格化体系,持续抓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整治“四大行动”,镇容村貌得到了有效改善。三是产业发展“生态化”,提升康旅融合深度。新发展茶园1000亩,平菇150万袋,木耳200万袋,灵芝孢子粉50亩,蜜薯300亩,元宝枫3500亩,油茶6500亩。四是基建体系“现代化”,提升乡村建设品质。实施小城镇建设项目,总投资680万元,铺设沥青路25400平方米,镇区通村通组路硬化率达100%,供水入户率达到98%。五是公共服务“多元化”,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新建标准化篮球场和羽毛球场,配套乒乓球桌、健身器材等设施;新建日间照料中心,设有爱心助老、棋牌娱乐、书画阅览等功能区;新建移民小区车棚4处、充电桩3处。六是基层治理“精细化”,提升城镇管理效能。规范落实“四议两公开、小微权力清单、一约四会两榜、道德银行”等制度,创新“六联”化解机制,将镇村干部、司法队伍、基层“五老”、乡贤能人等群体编入治理网格,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显着提升。
湘河镇湘河社区
湘河镇湘河社区地处丹江沿线、紧邻莲花湖景区,是镇政府所在地,辖20个居民小组、854户2734人。 今年以来,湘河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真抓实干,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整治提升人居环境、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加快完善治理体系,着力描绘了一幅和美湘河“新图景”。一是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紧扣“生态茶城”建设,与莲花台村携手发展,坚持党建引领、支部联动、茶旅融合等措施,在柳树沟联建茶园1200亩,带动劳动力就业150余人,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同时,管护好2个年发电2808千瓦光伏发电基地,解决公益岗位30余人;扩大蝎子养殖基地规模,年出栏东亚全蝎20万只以上,形成长中短期主导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0万以上。二是整治提升人居环境。探索“三美”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脏乱差的现状,实现乡村环境的常态化治理、长效化管控。完善基础设施“硬件美”,补齐农村道路、供水、用电、网络等重点领域短板,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实现人居环境“面貌美”,积极探索“美丽积分制”,建立支部书记抓社区“两委”、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通过日抽查、月检查、季评比的办法进行奖励,在年终选树正面典型并表彰奖励。提升服务水平“生活美”,组建“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服务队一支,结对帮扶儿童12人;建成日间照料中心,设置餐饮服务区、生活休息区等六大功能板块,满足老年群众多元需求;每季度联合镇卫生院开展“服务百姓健康”义诊行动,受益群众达千余人。三是科技赋能乡村治理。积极运用网络平台,提升乡村治理的效能和服务水平。管好用好“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采取“集中走访+动态排查+线上收集”等多种方式,35个网格员紧盯邻里矛盾、婚姻家庭、物业纠纷等问题,因户施策、分类化解,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纠纷不上交。依托腾讯“村级服务平台”,从“敲百家门”到“一屏智理”,设置“党建服务”“居民说事”“大事记”“三务公开”“数字治理看湘河社区”等模块,通过一网“智”理,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
赵川镇店坊河村
赵川镇店坊河村位于县城东南75公里处,总面积26.6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633户1846人,今年村集体经济有望突破100万元。 今年以来,店坊河村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严格落实“四个一”工作要求,以“村美院净乡风好、业兴民富集体强”为目标,探索推行“三抓三提”工作模式,从乡村建设破题,强产业支撑,重乡村治理,全面推进“千万工程”示范村创建工作,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一是抓全域整治,为美丽乡村提靓度。立足村内资源禀赋,聘请专业团队编制完成了贴合农村生态、生产和生活“多规合一”村庄规划。聚焦基础设施短板,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开展“五清”行动,落实垃圾分类处置,不断优化人居环境。二是抓产业发展,为富裕乡村提速度。坚持党支部领路、产业铺路、群众致富的发展理念,成立村企联营党支部,推行“三联三育”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模式,健全“一地生五金、一业惠三方”的利益联结机制,持续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形成了“千亩瓜蒌、千亩绿茶、万亩板栗、十万头生猪、百万袋食用菌”产业链,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三是抓基层治理,为文明乡村升温度。依托村民议事会、“庭院议事会”等方式,推动村内大小事、急难事由群众谈、群众议,不断增强村民自治组织能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头雁作用,通过“民事村办”、帮办代办,不断优化服务效能。统筹“三治融合”,推进“多网合一”,常态开展政策宣传、矛盾调处、返贫监测、志愿服务,推动基层治理规范化。开展“文明家庭”“好公婆”等评选活动,选树先进典型,曝光批评不良行为,倡导向上向善淳朴民风。
