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秦都咸阳城的面纱

2025-04-04 | 来源:本网 作者:赵志愿
    按照《吴越春秋》《吕氏春秋》“筑城以为君,造廓以为民”的古代建城法,中国古代城池,历来有城廓之分,内宫官城为城,外城为廓。秦都咸阳是先建宫城,再建少城(陴城),后建廓城,甸城也就是郊城。
  如《先秦史》在东周诸大国中,惟秦最为简陋,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变法后,亦不肯简陋自安,命商君告赵良以大筑冀阙,营如鲁,卫自夸”。那么赵良是个什么人?
  如有关史料介绍:赵良云阳人,是一个懂得天文,天象,地理,水文的风水官吏。他接到商鞅传达秦孝公的命令开始,就亲自实施对都城选址的考察。根据天文天象,赵良按照《考工记》修建都城“昼参诸目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发现北极帝王星座在冬至这一天,与地下的一个地方垂直之天象,可能就是天下之中,天下之?区,惟皇作极的天命所在,天子之常居大帝之座也,生命之度的紫宫星座。紫宫星座前朱雀在渭河之南,后玄武在渭河北万灵明廷,寒门,谷口甘泉,左青龙在泾渭之交为龙头的东宫阳门星座,右白虎为西宫咸池星座。这符合硬叫青龙高万丈,不要白虎抬头望的风水天象。
  根据地理优势,如《汉书》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故苑之利,阻三面而固守,独一面东制诸侯。新都在高山原之旁,原高迹旱,渭水东流,北有泾河,三面天然屏障可固守,独一面来制诸侯。在山之南,水之北。这里又是西周王季文王临时国都毕程,有故苑之利,也符合前周太史詹见秦献公时的预言,周故与秦合而别,别五百年复合……的预言。是理想“受命于天,即寿永昌”建秦都之圣地。
  《史记,商君列传》商鞅居三年,作筑冀阙宫迋于咸阳,秦自徒都之。这就证明三年修建好了咸阳宫殿,只完成了几个咸阳宫殿堂。如《史记,秦本记》“十二年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徒都之。”这就说明秦孝公修建咸阳城,从考查到立项共十五年,三年修好了咸阳宫,十二年筑好冀阙和宫城,然后才迁徙到咸阳。这就是秦都咸阳宫城。
  按照《华阳国志》张仪筑成都象咸阳,沃野千里,号陆海,有岁池即筑城取土处。又张若筑成都,周回十二里,高七丈,郫城周回七里,高六丈临邛周回六里高五丈,造作下仓,上皆有屋,而置楼观射围,成都县本治赤里于若值少城内城,营广府室,置盐铁市官并长丞里圈市张列肆,与咸阳同制。”这就证明张仪建成都,是按照咸阳的规划设计建成的。这符合《考工记》古制曰:“百里之国,九里之城,七十里国,五里之城,五十里国,三里之城,……或者天子之国十二里之城。”秦孝公为天子之国应为十二里之城,城内大道为井字型。按《周官量人》:掌建国之法,分国为九州,营国城廓,营宫室,量市朝,道巷,门渠,造都邑亦如此。
  秦都咸阳少(陴)城据考古工作者在咸阳长陵火车站附近发现一处夯土城墙遗址,北从司家沟向南到长兴村西北,现存594米,墙基宽5.3米至6.25米。按照《考工记》城墙的高度与基底宽相等,那么城墙的高度约六米,按秦丈是现9尺,大约秦城墙高约两丈。按照《考工记》城墙的顶宽为基础的三分之二。那么秦城墙顶应为四米,按秦丈九尺,那城墙顶宽一丈二尺。根据《史记,白起列传》武安君即行,出咸阳西门外十里至杜邮引剑赐死。杜邮是咸阳西第一驿站,之间距十里,折汉代8.5里,符合大率十里一亭的别度。这里提到了秦咸阳西门,又发现西城墙遗址,证明秦都咸阳是有城墙的。由西门向东12里为棘门。如(三辅黄图)棘门在横门外。孟康曰:“横门为秦时宫门。宫门叫皋门。即棘门在横门外,那证明棘门就是咸阳东门。
