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之不去的思念
2025-05-13 | 来源:本网
作者:张明
暮春的风裹挟着灼热掠过五月树梢,而我的思绪依然凝固在3月27日的凌晨。那天下午,老歌群里闪现出寇校长儿子发来的一则讣告:“我父寇卓立因病医治无效,于今日凌晨安详离世。”看到这个噩耗,我的惊痛如潮水瞬间漫过心堤,拿着手机的手剧烈地颤抖,我跌跌撞撞朝寇校长居住的三原西关的陕柴厂奔去,恍惚间他的身影在我的泪眼中忽隐忽现。
灵堂内,烛光摇曳,晕染着寇校长覆着红布的骨灰盒。遗像里的笑容依旧留存着熟悉的温度。我点燃三炷香,看青烟袅袅升腾,郑重三拜,心底祈祷,愿寇校长这一路星河长明,再无病痛。寇夫人红着眼眶,声音哽塞地对我说:“本以为在西安五院治好前列腺炎就能回家,谁知出院手续还未办完,他就呼吸困难……辗转抢救,还是没能敌过重症肺炎,最终因肺衰竭离世。按规定当天就要火化,我们只能捧着骨灰盒,迈着沉重的步子归来。”话语间满是无尽的遗憾。
我凝视着寇校长的遗像,恍惚间,时光倒带,记忆的时针又拨回到多年前与他初次相见的那个清晨。那天清晨,我正在体育场双杠前压腿,一位身材不高、面容清瘦的老者缓步走来。点头致意后,他率先打破沉默:“这雾散得比昨儿早。”闲聊间得知我是临潼人,他眼中骤然亮起:“哎呀,咱们是乡党呀!”乡音如纽带,瞬间拉近了彼此距离,从临潼的石榴、火晶柿子,聊到渭水波光,不知不觉晨雾散尽。
后来我才知晓,寇校长自1973年起,就扎根临潼县教育,执掌何寨乡寇家小学长达三十余载,是本县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他虽因家庭背景与入党失之交臂,却常笑着说:“心有信仰,育得桃李就是对党最好的回报。”那些年,他办公室的灯光总在深夜仍亮如星子,批改作业的蘸水笔沙沙作响;讲台上粉笔灰簌簌飘落,讲到关键处,粉笔敲击黑板的声响格外有力;学生的家境、健康,他都熟悉于心。
今年元月听闻寇校长身体抱恙,各地的学生自发组织,赶到他家看望,有身居要职者,有商界精英,还有学术骨干,满是牵挂的身影。寇校长伸出颤抖的手,与学生们一一握手,老花镜滑到鼻尖,眼中泛着泪光,语带哭腔道:“看到你们有出息,为师这辈子,值了!”
我细数与寇校长相处的时光,温暖如涓涓细流。那年,我带着母亲和寇校长一起随团港澳游,过关时母亲行动不便,他默默搀扶全程;我生病住院,他拎着礼品坐在病床边宽慰;他工资认证遇难题,我帮忙解决后,硬是被他拉去吃羊肉泡馍;我家盖房,他顶着烈日忙前忙后,衬衫被汗水浸透,洇出大片汗渍;孙女大婚,他满脸喜色邀我同喜;我在老歌群里分享文章时,他总是第一时间点评点赞,还会仔细批注文中不足,给予我前进的动力。
作为桃李满天下的寇校长,更是眷恋故土的赤子。每逢临潼老家有红白喜事,他必定放下一切赶回去。铺开红纸,饱蘸浓墨,即兴挥毫——贺新婚笔锋刚柔并济,挽逝者落笔庄重如碑。哪家老人寿辰求对联,哪家孩子升学要题字,只要言语一声,他从不推辞。那苍劲字迹里,藏着对乡亲最深的牵挂,也因此人人提起他都赞不绝口。
退休后,寇校长因儿子在三原陕柴厂开办印刷厂,便在此定居。每日清晨六点,他准时骑着电摩驶向县体育场,压腿、散步雷打不动。锻炼间隙,常坐在石凳上,掏出随身口琴吹奏。《茉莉花》《洪湖水浪打浪》等歌曲的旋律悠扬飘荡,谁能想到这位儒雅校长竟如此多才多艺。闲暇时,他沉浸在县图书馆,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书页上,一坐就是大半天,遇到佳句良方,便工整地抄录在笔记本上。
送葬那日,天空阴沉如铅。寇校长的儿子抱着父亲的骨灰盒,每一步都似坠着千斤重负,步履迟缓而沉重。望着他颤抖的背影,寇校长骑电摩驶向体育场的模样、在图书馆专注读书的侧影、吹口琴时陶醉的神态等动作,都一一在我脑海中闪现,泪水不知不觉决堤而下。
