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江南诗意浓 人文情怀洇城廊——榆林市榆阳区城市变化写意

2024-12-09 | 来源:崛起的辉煌 作者:贺宏发

  悠悠榆溪河是榆阳的母亲河。她流淌千年,守护了一座城,挡住了一片沙,润泽了一方田,修饰了自然生态,装点了人间美丽。她涤荡风尘云烟,见证历史变迁,依旧风雨兼程、奔流不息。

  榆溪河,源于榆林市榆阳区小壕兔乡刀兔海子西的水掌泉,全长106公里,为榆阳区内最长的河流。榆溪河流至榆林城区附近时已由数条小溪流汇聚,水流湍急起来,形成浩荡之势。她水流清澈,以柔荡波,哗哗放歌。

  榆溪河畔留佳构 / 陈丽媛

  历史上榆溪河也有粗暴的一面。每逢骤雨季节,肆虐无比,泛滥成灾,给下游人民造成巨大损失。但是,强悍的榆阳人以“天灾无畏,人定胜天”的气概一定要制服它。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榆阳人在红石峡用水泥、白灰沙浆砌块石、建成可容水量1900万立方米的一个大坝,由此一改榆溪河昔日的桀骜不驯,从而灌溉良田千亩,造福一方百姓。

  七孔桥初夏 / 陈丽媛

  紧依大坝下游便是著名的红石峡景区。红石峡红岩对峙,杨柳成荫,长城穿峡而过,榆溪河骑石而下,白浪滚滚,雾气氤氲。峡内林木青翠,群花生艳。真是美妙仙境,人间胜景啊!红石峡谷长约350米,红石峡东崖为雄山寺,西崖为书法石刻。在东西石壁上参差着大小不一的25处石窟。西岸壁上的书法石刻颇为著名,旧时边将、文人来到此地,多在雄山寺豪饮唱和,留下160多幅宝贵的书法艺术作品,字大者约6米,小者寸许,篆、隶、楷、行、草齐全,笔力雄健、挺劲。题刻中有晚名将左宗棠所题的对联,革命先烈杜斌题刻的“力挽狂澜”字迹苍劲,功力不凡。

  节日的老街 / 陈丽媛

  榆溪河在红石峡渲染了浓重色彩之后,缓缓向前流淌四五华里,又来点缀榆林古城的艳丽芬芳。勤劳智慧的榆阳人不但驯服了榆溪河的粗暴性格,而且要让榆溪河变得美丽优雅起来。

  2016年建成了绵延7公里的长河滨公园是古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公园以“人、河、城”为景观规划理念,整体景观结构为“一带、两点、三片区”,以滨河公园生态廊为带,九曲、榆溪广场为门户点,三片区则包括历史文化休闲区、民风民俗展示区和生态运动休闲区。

  榆林榆溪河公园生态观景台 / 栾武生

  河滨公园前端以镇北台为设计元素修建台地式广场——“镇北门封”,形成有力的开端,并隐喻出榆林古城“北门长封”的历史典故。并以榆阳三拓、历史人物群雕等10多个景观节点多角度展现榆林厚重的边塞历史文化、河套文化。园内民风民俗场地分别布置方言广场、五哥放羊等景观节点,以水系串接整个场地,自然亲和,形成从乡村到城市空间的整体意向性过渡。公园后端开阔地带,以“榆林八景”为设计元素营造一个开阔的湖面,同时在此设计湖心岛,营建整个公园的标志性建筑——榆溪楼,统领全园。湖面水体既有浅水湿地又有深水游览区,游人可徜徉于柳岸河堤、栈桥荷塘之间,或可泛舟于宽阔水面,仰望榆溪楼胜景。

  漫步河滨公园,游人赏心悦目,仿佛置身于秀丽的水乡、文化的海洋。在这里可以追寻历史长廊里远去的岁月,在这里感受淳朴民风民俗中的人文情怀,在这里享受世外桃源的惬意。在河滨公园中央乘坐上旋转的巨大摩天轮,眼前六楼骑街、南塔北台的古城画面徐徐展开,颇为壮观!公园里树木丛生、绿意盎然。小桥流水,碧湖荡漾,水鸟游弋。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古色古香,鳞次栉比。整个河滨公园有着不胜江南水乡却胜江南水乡的柔情。它的设计规划,艺术布局堪称是榆阳建设史上的一部杰作。

  想当初,河滩泥沙翻滚,河水浑浊,河床糟糕不堪,城市污水从各个口子排出,污染河流,臭气熏天,一派乱象。智慧的榆阳人重拳出击,大胆投资,建成这一占地96.68万平方米的生态公园,给城市增添了亮丽的名片。假若没有这一公园古城将会是多么的逊色?假若没有榆溪河,榆阳大地咋能如此的肥沃?答案只有一个:在于改造与发展。

  榆溪河流出古城,缓缓向前,河川渐渐开阔平展,河流犹如一条银色玉带镶嵌在榆阳大地上。两岸村庄树木枝繁叶茂,百里田野稻谷瓜果飘香。榆溪河流至王沙洼村,与由西而来的汹涌澎湃的无定河携手汇合,共赴黄河。

《崛起的辉煌——陕西城市建设20年成果汇编》

点击可查阅电子书!!!

责任编辑:李欢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