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增一控”叫响“汉中大米”品牌

2023-05-25 | 来源: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 作者:姚远 黄斌

  天汉大地,绿意盎然。

  5月15日,在汉中市南郑区新集镇焦山村富民家庭农场,涂坛发培育的一畦畦机插秧苗长得格外翠绿肥壮,而旁边一片片油菜相继成熟,村民正在挥镰收割,准备给大田腾地插秧。

  涂坛发是浙江丽水人,2015年经朋友介绍到南郑区承包土地230亩,实施元胡、油菜、水稻倒茬轮作,经济效益好,每亩产值上万元,纯利润四五千元,每年劳务费开支20多万元。

  “我以前是搞中药材种植的,最开始不懂水稻种植,在农技部门的帮助指导下,学会了育秧、插秧。”涂坛发说,家庭农场有拖拉机、送秧架、育秧播种机、插秧机和碎土机等,能够给周边群众开展代育、代插社会化服务。

  “两增一控”实现增产

  “2022年我们推广了‘两增一控’新技术,并组织实施了水稻提质增产扩能示范工程。”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主任、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刘亮说,“两增一控”就是增加水稻种植密度和基本苗,控制无效分蘖。

  “富民家庭农场一直承担着水稻、油菜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工作,每年示范新品种、新技术20个以上,其中试验示范的‘两增一控’是我们汉中水稻种植的核心技术。”汉中市农技中心水稻室副主任李培江说。

  “我们的水稻‘两增一控’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涂坛发介绍,2022年他们选用优质品种川优6203.栽播了230亩,机插秧种植密度由原来的每亩1.23万穴增加到1.39万穴,平均亩产680公斤,比以前增加了45公斤。南郑区鸿靖康家庭农场岳小红种植水稻200亩,2022年选用品种川优6203.种植密度亩均增加1600穴,仅此为家庭农场增收3.88万元。

  城固县文川镇文星村村民丁宝柱,种植2.4亩水稻,选用品种黄华占,严格按照“两增一控”技术,机插秧种植密度由原来每亩1.39万穴增加到1.85万穴,收获后测产亩均达到720公斤,比以前增加了80多公斤。

  位于文星村的林胜粮油专业合作社,运用“两增一控”技术开展粮油新品种推广试验、稻油全程机械化农机服务,发展社员158人。2022年,合作社成功申报为国家级农民示范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除了服务本村机插秧2000亩之外,还辐射到汉台、洋县周边乡镇,从事水稻油菜机耕、机播和机收社会化服务3000余亩。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田间管理、村集体资产出租、分红等方式,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

  林胜粮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秦文胜说,按照“两增一控”核心技术,去年播种的黄华占,亩插1.8万穴、基本苗9万株以上,最高亩产量达到801.06公斤。

  2022年在汉台、城固、南郑等县(区)组织高产竞赛活动,12个专业合作社建设水稻“两增一控”示范面积2100余亩,平均亩产712.3公斤。目前,该技术在全市推广了50.4万亩,平均亩产651.5公斤,跟普通大田的产量相比增收23.9公斤,增产3.8%。

  技术推广群众受益

  陕西省水稻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60万亩,总产量80万吨。汉中是我省水稻主产区和全国优质籼米最佳适生区之一,2022年水稻种植面积122万亩,总产量56万吨。

  “汉中是我省水稻最集中的产区,也是单产最高的稻区。”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研究员张万春说,2016年水稻高产创建赋予了高效目标,2018年又增加了绿色底色,高产创建活动更加注重了绿色生长和绿色高质产品。

  “这些年,我们水稻有主推品种和新品种,其中适宜平川种植的品种有4个、浅山丘陵种植的有2个。”张万春说,汉中水稻主推品种有黄华占、川优6203、泰丰优7号,新品种有华浙优210、两优687和陕稻12号,目标是促进品种聚拢、米质品质优异。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自从提出水稻“两增一控”技术以后,汉中市农技中心就组建科技服务团,下设6支科技服务队,将县级领导、首席专家和科长等分组下派,形成产业技术服务闭环,让新技术落实落地。

  “领导做后勤保障,首席专家抓项目,科长负责日常管理,第一要务就是把好品种、好技术推广到田间地头。”刘亮说,“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机械,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用最低的生产成本,创造最高的生产价值,不但能让老百姓吃得好,还要吃得有营养。”

  运用先进技术,实现水稻优质高效和智慧农业,就是解决农村劳动力缺乏、土地撂荒和谁来种地的问题。

  稻渔混养提升品牌

  “两增一控”让稻田实现丰产,循环农业更是稻田“一地多收”的秘诀。

  城固县龙头镇有稻田3.2万亩,2017年开始稻渔综合种养,从最初的50多亩扩大到现在的5000多亩,并运用上物联网技术,走上了科学种植养殖道路。

  龙头镇稻渔种养将智慧农业、数字化管理用在其中,通过现代化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在田块的重要位置安装传感器,将实时收集到的数据传导到平台上来,供科学决策,保障产业提质增效。

  采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化肥农药用量可减少30%,产出的稻米和水产品是绿色生态产品,稻谷单价提高了30%。这“一减一增”,老百姓成了最大受益者。而且,“稻渔米”比普通米卖价高:普通稻米市场每公斤售价4元至6元,而“稻渔米”每公斤市场售价16元至32元。

  据了解,目前全市推广稻渔综合种植养殖面积9.3万亩,覆盖11个县(区)93个镇(街道)304个村。2022年,稻渔综合种植养殖水稻总产量22431.6吨、蔬菜4216.5吨、水产品6464.5吨,总产值4.63亿元。

  走进汉中福旺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车间,机器加工大米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刚开始我们仅做常规水稻的收购、加工和销售,但产品附加值低,企业效益也一般。”公司总经理张雷说,这几年企业开始发展订单农业,以高于市场价15%的价格收购。大米加工后,企业以自有品牌进行销售。

  福旺米业主营的“风琳轩”“汉龙贡”两个大米品牌,主要销往四川、重庆、贵州等地,是消费者青睐的汉中大米品牌。

  “籼稻种植北缘,汉中大米香软。”这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对汉中大米的高度评价。2015年,“汉中大米”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汉中大米米粒细长均匀,色泽清白,晶莹剔透,光滑油润,气味纯正;煮粥浆汁如乳,味甘醇香;蒸饭油亮溢香,柔韧不黏;冷饭成粒性好,不回生。

  5月初,伴随着初夏的到来,水稻插秧已经悄然开始。连日来,120多万亩绿油油的秧苗铺满天汉大地。到了秋收季节,金灿灿的稻谷一定会颗粒归仓,“汉中大米”也必定会越走越远,俏销全国。

责任编辑:李欢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