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金色麦浪 粒粒确保归仓 西安“三夏”工作全面展开
6月6日,大型收割机穿梭于长安区王曲街道中江兆村的田间。 通讯员查朝阳 记者李欣 摄
6月6日,西安天气放晴,我市各涉农区县抓紧收获小麦,西安“三夏”工作全面展开。
专家地头把“麦” 群众喜
临潼区是西安最大的粮食主产区。当日中午12时许,临潼区代王街道安二组的麦田里,两辆联合收割机正在巨大的轰隆隆声中忙着夏收。
看着一粒粒小麦从收割机输送带“流入”运麦车厢,站在地头的村民杨小利高兴地招呼工人喝茶休憩。当日15时,在长安区大兆街道中兆村,一望无际的麦田,正在收割的联合收割机轰鸣声响彻田野……
在农机抢收的同时,西安市农技人员正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他们的职责是全面开展小麦成熟期研判,分区域制定小麦收获时间,为各地精准收获提供依据。
在将麦仁搓到手心后,农技专家张选厚指着一粒粒麦子告诉大家:“小麦含水量在30%以下,比如咱这把麦子,那就要及时收获;遇见晚熟小麦,含水量比较高的,要根据气象条件,等达到收获标准后再收。”
“太好了!就怕收早了影响麦子品质,咱们农技专家现场一查看一分析,我们心里就有底了!”中兆村村民李社民说。
“我们正千方百计组织群众战‘三夏’,对成熟区域抓紧组织农户抢晴抢收、及时晾晒。”市农技中心农技站站长杨美悦说,对于低洼积水区域,他们会组织村镇及时调用挖掘机,组织群众开渠排水,抓紧晾墒,以便及时收割。
据了解,根据农业部门“三夏”工作动员部署,目前全市涉农区县、开发区农技、农机专家和党员干部千余人,已经下沉到镇街、村组,深入至田间地头,把“麦”问诊、包抓指导,多管齐下全方面护航今年“三夏”工作。
为方便群众晾晒,各区(县)、开发区“三夏”指挥部组织各镇(街)、村组全面开放广场、闲置戏楼、企业院落、粮库、村内道路等场所,积极倡导群众充分利用房前屋后、房顶、街道等各类场地,及时晾晒新收的小麦,确保颗粒归仓。
农机显“身手” 群众乐
看着在自家麦田里来回穿梭的收割机,鄠邑区蒋村镇柳泉村村民丛养任高兴地说:“好天气,农机开到田间地头,现代化机械保夏收,方便又高效!”
帮丛养任收麦的闫弘道是鄠邑区腾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手。“我是看到调度指挥中心发布的调度信息赶回来的。”接过丛养任递来的水喝了一口后,闫弘道说,在农机群,大家非常关注调度信息。看到“需求”,大家不但相互告知,而且会迅速响应,第一时间投入全市“三夏”忙时。
为全力保障夏粮颗粒归仓,我市农机、农技部门密切配合。在全市农机部门的通力协作下,我市利用3天时间调度到645台机具。在一封名为《致参加2023年“三夏”作业农机手的一封信》中,西安市农机总站郑重承诺,全市12部“三夏”小麦机收保障电话24小时开通,对农机手遇到的困难,可以随时帮助协调解决。
与此同时,我市已在高速路口设立30个绿色通道,43个农机跨区作业服务接待站,52个维修及配件供应点,为当地作业及外来开展跨区作业的农机手提供作业信息、交通指导、配件购买、简易医疗等全方位服务,让他们全身心投入西安“三夏”大会战。
统一部署协同作战 群众安
和往年有所不同,今年5月底小麦成熟之际,西安遇到的连阴雨,为今年“三夏”工作带来压力和挑战。
积极应对这一形势,我市及时成立西安市“三夏”作战指挥部,统筹指挥全市“三夏”各项工作,提前研判、对接、调度,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全力以赴开展“三夏”工作。
在“三夏”作战指挥部,记者看到大屏上全市小麦成熟时间图、全市小麦收获进度图、机具调度图、收种统计图等“三夏”工作主要数据应有尽有、清楚明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当前我市213.65万亩小麦,自沿山区县,由南向北逐步进入成熟收获期。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信息,6月5日~13日西安市以多云到晴天气为主,长时间晴好天气对小麦大面积收获晾晒十分有利,便于开展夏收农事活动。
在全力开展夏收工作的同时,农技人员已开始宣传夏种玉米适墒适期播种技术,积极引导群众在小麦收获后抓紧播种,力争将玉米播在高产期,通过夯实玉米高产基础,全面实现“夏粮颗粒归仓、秋粮种足种好”目标。
目前,这些实用服务信息已经通过广大农技人员、街办工作人员、村组干部为群众送到地头传到耳边,让科学收获、科学耕种更有保障。
责任编辑:李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