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穿透日常庸常的光芒与永恒回响——观罗宁先生《地铁速写作品展》有感
2025-05-08 | 来源:本网
作者:罗青峰
国家一级美术师、陕西省美协顾问、着名画家罗宁2025年系列展览之一的“地铁速写展”5月7日下午在西安美院新校区展厅开幕。在这个美丽的五月,来到美丽的西美新校区,看到这么美丽动人的速写作品,真让人开心、让人爽心、让人悦心。作为他的兄弟、真心地为他骄傲、自豪、祝贺!
在长达八年的地铁通勤中,罗宁将碎片化时间转化为创作场域,于车厢的方寸之间构建起流动的美学实验室。这种将机械重复的通勤轨迹升华为艺术轨迹的实践,打破了传统创作对静谧空间与完整时间的依赖,彰显了当代艺术家的时空驾驭能力。200余本速写簿不仅是数量累积,更映射着一位观察者与城市呼吸同频的精神图谱。
近万幅作品构成的视觉档案,既是对造型能力的极致锤炼,亦是城市人类学的鲜活记录。速写的即时性与不可逆性,要求艺术家在瞬息间完成感知-提炼-表达的思维跃迁,这种高强度视觉思维训练赋予作品独特的生命张力。画面中流动的不仅是地铁乘客的剪影,更折射出数字时代稀缺的人文注视——那种对平凡个体投以庄重凝视的艺术家自觉。
当速写展走进美术学院展厅,构成了一场意味深长的教学对话。这些从城市毛细血管中生长出的作品,为艺术教育提供了鲜活的现实注脚:艺术创作不必囿于画室与模特,生活本身即是最丰沃的素材库。展览空间里,地铁场景与学院场域形成奇妙互文,暗示着艺术教育需要打破围墙,在烟火人间中寻找审美重构的可能性。
在短视频主宰视觉消费的当下,罗宁的坚持具有文化抵抗的象征意义。每一笔线条都是对速度崇拜的温柔反叛,提醒我们真正的艺术创作需要深度的在场体验。这种日复一日的视觉耕耘,恰似当代艺术界的“愚公移山”,用纸本上的时光刻痕重构了快慢辩证法的美学维度。
这场展览不仅呈现了艺术家的创作成果,更开启了关于城市美学、时间哲学与艺术教育本质的多重思辨。当观众穿行于展厅,或许能听见地铁呼啸声与炭笔摩擦声交织的复调乐章——那是艺术穿透日常庸常的永恒回响。
再次祝福老兄速写展览圆满成功!






责任编辑: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