  根据《秦始皇本记》:二世三年十日泾水为崇,二世祭斋于望夷宫,欲祠泾水。《集解注》:宫在长陵西北长平道东,故长平亭处是也,临泾水作之,以望北夷。长平亭在汉安陵,这里为秦都咸阳北门外第一驿站,大率十里一亭制度,折现8.5里,这里就应是秦咸阳北城墙之北门。
  根据《史记故事》燕太子丹要回燕国,秦王说只要乌鸦白了头,才能放燕太子丹,燕太子丹偷偷由南门逃出,到渭水渡口上船,秦王追至无可奈何,只得放走燕太子丹。另外咸阳东南角为东市,东市有一门,为东南门。
  从上史料证实有咸阳西门,东市门,棘门,横门,北门,南门的记载,可以证明咸阳不但有城门,而且有城墙,这符合《考工记》官隅之制七雉……门阿之制为都城之制。也符合“城为君,廓为民的建都之法”。
  已知秦都咸阳西门和城墙遗址,按天子之城十二里之城,以及张仪建成都为十二里之城,和咸阳同制。那么西门城墙东十二里纪家道就是横门外的东棘门。按照秦咸阳宫城皋门向北四里,皋门向南八里,八里加四里就是十二里。这就形成东西长12里,南北宽12里,按照成都为龟城,那么秦都方方12里的四角也应当是半园形。合乎《吕氏春秋》:天道园地道方的圣王之法。
  按照《周官量人》掌国之法,分为九州,营国城廓,营后宫,量市朝,道巷,门渠,建都邑如此。商鞅和赵良按此掌国之法,遵古大展九州之势,测出城内大道与街巷及退水深,将少(陴)城内按九州划分为九块。《汉书》解:其学方义大举。大展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宫室,盖都其法。
  秦都咸阳城内为井字四条大道和护城十二条小街巷为居民区。四条大道应为东大道,西大道,南大道,北大道。城内东北角为秦咸阳宫六大宫室,南为咸阳市亭,如四川新繁出土的市井图画象砖,有井字形的《隧道》,隧两侧为肆相对,市楼位于广市井中心,每日出击鼓上市,日落击鼓下市。市亭称市属,是管理市场的商贸机构。市亭设有市官,长丞等专职官吏,对市井进行管理。各市朝有营军之垒舍也,同军舍所里。这就是市场中心,也就是咸阳市亭,这里是最大的固定市场,也是秦始皇焚书,及杀戮行刑的地方。
  咸阳市亭之南为是咸阳直市,如《长安志》直市在渭桥北,秦文公造,直市平抑物价,故曰直市。其遗址现辉睹村南渭河中。
  咸阳市亭以西,就是井字大道之中心,是咸阳仓。如《秦仓律》“咸阳仓十分一积,其出入禾增积如律令。”《秦简内史杂》载:咸阳仓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四周有高起的城垣,而且禁止闲杂人接近,还由职掌京师的内史府重兵把守。其遗址现渭城窑店张仓村和仓邑村。
  咸阳仓大道西为官邸属区,是三公九卿等署。如《史记》:三公为丞相府,大夫府,大尉府。九公为奉常府,宗正府,郎中府,卫尉府,太仆府,廷尉府,典客府,内史府,少府和传舍区,及诸国客舘(正义书)。如《史记》赵国使者蔺相如恃和氏璧来咸阳,秦昭王舍相和广成传。魏使须贾来秦国,范睢闻之为做行,敞衣开步之邸。索引:广成传舍为名,下为宗客大臣住宅区和西市区。
  西北角至咸阳宫以西为皇宫作坊区。发现了60米X150米治铜作坊,采集到铸造铜器的陶艺,和黄绿色堆集较厚的治铜残渣,还发现南北间的图形排水管道等遗物。有铸铁作坊,这里发现铁渣遍地,并有铁块,红烧土和草木灰等堆积物。说明这里是宫廷铸铜,铸铁,这里是为官府服务的官营手工业作坊。在聂家沟西黄家沟以南发现了,秦代玉器制品加工作坊,在这里出土了半成品玉坯达一百多件,其中还有玉印坯一块,说明这里就是六颗玉印和秦始皇受命于天,即寿永昌等玉玺和三公九卿等官印边可能都是在此制作的。
  咸阳市东为马厩军营区,如考古认为在兵马俑出土葬器上,刻划马厩编制有大,中,三厩及四斗三升案样,和左,中,右诸厩,有天子马厩,后宫皇宫车马场,有军队及其它马厩。其遗址渭城窑店马坊村。东南角为东市奴市。
