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马栏探索“农文旅”深度融合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两头大象,一头高扬象鼻,一头低眉垂眼,中间“吉祥如意”四个大字格外醒目——这幅渭北旱塬上的稻田画为初秋的马栏增色不少。
近年来,咸阳市旬邑县马栏镇立足资源优势,依托马栏鹿野苑和马栏革命纪念馆、马栏河湿地公园、阳坡头红色影视基地等旅游景点,加大旅游开发投入,大力发展旅游民宿,通过品牌引领,创新性融合,形成了集休闲康养、生态观光、红色研学、农耕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精品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稻鱼蟹共生” 关中“小江南”美丽“蝶变”
来到旬邑县马栏镇马栏稻渔丰景农旅融合示范基地,仿佛置身一幅美丽画卷。只见在稻田一侧,一条深约50公分的水渠将活水引进稻田,稻田四周搭建了约50厘米高的塑料薄膜防护栏,里面放养的毛蟹生龙活虎。在另一侧的稻田旁,鲫鱼、鲤鱼等不同种类的鱼儿自由游动,随着稻田闸门的开启,游进了绿油油的稻田,一派和谐生动的景象。
渭北旱塬上的稻田画
马栏镇党委书记赵仁义介绍,他们先后派人前往吉林、宁夏等地考察调研,最终借鉴宁夏贺兰稻渔空间生态观光园的经验,规划300亩的稻田画。稻田间还铺设了彩色步道等,为游客提供摄影、休闲为一体的观光基地。
自古以来,马栏素有关中“小江南”的美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土地肥沃,气候温润,阳光充足。而今,风车、秋千、时空隧道、沙滩伞、墙体彩绘等娱乐设施、文化符号,在马栏镇千亩水稻产业示范基地和洋葱种植示范基地随处可见。游客除了可以一睹关中“小江南”的芳容,还可以沐浴凉风、荡荡秋千,在不一样的“梦里水乡”,看风车转动,听虫鸣鸟叫,感受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的魅力。
“渭北赛江南、马栏稻花香”,千亩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已成为产业“亮点”。赵仁义算了一笔账,“水稻亩均产量保持在600斤左右,每斤卖价在20元左右,可带动包括金盆社区在内的500名群众务工,人均年增收3000元。”
“农房”变“民宿” 共享小院盘活闲置资源
在马栏镇榆树湾村,刘运来看着自己焕然一新的房子,很是感慨:“做梦也没想到,我这破旧的老房子可以变成这么温馨的小院子,游客住得舒适,我们还能增加一些收入”。他将废弃老宅租赁给红色文旅民宿集团,通过设计改造,老宅华丽“变身”——精致的布局、雪白的墙壁、宽敞的院子、古朴的风格,成了城里人向往的“田园之家”。
“农房”变“民宿”
今年以来,马栏镇将“庭院经济”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补链延链的有效抓手,启动“共享小院”项目,采取村民自愿原则,将闲置宅基地集中管理,并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名义,流转给第三方公司进行规划、改造并对外租赁,进而实现村集体及农户共同增收。充分挖掘闲置土地资源,盘活“冷”资产,结合外出考察民宿建设汲取的经验做法,通过对旬马路沿线“老破旧”房屋提升改造、对闲置房屋精心设计,打造深山主题精品“共享小院”,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增收致富新路。
共享小院
截至目前,全镇已有近20户村民报名,有意愿发展庭院共享经济,10户已基本完成前期房屋改造,正在进行美化提升。下一步,马栏镇还将积极探索“城市微度假”共享模式,鼓励长期在外打工的群众将自住房屋在夏秋季节租赁给返乡度假、纳凉、体验田园生活的城市消费人群,最大限度增加资产额外收益,带动群众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高品质乡村旅游目的地为乡村振兴赋能
转角村曾是马栏镇的一个深度贫困村。现在,从村子出发,沿山路走不远,一座座五颜六色的小木屋映入眼帘,这里便是马栏大唐鹿野苑旅游度假区。短短两年时间,这里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游景点。
马栏大唐鹿野苑旅游度假区
在这里,群山环绕间,有翩翩水鸟翩跹湖面,有浪漫别墅隐匿山间,白天坐拥山林碧空,夜晚遨游秘境摘星……每一处景色都是一幅静谧、自然、壮美的画卷。马栏河南岸欧式木屋与高山地形的完美结合,使其极具欧洲风情,被众网友戏称为“小瑞士”。一栋栋小木屋就像森林中的精灵小屋,掩映在枝繁叶茂的树丛中。也因一群吉祥、美丽的梅花鹿在园区与游人亲密互动,增加了游客的体验感,被游客称作“陕西的小奈良”……
“过去村民主要收入是种植玉米和蔬菜,如今,在村企合作模式的带动下,村民可通过集体入股分红。”转角村党支部书记刘根柱说。
在旅游业的带动下,马栏转角地区农家乐、民宿、宾馆也快速兴起,马栏正向产业兴旺、绿色生态、旅游康养的红色休闲之都迈进。
“我们将持续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将马栏更多的优质旅游资源与消费市场嫁接,打造资源共享、品牌共塑、市场互通新格局,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将马栏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乡村旅游目的地。”赵仁义说。
责任编辑:李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