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凤翔区:构建四级联动“126”模式 培育乡村振兴人才

2023-05-15 | 来源:凤翔区农业农村局 作者:芮扬

  近年来,宝鸡市凤翔区突出“培养本土人才、大力引凤还巢”两大重点,探索形成四级联动“126”乡村人才培育模式(“1”即做强一个模式—“五位一体”培训模式,“2”即打造两所学校—“田间、手机”学校,“6”即培育懂农善农“六类”人才),是陕西省唯一入选全国12个高素质农民培育优秀案例的乡村人才培育模式。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培育乡村人才43.9万人次,大批优秀人才成为乡村振兴“源头活水”。

区委书记王宏强和高素质农民合影

  建立“四级联动”管理机制

  全面整合资源要素,建立“党委政府、涉农部门、农广校、乡镇四级联动”的乡村人才管理机制。出台《职业农民扶持办法》《以“3+X”工程为重点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会战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措施,为乡村人才申报现代农业园区等农业项目36个,落实扶持资金3000多万元,全方位支持乡村人才干事创业,不断增强政策、环境吸引力。区级涉农部门全面落实涉农项目政策、开展科技指导服务、做好资格认定管理,将人才培育具体为可操作、能落地的培训项目,提供项目、资金支持。区农广校全面负责遴选学员、制定教学计划、优选培训教材、建立师资队伍、开展教育培训,全程做好考试考核、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各镇党委、政府按照全区“3+X”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31家,开展实习实践、实验示范等实训工作,成为乡村人才学以致用、助力振兴的广阔舞台。

区农业农村局落实涉农项目政策为高素质农民发展产业提供支持

  做强“五位一体”培训模式

  建立以区农广校为主体,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科技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互为补充的“五位一体”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做到资源共享、协同推进,实现乡村人才离校不离训,长期保持过硬技术、优良素质。全区160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中,持职业农民证书的达到400余人;18个农业科技园区负责农业创新技术的示范应用,引领区域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34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农业科技大面积普及应用,保证农业新技术规范推广,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竞争能力;16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助力乡村人才延伸发展,延伸产业链,带动规模经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五位一体”培训模式入选全国职业农民培育“十大模式”,被评为全国优秀职业农民培育典型模式,2019年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

做强培训模式,“五位一体” 培育高素质农民

  打造“田间、手机”两所学校

  一方面,以田间地头为阵地,做强“田间学校”。紧紧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建设农民田间学校5个、实训基地14个、示范教学点57个,开设实训课程158门,培训站点覆盖12个镇,培训内容覆盖种养、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确保每镇至少有1个示范教学点具备全门类培训能力,方便农民就近就地培训,有效解决了理论实践结合不紧密、培训覆盖面低的问题。另一方面,以现代网络为依托,做强“手机学校”。打造“凤翔农民手机学校”,设置中省文件、乡村振兴、农技推广等8个版块和专业技能课、公共基础课、能力拓展课等23类课程,兼具文字、视频、音频、PPT课件等多种形式。“手机学校”聚焦凤翔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系统开展理论教学与实操指导,累计开发各类技术视频820个、音频129个、课件75个,学员接收各类实用技术信息782万条,培育本地农业电商品牌47个,“手机学校”培训模式先后被《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工作通讯》等国家级期刊报道。

高素质农民在农民田间学校实训学习

  培育懂农善农“六类”人才

  一是培育产业发展“排头兵”人才,以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发展规模化、现代化农业,引领全区苹果提质增效、高粱扩规增量、红薯稳质扩面;二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在全区领办龙头企业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4家、家庭农场87家,6名乡村人才成为陕西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三是培育乡村振兴“领头雁”,以二十大代表全国十佳农民—张凌云等为代表,吸引多名留乡大学生进入“村两委”班子,发挥榜样力量带动青年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四是培育农村电商“领跑者”,以其成功经验带动农村电商跨越发展,2021年全区农产品线上销售额达到5.27亿元;五是培育农业农村“发明家”,推动农村实用机械研发,小麦秸秆捡拾粉碎包装一体机成功申请国家专利;六是培育乡村文化“传承人”,推动泥塑、木版年画等乡村文化技艺传承发展。

培育懂农善农六类人才助力乡村五大振兴

  突出“全程全面”助力振兴

  一是红色课堂强引领。创新推动乡村人才培训和村干部培训“二合一”,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红色课堂”,激发其想干事、真干事的自觉。二是百名干部下基层。全区下派百名农技干部下基层,扎根田间地头,结对乡村人才,帮助他们“一对一”联系农户,“点对点”指导园区,一道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实现了农业技术干部和乡村人才齐发力,一手促乡村人才技能提升,一手促特色产业壮大发展。三是着力推动终身学习。制定《凤翔县职业农民继续教育证书管理暂行办法》,严格《职业农民继续教育证书》发放,开展再培训30场次1072人次,做到乡村人才培育“离校不离训”。开通“凤翔职业农民”微信平台,农技干部在线解答问题,全天候教学,解决了生产实践与集中教学的矛盾,实现了时时学、常态学。四是支持农民抱团发展。鼓励引导乡村人才组建各类专业协会,在产业发展、生产服务、营销促销等方面抱团协作、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成立凤翔区职业农民协会,探索出“托管代管”生产模式,为果业大户提供技术服务、信息共享、销售推介、农资配置等服务。(邹军岗 郭晓红)

着力推动终身学习,突出“全程全面”培训

责任编辑:李欢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