  西南角为机械作坊区,有兵器,染色,治革,治陶,酿造,机械加工作坊和供水之处,前为官营作坊,后小巷为民营作坊。中国商业史称:“秦都咸阳少城,为商业之城,秦咸阳手工业作坊与民宅都在大街小巷内。”秦都咸阳机械加工产品精密,工艺水平高超。秦始皇陵的铜车马的3462个大小不同的金,铜,银零部件的混铸,嵌铸,焊接,钍嵌,成型,表面加工,拼件,彩对多种工艺的综合技术,成为世界之最,另外出土的青铜镞作成三棱锥角形,反误差只有0.3%厘米,它巧妙利用现代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即能穿破铠甲,直达人体。另多出土的弩搬机的形状和规格完全一样,这样标准化的生产,而且全国都一样,为中华之精华,多个技术相当近代技术,有的技术现代无法完成。优其是出土的青铜剑的制作技术的铜锡配比适量,也达到现在世界水平。
  另外滩毛村,这里还是日常陶器作坊,面积达东西800米,还出土了大量的陶垫,陶环等制陶工具。在长兴村还发现单层陶井圈垒彻成的古水井数十眼,证明这里还是城内工业供水区。
  另外在咸阳市后,咸阳宫前还有一条东西穿越的长池,它是由眉县引渭水屈抱周原,渠绕秦野,灌溉和为秦咸阳城供水的南北渠的南渠,一直道往兰池宫。北渠在秦咸阳城北进入咸阳宫和各个皇室作坊。这在《渭水灌都赋》说的很明白:清渭天凿,名都王制,灌金城千里之域,泻银河九霄之势。……秦德至水贯都,因于始皇。照双凤之丹阙,驾长虹之飞梁。…….称天上之紫宫,洞开天府。乃乎萦流一带,中派纡徐。荡元气,澄太虚,?前典而备奂!名山川而舍渚,岜惟秋润庶物,因亦近壮于皇居,至乃春景澄廊,晚霞郎畅,涵万象于影中度牵牛于波上。客有观光者于兹而写望。美夫!取法而仰,因天垂象,疏紫陌而逶迤,流丹霞而荡漾……。
  从以上的大道街巷以及市场可以看出,秦都咸阳少(陴)城的规模和区域来看,这里也是春秋战国最豪华,最繁荣,最昌盛,而且设施最其全的一个大都城。
  秦咸阳宫城中国考古如今探明,秦都咸阳宫城3.72平方里,折合现4平方里,四四方方为城。《史记,滑稽列传》秦二世曾想给咸阳城涂上漆,滑稽多智的优旃风趣地讥讥道:“善,主人虽无言,臣将固请之,漆城虽于百姓秋苦,然佳哉!漆城荡荡,寇不能上……。”《考工记》“匠人营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注:“王室所居,谓中为王宫也,天子诸侯皆王朝。天子五门,皋,厍,雉,应,路”。宫墙外有一条渭水灌都之长池南渠。考古工作者已证明:“此渠原?宽11.5米,上口宽12.9米至18米,渠深1.62米至2.4米,渠底铺一层2至5厘米厚的小石子。
  长池渠北是秦咸阳宫门,叫端门古称皋门,秦史有端门四达的记载。门内为外朝,是九棘三槐三公九卿列班朝见皇帝之处,十二金人皆立两旁。
  第二道门为司马门古称厍门。《史记,项羽本纪》:章邯恐,使长史欣请事咸阳,留司马门三日。
  第三道门为雉门古称,如杜预注:雉门两边有双阙即观也,登可以远观。《史记,秦本记》孝公十二年作冀阙。作为王的象征。注:两冀阙上圆下方,代表天圆地方,上下三层,底层绕台基排列七个单室,两边各一檐廊,共计九间,符合天圆地方九重之说。《吕氏春秋》天道圆,地道方,圣王之法。《三辅黄图》置两观以表宫门,其上可居,登之可以望远。《古今注》解:其上皆丹堙,其下皆画之气仙灵,奇禽怪兽,以昭示四方焉。”考古对两阙进行挖掘,两阙间距400米,上园下方,上下三层,底层七间,出檐设廊,残迹犹在,渭水灌都,贯金城千里之域,就指的是秦咸阳宫两冀阙,前有瀑布流下,流入南长池,东流入兰池。
  第四道门为路门,路门之内为治朝有九十九台阶,路门两边有塾,为门卫之学所在。如《三辅黄图》曰:“塾门,外舍也,臣来君朝,表门外当舍,更塾祥应对之事,塾之言塾。”的璧画。