十里坪镇
今年以来,十里坪镇按照“1234”工作思路,扬优势、补短板、提质效、促振兴,统筹推进“千万工程”在十里坪镇落地见效。 一是编制一个规划绘蓝图。把精心编制村庄规划作为第一步,立足优势资源,坚持“一次规划、压茬推进、分批创建”原则,结合各村(社区)发展基础、地理区位、人文风俗等,确定2024年创建市级示范村1个、县级示范村3个,已初步完成十里坪社区宜居乡村、红岩和美乡村、碾子坪红色村庄、梁家坟连翘村庄规划编制,力促达到抓点示范、串点成线、以线带面、扩面提质。二是强化两项举措优环境。突出“改”“治”并举,一体推进“两改两治理”,不断扮靓乡村颜值。聚力两改小工程,推动民生大改善,完成改房38户,改厕1354座。以“干净商南”创建为抓手,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行动,建成投运污水处理厂3座,有效提升了镇域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能力。三是做强三大产业促民富。坚持做优做精供港蔬菜种植,坚持“四品联动”,在6个村种植供港蔬菜2700亩,新建配套保鲜库2个。持续做好做活冷水鱼特色产业,新建冷泉鱼养殖池41个,投放鱼苗20万尾,在中棚村建成西洋菜产业园,试种西洋菜30亩,持续延伸产业链条,扩大产业效能,推动渔旅、渔菜、渔文融合。不断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整合白鲁础村等4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资金建成菌类产业园,带动280户群众人均增收3000元。四是实施四个提升强治理。实施基层党建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计划,完成3个党组织进位升级。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推进小城镇建设项目,2024年创建为“四好农村路”市级示范镇。实施公共服务提升工程,修建标准化党群服务中心和卫生室13个、篮球场1个、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场各1个,群众文化精神生活不断丰富。实施治理效能提升工程,突出“五治融合”,推行“云上施治”,建成高标准数字乡村示范点,设立道德银行引导群众“储蓄”正能量、9个村获市级“无访村(居)”示范村。
金丝峡镇兴隆村
兴隆村地处金丝峡镇西南部,开河下游,辖8个村民小组,274户912人,总面积20平方公里。今年以来,兴隆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将党建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进乡村建设、优化基层治理有机结合,初步形成了“党建强、产业兴、环境美、民风淳、社会安”的良好局面。 一是“三项产业”兴业态,拓宽共富之路。构建“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生态经济”产业融合新格局,打造特色民宿14间,建成百亩五味子、70亩生漆、50亩金丝皇菊等三大产业基地,养殖梅花鹿500只,今年村集体经济预计收入30万元。二是“四个提升”优环境,刷新乡村面貌。持续提升环境卫生。定期对公路沿线、房前屋后、河道沟渠等处进行全面清理;持续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建设高标准卫生室和乡村文化广场,安装路灯、垃圾分类、旅游公厕;持续提升乡村风貌。开展“种花植绿扮靓乡村”行动,播撒花种、发展庭院经济;持续提升村民文明素养。常态化开展乡风文明建设评选活动,打造示范院落,改善村容村貌。三是“五项措施”优治理,共绘和美生活。强化党建引领,推进基层党建与新民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确保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强化理论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进群众家中、滋润广大党员和群众心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合力;强化民风建设,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开展志愿服务、评选表彰“好媳妇、好婆婆”;强化法治教育,开展普法宣传入户活动,邀请派出所、司法所到村进行普法宣传,全村无电诈现象发生;强化网格治理水平,加强信访矛盾隐患排查化解,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