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金台区:做优“土特产” 走稳“振兴路”
一根乳瓜、一颗黄桃,年产值超400万元,果蔬产业带动村民增产增收,成为强村富民的“金果子”;一根柴胡,衍生出“柴胡产业链”,打造柴胡品牌,发展区域健康产业……在金台,一个个“土特产”特而优、特而美、特而强,让人印象深刻。
“金台农业的出路在精,不在大”,宝鸡市金台区创新性地提出构建“农业大花园、农村大公园、农民大乐园、丰盈粮袋子、优质菜篮子、时鲜果盘子”的“三园三子”新发展格局,近年来,按照定位要求及区位特点,围绕特色产业,深挖“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延伸“产”的链条,致力做大做强土特产文章,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拓宽群众增收路径,培育壮大集体经济。
时令鲜果走出省门 收益增长让村民乐开了花
“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那么好的地空着真可惜”,金河镇马家塬位于市区以北4公里,塬区空气清新,土地资源丰富,但因年轻村民大多外出务工,土地利用率较低一直制约着塬区各村发展,金河镇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布局,大力发展大棚果蔬,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得到大幅提升,村民也因此致富。
“请进来”即“能人反哺”计划,先后动员10余名致富能手、退役军人、企业家返乡创业;“走出去”即“外出取经”计划,组织各村党支部赴陕西渭南、山东寿光等地考察学习产业发展模式。永利村经过实地考察后,锚定智能大棚果蔬产业,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争取扶贫资金900万,流转土地1200亩,由合作社统一负责设施建设、果苗培育、技术维护和产品销售,先后建成智能水气循环沙培大棚10座,以河沙作为培育基质,由电脑控制水肥循环利用,种植的乳瓜、圣女果、普罗旺斯西红柿等时令果蔬,鲜食口感极佳,市场供不应求;紫原村流转土地1000亩种植黄桃、红星酥梨等经济作物,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规划“四区一带”田园综合体,即综合服务区、乡村配套区、休闲体验区、生态种植区、景观苗木繁育带,建设展销大厅、电商平台、物流配送中心、果品深加工基地,历经三年时间,培育种植4个品种的黄桃成功挂果,与安徽罐头企业达成合作协议,产品整体打包销往外省。如今,金河镇已建成三个千亩以上规模的果蔬基地,全年果蔬产量1600吨,产值超400万元。
小柴胡撬动大产业 圆了山沟里的致富梦
“我们这里土地贫瘠而且缺水,种粮食收成不好,种柴胡虽然麻烦但收益比种粮食强得多,以前日子过得紧巴巴,这几年靠种柴胡,收入不断增加,日子也越来越好了。”硖石镇村民宋某乐呵呵地说。
硖石镇地处山区,地势复杂,天气多变,土壤贫瘠,耕地面积少,近年来,硖石镇一直在探索产业振兴的新路子,积极对接各类资源,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关专家考证,硖石镇种植的“北柴胡”药性温和,有效成分高于国家标准2倍以上,于是便引导和鼓励村民大力发展柴胡产业,打造“柴胡产业链”,制定了“高校+合作社+农户”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邀请高校专家到村担任技术指导,动员每个党员至少种植3亩柴胡,示范带动各村及村民利用闲置地和撂荒地发展柴胡产业,2020年,贫困户因种植柴胡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
柴胡产业让村民尝到了甜头,脚下种植柴胡的路就走得愈发矫健和坚定。硖石镇整合14个村集体农业合作社联合成立了宝鸡市忆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作为全镇发展柴胡事业“领头雁”,按照“政府引领、联合种植、全程指导、树立品牌”的思路,通过技术指导、全程培育、重点宣传等方式,不断做大做强“硖石柴胡”这张“名片”。
2023年,投资1500万元建设柴胡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持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深加工能力,实现产学研功能一体化。据统计,目前全镇种植柴胡面积达3万余亩,年产值约3千万元,每户家庭柴胡收入达4万元-6万元,柴胡远销德国。
农村“土特产”,一头连着农民增收,一头连着美好生活;产业振兴,一头连着农民的就业和收入,一头连着农村的生机和活力,做好“土特产”文章,让广袤乡村产业更兴旺,让广大农民生活更富裕,正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李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