  按照《考工记》“路门之内燕朝,燕朝之后为六寝,六寝后为六宫。”表现出秦社稷安宁之主题,天子诸侯左右房,大夫仅士有东房,东为诈阶,后为后阶,宾阶十二阶,只有接待外宾时才过此门。诈阶十二阶,为三公九卿,府县官吏通过之门。后阶十二阶,只有皇帝才可以走,是通往后宫之路,任何人是不能入内的,北堂是宴请宾客及大臣的地方。东西九筵,南北七筵,中堂一筵,共64筵。前两个角楼为外宾大臣观秦都咸阳宫全景之外的角楼。后两个角楼,为皇帝及大内观赏秦都咸阳宫全景内两角楼。塾门之内为燕朝,这就是朝宫,朝宫可能是现挖掘出的六号宫殿。
  六号宫殿建在400平方米的黄土台上,考古推测这可能就是秦王议政主殿,向南出端门前度的驰道宽69米,遗址800多米,通往横桥。六号宫殿是咸阳宫中最大的宫殿,长180米,宽90米,整个宫殿建于高台之上,如今残留400平方米夯土台基,考古人员推测这可能是秦始皇议政主殿。如《史记,秦本记》:三十五年明事,群臣受决事悉于咸阳宫。”
  按照《考工记》匠人营国,左祖右社,六号宫东应为左祖庙,六号宫以西左为社稷。这都等待考工发掘在供布于世,函待研究。左祖庙是皇帝祖先宗室等先祖版位,及皇帝宗室养老,养动,教学,选士的地方。
  考古挖掘的一号前殿遗址,东西长60米,南北宽45米,面积达55万平方米,殿基高出地面6米,下深5米夯土台其四面分布着不同的屋宇,依台而建,重叠高起。台下第一屋依台壁修建,南,北,西三条回廊。南廊现长50.35米。其中部分设置踏步两处,间距12.5米。由回廊地面标高升至0.96米的台基南北六侧,分布属于7室,让北侧2室,南侧5室。标高在4.9米的夯土台基上。这座宫殿西部为主殿堂,殿堂平面近方形,东西13.4米,南北12米,净面积达160.8平方米。宫内正中有直经64厘米园型都柱,上有楼层,主殿南北各设两厅,东西各一厅。出南门登临露台。北门通向宽1.3米东西通道,东门连接甬道,连接过厅,过厅南临设暖炭炉的屋宇。主殿西侧有一个平台,平台南临西北两屋,南为卧室,北为寝室。在殿址的台阶下,分别设置窑穴七个,有排水池和地下水管四处,整组建筑规模具大,外貌雄威壮观,出土的遗物有地砖,空心砖,极瓦,筒瓦,云纹瓦当,动植物瓦当,陶下水管和铁器,铜器,还发现丝绸残片,璧画等。
  考古工作者证实,一号遗址西南角与三号宫殿东北角相相连,但都不是咸阳宫主殿《长安辞典》。
  根据考古工作者发掘的二号宫殿其遗址与一号宫殿,建筑原理基本相同,房间依台基分为二层建筑,其中两个房间设有封闭式用排水池和蓄水池,台基底层修筑一周回廊,东西廊与三号宫殿连接,按古封建宫寝之制,三号宫殿应为前堂,二号宫殿为后宫。
  考古工作者发掘三号宫殿遗址西连一号宫殿,北又与二号宫殿东南角过廊角相连,仍属高台建筑,殿基东西117米,南北宽60米,总面积7020平方米,有出廊二道,屋宇二室。出廊有过廊和回廊,过廊南北走向,共32.4米,宽5米,东西两侧傍有璧画,壁画有车马出行图,仪仗图,麦穗图和咸阳宫殿堂建筑图。东西两壁的车马出行图和仪仗图,展现秦始皇出巡的豪华场面。其中可以看到七组车马,在两旁栽满松树宽畅的驰道上奔驰,壮严的仪仗队在护送着皇权无上的车队。在残缺不全的咸阳殿堂建筑图看到咸阳的宫殿豪华无比的建筑风格,均属于高层建筑,南北两楼各两层,每栋楼南北两端各有一角楼,两楼共有四个角楼,北楼两角楼为四层,南楼两楼角均为三层,在楼上并有活动的人物。过廊画面主题突出,麦穗图面真实,并辅以松柏等植物及各种几何纹图的衬物,这是我国目前最早的璧画。
  秦都咸的曲廓城如《史记,秦本记》载:“惠文王初都咸阳,取岐雍巨材,新作宫室,南临渭,北逾泾……又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殿屋复道,周室相属,所得诸侯美女钟鼓以充之。”
  秦国建秦都咸阳曲廓城,要从秦孝公死后的公元前338年说起,当时惠文王即位,秦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公元前330年,秦国打败魏国军以于雕阳(富平北),俘虏魏统帅龙贾,斩方45000人,魏国被迫献出了从前占领秦国大片河西之地。接着秦国又攻占了魏国河东大片土地,被迫割让十五县于秦国。从此,处于关中的秦国,不拍完全控制了黄河天险,摒诸侯于函谷关外,军事上战略上都占有非常有利地位。
