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佳县赤牛坬村——“三老”变“三宝” 乡村振兴“加速跑”
2023-12-14 | 来源:榆林发布
作者:冯海军 陈静仁 刘浩波
11月23日,在位于榆林市佳县坑镇赤牛坬村的陕北民俗文化博物馆前,售票员高宏正在向排队的游客售卖门票,这已是他在这里工作的第五个年头。“每天的工资是70元,还有村里旅游公司的股份,一年光分红就有14000元。”高宏笑着说。
村民满脸洋溢的笑容,缘于赤牛坬村积极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的丰硕成果。据村党支部书记高根强介绍,近年来,该村坚持“文化引领、产业联动、全民参与、公司化运作”的发展思路,充分挖掘资源优势,依托陕北民俗文化博物馆和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原生态实景演出《高高山上一头牛》,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带领全体村民捧起了“文化碗”、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
具体工作中,赤牛坬村通过将“‘三老’变‘三宝’”,持续推动村集体经济引领下的旅游产业发展。首先,让“老物件”讲述文化,通过搜集整理“束之高阁”的传统生产生活用品,经修复后通过特有的形式集中陈列,建成陕北首家成规模的民俗文化博物馆,设有工匠器械、度量衡、传统饮食、服装鞋帽等特色展馆20余个、展室68间,陈列展品15万余件,全面展示陕北源远流长的黄土文化和农民原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其次,让“老窑洞”留住乡愁,依托原有山形地貌,对核心区域的上千孔破旧窑洞建筑群进行改造利用,全方位展示陕北窑洞这一黄土高原最具代表性建筑的发展史。再者,让“老农民”走上舞台,以重现农耕记忆为主题、半山半水为舞台、村内150余名农民为演员,精心打造国内首部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原生态实景演出《高高山上一头牛》,参演村民每场可以获得25元的报酬,2022年直接创收800余万元。
随着景区游客越来越多,赤牛坬村部分村民经营的农家乐生意也越来越好。热锅、下油、放菜、翻炒……记者见到高天国时,他正在自己的小饭馆里忙碌着。今年61岁的高天国,在村里经营小饭馆已有七八个年头,从过去的山坡老宅到如今的景区旁边,饭馆的位置变了,他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了。“最好的时候一天能卖2000元,现在我们夫妻二人一年下来能收入六七万元,很满足了。”高天国说。 据了解,2022年度,赤牛坬村集体经济旅游产业实现创收160万元,村民人均分红350元;全村90%的农户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户均旅游收入超过1.25万元,逐步走出一条从“空壳”变“富巢”的嬗变之路。
佳县巩衔办副主任刘鹏飞表示,该县将突出抓好以赤牛坬村为代表的各类创建示范点,坚持先行先试、积累经验,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全力推进木头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乌镇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刘国具镇王元村等5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建设,全力打造“山水葭州·康养胜地”黄河康养旅游度假区。
具体工作中,赤牛坬村通过将“‘三老’变‘三宝’”,持续推动村集体经济引领下的旅游产业发展。首先,让“老物件”讲述文化,通过搜集整理“束之高阁”的传统生产生活用品,经修复后通过特有的形式集中陈列,建成陕北首家成规模的民俗文化博物馆,设有工匠器械、度量衡、传统饮食、服装鞋帽等特色展馆20余个、展室68间,陈列展品15万余件,全面展示陕北源远流长的黄土文化和农民原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其次,让“老窑洞”留住乡愁,依托原有山形地貌,对核心区域的上千孔破旧窑洞建筑群进行改造利用,全方位展示陕北窑洞这一黄土高原最具代表性建筑的发展史。再者,让“老农民”走上舞台,以重现农耕记忆为主题、半山半水为舞台、村内150余名农民为演员,精心打造国内首部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原生态实景演出《高高山上一头牛》,参演村民每场可以获得25元的报酬,2022年直接创收800余万元。
随着景区游客越来越多,赤牛坬村部分村民经营的农家乐生意也越来越好。热锅、下油、放菜、翻炒……记者见到高天国时,他正在自己的小饭馆里忙碌着。今年61岁的高天国,在村里经营小饭馆已有七八个年头,从过去的山坡老宅到如今的景区旁边,饭馆的位置变了,他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了。“最好的时候一天能卖2000元,现在我们夫妻二人一年下来能收入六七万元,很满足了。”高天国说。 据了解,2022年度,赤牛坬村集体经济旅游产业实现创收160万元,村民人均分红350元;全村90%的农户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户均旅游收入超过1.25万元,逐步走出一条从“空壳”变“富巢”的嬗变之路。
佳县巩衔办副主任刘鹏飞表示,该县将突出抓好以赤牛坬村为代表的各类创建示范点,坚持先行先试、积累经验,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全力推进木头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乌镇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刘国具镇王元村等5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建设,全力打造“山水葭州·康养胜地”黄河康养旅游度假区。
责任编辑: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