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野怀古十五题(下)

2025-02-16 | 来源:中国泾阳 作者:白描
  编者按:
  泾阳籍著名作家、文学教育家白描,自2017年回乡创作《天下第一渠》以来,每年都抽出时间,在泾阳及周边地区采风,做田野调查,这期间除写有大量田野调查笔记之外,还写有不少古体诗词。这里推送的《泾野怀古十五题》,是其中的一部分。这是对泾阳历史文化蕴藏的可贵探掘和展现。继“中国泾阳”微信公众号上周在【文化泾阳】栏目推出《白描:泾野怀古十五题(上)》之后,今天推出《白描:泾野怀古十五题(下)》。
  玖
  咏太壸寺
  清清小院远嚣尘,
  尽历沧桑古寺存〔1〕。
  丹梁叠架千秋雨,
  彩拱昂擎万古春。
  庄严法相观浮幻〔2〕,
  静默禅钟守昏晨。
  遥思初涉文途际〔3〕,
  忽启灵扉梦刻痕。
  2017年11月1日
  注释:
  〔1〕太壸(kǔn)寺,陕西关中有名古寺院,位于泾阳县城二条街。初始为前秦苻坚行宫。北周时改为佛寺,名为惠果寺。隋文帝时改为中兴禅寺,唐开元年间改称太壸寺。清同治元年(1862年)毁于同治回变,1932年重修大殿。后在历史变迁中,太壸寺的其他建筑逐渐损毁或消失,仅存大雄殿和一些附属文物。改革开放以后,当地政府对太壸寺进行了保护和修缮。〔2〕寺内保存北周佛祖释迦牟尼立式法像,高3米,造型生动,工艺精湛,为我国现保存的最早最完整的立式法像,距今1400多年。〔3〕上个世纪70年代初,太壸寺为泾阳县文化馆所在地,我最初的文学活动在这里开始。
  拾
  瞻泾阳文庙
  金辉黄瓦耀崇堂,
  殿宇崔嵬气赫扬。
  柱顶蟠龙昭显贵〔1〕,
  檐间斗拱绽华芒〔2〕。
  儒风拂处贤才聚,
  雅意涵时俊彦彰。
  文徽焕邑韶光灿,
  瑞脉千秋墨韵长。
  2019年5月6日
  注释:
  〔1〕泾阳文庙大殿檐角柱木雕龙首,口含珠,铁制龙须嵌抱垂鱼,角檩外端套黄琉璃龙首。
  〔2〕大成殿转角斗拱为五踩重昂。明间斗拱二攒,五踩重昂,均着精美彩绘。
  拾壹
  咏味经崇实两书院
  泾阳旧邑墨凝光,
  两院徽音史传扬。
  黉门既启培伟干〔1〕,
  泮宫新开毓俊良〔2〕。
  雪室燃藜鹏鹗志〔3〕,
  寒窗映月横渠章〔4〕。
  往范遗风昭远路,
  贤英赓续拓宏疆。
  2018年6月7日
  注释:
  〔1〕黉门:学府,此处指陕甘味经书院,开办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
  〔2〕泮宫:学府,此处指崇实书院,开办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
  〔3〕燃藜:旧传用藜为燃料,可传火彻夜。后以燃藜比喻勤学、夜读。出自晋王嘉《拾遗记·后汉》。
  〔4〕横渠章,即张载横渠四句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拾贰
  访土门徐
  峨山〔1〕笼翠黛生烟,
  翰林故宅岁华残〔2〕。
  颓垣静隐搜遗事〔3〕,
  老蔓悄藏旧奏篇〔4〕。
  忧思忍顾阶基坏,
  怅意徒叹世路艰。
  虔期梓里情同护,
  远绍徽风世泽延。
  2017年5月3日
  ▲土门徐村徐法绩故居遗
  注释:
  〔1〕峨山,嵯峨山,横亘泾阳北部,土门徐村正对嵯峨山主峰。
  〔2〕翰林,指徐法绩,陕西泾阳土门徐村人,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后授翰林院编修。
  〔3〕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徐法绩主持湖南乡试,左宗棠应考,头场考卷即被打入遗卷,意味着落选。身为主考官的徐法绩担心埋没人才,从5000多遗卷里搜出六份,里边便有左宗棠,左宗棠后来成为国之栋梁,徐法绩搜遗发现左宗棠遂成美谈。
  〔4〕清道光九年,徐法绩升迁为御史,上疏奏陈求人才、捐文法、重守令、绳贪墨四事,颇有见地,被朝廷采纳。
  拾叁
  寄吊上官婉儿墓
  称士清才傲盛唐〔1〕,
  娇梅妙点幻新妆〔2〕。
  毫端诏墨临朝野〔3〕,
  卷里诗心映素光〔4〕。
  侍主频经宫斗险,
  托身每涉算机藏。
  孤坟闹径尘嚣乱〔5〕,
  孑影唯吾黯炷香。
  2020年4月12日
  注释:
  〔1〕相传上官婉儿将生时,母亲郑氏梦见巨人给一秤道:“持此称量天下士。”待往后,婉儿专秉内政,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果然“称量天下士”。
  〔2〕相传,武则天怀疑上官婉儿与其宠臣张昌宗偷情,对婉儿施黥刑于额间,婉儿在伤痕处妙点一朵梅花,本就沉鱼落雁的容颜,更加妩媚动人,于是宫中女子争相效仿,梅花妆一时引领时尚。
  〔3〕唐中宗时,上官婉儿封为昭容,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以皇妃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武则天称帝,上官婉儿为其起草诏书,处理政事,人称巾帼宰相。
  〔4〕上官婉儿诗文出众,《全唐诗》收其诗作三十二首,代表作有《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九月九日上幸慈恩寺登浮图,群臣上菊花寿酒》《彩书怨》《驾幸三会寺应制》等。