  公元前317年,秦国派庶长樗里疾在修鱼(河南原阳县),打败了韩,赵,魏,楚,燕伐秦的五国主力,俘虏韩将申差,斩首82000人。
  公元前316年,秦国泒司马错伐蜀,先后灭了蜀,苜,巴国,取得了富饶贫穷的巴蜀地方,在蜀地没立汉中和成都郡,并派张仪建成都象咸阳同制,并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大粮仓。从此巴蜀同关中陇西联成一片,为秦国奠定了强盛的大后方基地,秦国开始成为西方霸主。
  由于秦国成为西方霸主,秦都咸阳的少(陴)城己不能适应战争和形势的需要,秦惠文王才决定扩大秦都咸阳的面积,开始修建曲廓城。
  按照《王制考工记》:“如城坂之外廓,则以山川形势为之,非好城之四面有垣也。城廓为郊称国中,又如城之墙曰慵,又与其上为垣,施其中蜱魄非常,故曰陴,亦曰女儿墙。闾门外有曲城,谓之闉。《毛传》:“阇城台,四角为塀故障城,曰城隅。或按王制城为九门九障城。”《先秦史》;“古之城廓则筑于山险之区,蓄所以使守。”
  按照古制之建城之法,秦惠文王建秦都咸阳外曲廓城,则以山川形势为之,只有城的,非城四面有垣也。此曲廓城,南有渭河,北有泾河,东为泾入渭处,只有西面是秦的大后方,那就是秦西门秦雍门。如《战国策,秦策》:“秦主以母淫,通于嫪毐,闭之雍门宫。”《汉书,外戚传》疏颜思古:“雍门宫在长安门西北孝里亭西南。”《水经注,渭水》“渭水北有杜邮亭去咸阳七里,今名孝里亭,亭中有白起祠。”杜邮亭西南,是唐慈恩寺遗址,考古发现了秦代古雍门宫遗址。
  《史记,秦本记》:“惠文王初都咸阳取岐雍匠材,作新宫室,南临渭,北逾泾……。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室相属,所得诸侯美女钟鼓以充之。”就将惠文王所建的秦都咸阳说的很清楚了。
  按照《王制,考工记》“九门九障城”。 秦惠文王建的曲廓城,也应为九门九障城,南以渭河为屏障,有三门,有兰池宫门和少城南门,西南门。兰池宫门为东南门,通住骊山和函谷关,原少城南门及横门,西南门通往子午道原周人大道。东泾渭为阳门即东门,是通往河东六国之正门。北门是通往谷口,寒门,古甘泉,九原之门。西门为三门,西北门通往陇东陇西之门,西中为雍门通于陇南那雍城之门,西南门是通往巴蜀之门。
  秦都咸阳曲廓城,殿屋复道,都是在原西周毕郢国都原道路上重始的大道。西有杜邮亭,雍门宫,北有长平望夷宫,长生观,凌云阁和以后的六国宫殿,东有六英宫,兰池宫,戈阳宫,中是原秦咸阳少城主城,展现出秦代殿屋复道,万座楼台临咸阳的博大气势,美哉!妙哉!
  秦都咸阳曲廓城西门雍门宫以西望秦祖雍州而命名。北门望夷宫,以北望蛮夷而命名,六英宫实为灭六国宫殿前之名,兰池宫以兰花为名。
  秦都咸阳曲廓城范围内,有屈里,完里,泾里,当柳里,阳安里,沙寿里,东里,新安里,咸阳里,如易里,芮里,市阳里,巨阳里,薄里,平沃里,陈里,高里,合里,少原里,亭阳里,右里,左里,杜易里,隧阳里,戈阳里,柳中里等村舍之家室。
  秦都咸阳曲廓城,如《史记,范睢列传》:“大王之国……北有甘泉,谷口,带泾渭,右陇蜀,左关阪,奋击百万,战车千乘。”如《史记,刺客列传》“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北有甘泉,谷口之围,南有泾渭之沃……。”都道出了秦惠文王建造曲廓城之优势。难怪《荀子,强国篇》赞扬:“秦地,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利也。”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