如今,我漫步在县体育场,健身器材碰撞的轻响,仿佛是寇校长爽朗的谈笑声;我打开微信,重读他的点评,字里行间皆是谆谆教诲与温馨鼓励;我路过县图书馆,那个熟悉的座位,好似仍然坐着戴老花镜的寇校长,书页在微风中轻轻翻动。这一切的回忆,早已化作生命的烙印,成为我挥之不去的思念。
图为:寇卓立校长(张明摄影)
灵堂内,烛光摇曳,晕染着寇校长覆着红布的骨灰盒。遗像里的笑容依旧留存着熟悉的温度。我点燃三炷香,看青烟袅袅升腾,郑重三拜,心底祈祷,愿寇校长这一路星河长明,再无病痛。寇夫人红着眼眶,声音哽塞地对我说:“本以为在西安五院治好前列腺炎就能回家,谁知出院手续还未办完,他就呼吸困难……辗转抢救,还是没能敌过重症肺炎,最终因肺衰竭离世。按规定当天就要火化,我们只能捧着骨灰盒,迈着沉重的步子归来。”话语间满是无尽的遗憾。
我凝视着寇校长的遗像,恍惚间,时光倒带,记忆的时针又拨回到多年前与他初次相见的那个清晨。那天清晨,我正在体育场双杠前压腿,一位身材不高、面容清瘦的老者缓步走来。点头致意后,他率先打破沉默:“这雾散得比昨儿早。”闲聊间得知我是临潼人,他眼中骤然亮起:“哎呀,咱们是乡党呀!”乡音如纽带,瞬间拉近了彼此距离,从临潼的石榴、火晶柿子,聊到渭水波光,不知不觉晨雾散尽。
后来我才知晓,寇校长自1973年起,就扎根临潼县教育,执掌何寨乡寇家小学长达三十余载,是本县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他虽因家庭背景与入党失之交臂,却常笑着说:“心有信仰,育得桃李就是对党最好的回报。”那些年,他办公室的灯光总在深夜仍亮如星子,批改作业的蘸水笔沙沙作响;讲台上粉笔灰簌簌飘落,讲到关键处,粉笔敲击黑板的声响格外有力;学生的家境、健康,他都熟悉于心。
今年元月听闻寇校长身体抱恙,各地的学生自发组织,赶到他家看望,有身居要职者,有商界精英,还有学术骨干,满是牵挂的身影。寇校长伸出颤抖的手,与学生们一一握手,老花镜滑到鼻尖,眼中泛着泪光,语带哭腔道:“看到你们有出息,为师这辈子,值了!”
我细数与寇校长相处的时光,温暖如涓涓细流。那年,我带着母亲和寇校长一起随团港澳游,过关时母亲行动不便,他默默搀扶全程;我生病住院,他拎着礼品坐在病床边宽慰;他工资认证遇难题,我帮忙解决后,硬是被他拉去吃羊肉泡馍;我家盖房,他顶着烈日忙前忙后,衬衫被汗水浸透,洇出大片汗渍;孙女大婚,他满脸喜色邀我同喜;我在老歌群里分享文章时,他总是第一时间点评点赞,还会仔细批注文中不足,给予我前进的动力。
作为桃李满天下的寇校长,更是眷恋故土的赤子。每逢临潼老家有红白喜事,他必定放下一切赶回去。铺开红纸,饱蘸浓墨,即兴挥毫——贺新婚笔锋刚柔并济,挽逝者落笔庄重如碑。哪家老人寿辰求对联,哪家孩子升学要题字,只要言语一声,他从不推辞。那苍劲字迹里,藏着对乡亲最深的牵挂,也因此人人提起他都赞不绝口。
退休后,寇校长因儿子在三原陕柴厂开办印刷厂,便在此定居。每日清晨六点,他准时骑着电摩驶向县体育场,压腿、散步雷打不动。锻炼间隙,常坐在石凳上,掏出随身口琴吹奏。《茉莉花》《洪湖水浪打浪》等歌曲的旋律悠扬飘荡,谁能想到这位儒雅校长竟如此多才多艺。闲暇时,他沉浸在县图书馆,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书页上,一坐就是大半天,遇到佳句良方,便工整地抄录在笔记本上。
送葬那日,天空阴沉如铅。寇校长的儿子抱着父亲的骨灰盒,每一步都似坠着千斤重负,步履迟缓而沉重。望着他颤抖的背影,寇校长骑电摩驶向体育场的模样、在图书馆专注读书的侧影、吹口琴时陶醉的神态等动作,都一一在我脑海中闪现,泪水不知不觉决堤而下。
如今,我漫步在县体育场,健身器材碰撞的轻响,仿佛是寇校长爽朗的谈笑声;我打开微信,重读他的点评,字里行间皆是谆谆教诲与温馨鼓励;我路过县图书馆,那个熟悉的座位,好似仍然坐着戴老花镜的寇校长,书页在微风中轻轻翻动。这一切的回忆,早已化作生命的烙印,成为我挥之不去的思念。

责任编辑: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