  〔5〕上官婉儿墓在扩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施工时被发现,后建遗址公园,处于几条街道之间,周边人车熙攘。
  拾肆
  瞻萧何曹参墓
  霭霭苍林冢并连〔1〕,
  碑铭懋绩颂英贤。
  酂侯制律兴炎汉〔2〕,
  参相循规固锦川〔3〕。
  举善推才功震古〔4〕,
  遵章守道业光天〔5〕。
  幽林墓畔长风过,
  邃念前贤对浩川。
  2021年8月18日
  注释:
  〔1〕泾阳南原有两座东西相邻的墓冢,为萧何曹参墓。现已辟为萧何曹参遗址公园,园内树木葱茏。
  〔2〕酂侯,萧何的爵号。萧何制《九章律》,是西汉政权治理国家的基本大法。
  〔3〕参相,即曹参。萧何去世后,曹参继任丞相,完全遵循萧何的规章制度治理国家,史称“萧规曹随”,保证了汉室江山的稳固。
  〔4〕萧何向刘邦举荐韩信,可谓伟功。
  〔5〕谓曹参功业。
  拾伍
  泾阳古渡
  花池修石临泾渡〔1〕,
  瓠口波扬古船头〔2〕。
  西溯流沙通异域〔3〕,
  东携帆影入皇楼〔4〕。
  茯茶织锦舟中载,
  兰麝薰皮埠上收。
  最是关秦繁盛地,
  壮县名津耀鼎州〔5〕。
  2018年7月15日

  注释:
  〔1〕花池渡、修石渡、临泾渡,均为泾水古渡口名。
  〔2〕瓠口,泾水出仲山地名;船头,古渡口名,与瓠口连接。
  〔3〕〔4〕经以上渡口西行,通丝绸之路,东行并入渭河、灞河、浐河水网,连接帝都长安。
  〔5〕明清之际,泾阳经济文化发达,被称作“天下壮县”。鼎州,武周天授二年(691年)置,治云阳(今陕西泾阳县北云阳镇),泾阳、三原等县属鼎州辖境。
  作者简介:白描,男,作家,教授,文学教育家,书法家,玉文化学者。1952年生于陕西泾阳。曾任大学教师,陕西作协书记处书记,《延河》文学月刊主编,国家外国专家局国际人才交流信息中心副主任,《国际人才交流》杂志社副总编辑,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玉雕专业委员会会长。现任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作家书画院执行院长,中国玉文化研究会佛造像艺术专业委员会会长,兼任中国传媒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延安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驻院作家以及泾阳县乡村文化振兴研究会名誉会长。
  附:评语两则
      王巨才
《泾野怀古十五题》,大多忧思遥深、格调昂扬之作。而如《望夷宫怀古》者,迁辞沉郁,意境苍茫,情兴虽异,题旨一也。如是真挚动人的感怀吟唱,非斯地不能触发,非斯人不能体察抒写,的为好诗,惜已少见。
  王巨才,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原党组副书记,全国政协第十届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散文学会原会长。著有《退忧室散稿》《退忧室散记》《退忧室散集》等。
  高虎
  《泾野怀古十五题》是一组极具历史文化底蕴与个人情感深度的怀古诗,借对泾阳地区十五处历史遗迹的凭吊,展现出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对文化的深厚热爱,以及对人生和社会的哲思。
  •主题与立意:以泾阳的历史古迹为切入点,每首诗围绕一处古迹展开,从望夷宫到泾河古渡,涵盖了秦汉唐等多个重要历史时期,主题集中于怀古思今,借古人事迹与兴衰变迁,表达对历史规律、家国兴衰、人物功过的思考,立意深远,引发读者对历史与现实关联的感悟,如《望夷宫怀古》借秦末乱象反思兴亡。
  •情感表达:情感真挚深沉,既有对历史人物功绩的赞颂,像《谒汉阳陵》对汉景帝安邦抚民的褒扬;也有对历史沧桑、兴衰无常的感慨,如《游顺陵》中对武周繁华落幕的喟叹;还有对年少往事的追忆与反思,如《重登崇文塔》。
  •艺术手法: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描写上,细腻生动,如《咏薄太后塔》中“砖砌七层迎日月,云栖四面绕藤萝”,画面感强;用典丰富且恰当,借助典故丰富诗歌内涵,深化主题,像《咏味经崇实两书院》以“燃藜”“横渠章”展现书院文化传承;语言凝练优美,兼具古朴典雅与清新自然,韵律和谐,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
  •文化价值:不仅是文学创作,更是泾阳历史文化的生动记录与传承,为读者了解泾阳的历史古迹、文化传统打开窗口,对地方文化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这组诗在主题、情感、艺术与文化价值上都有出色表现,是一组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怀古诗佳作。
  高虎,陕西省泾阳县人大办公室原主任,在古诗词研究领域造诣颇深,诗作数百首,在当地诗词文化圈颇具影响力。(张明荐)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