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文化艺术馆撤馆随笔

2024-12-03 | 来源:每篇 作者:姚大为
  浏览网上新闻,看到一则消息:临潼曲江新区的“贾平凹文化艺术馆”已经撤馆,现在变成了陕西绿松石展览馆。看完这则消息心里有些失落。艺术馆建立之初,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并称双壁,成为临潼曲江新区的两张靓丽的文化名片,网红打卡地。不想短短数年,竟这么快就倒闭了,心中着实有些遗憾,因为它有我许多抹不去的回忆。曾经在这里阅读、静坐、思想、听音乐,有种记忆叫刻骨铭心,有种落寞叫纠结和失望!
  今日周末从西安回临潼,想着去贾平凹文化艺术馆一看究竟。于是,特意坐地铁九号线,并在芷阳站出站,然后步行去贾平凹文学艺术馆,路不远步行也就里许之地。临潼曲江新区近年传闻甚多,坊间传言管委会编制已经撤销,相关机构已经撤出,晚上路灯不亮,市政设施疏于管理、管委会员工讨薪等说法很多,莫衷一是。路上车辆和行人稀少,奥特莱斯商城进出口同样冷清无人。虽然早已入冬,但暖冬气温并不低,微微的冬风只感到稍微有些寒凉!挨着人行道的南边,有一方人工池塘,池塘里满是没入高的芦苇,浅白色的一片芦蓄在寒风中摇曳,而沿池塘边的褐色塑木栈道断裂残损,落叶积灰盈寸,寥无人迹。虽然是冬天,道旁绿化带里的冬青、黄杨依然青绿,路两旁延伸向远处的青槐,叶虽渐枯,但仍披挂一抹绿色,与沉默而寒冷的冬天抗争,落寞而寂静的街道安静得有些虚幻。
  经过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门的时候,偶尔有进出的车辆。继续前行数十米远至十字路口左拐,朝南走四五十米远就到了贾平凹文化艺术馆。馆前没有行人,也没有车辆进出停留,安静寂寥。馆前的巨石上原来的“贾平凹文化艺术馆”刻石变成了“陕西绿松石博物馆”,原来的贾平凹文化艺术馆真的不存在了,心里仅存的一丝期望的侥幸破灭了,那个曾经带着美好记忆的场所真的不存在了,永久消失了,心里顿感怅然若失。来到馆前,文化墙上贾平凹各个时期作品浮雕依然,《兵娃》《满月儿》《商州散记》《鸡洼窝人家》《山地笔记》《清官》《废都》《怀念狼》《古炉》《腊月·正月》《浮躁》《白夜》等等。
  贾平凹文化艺术馆2013年建成并开馆,至今已历10年有余。该馆地处临潼曲江核心区域,总占地面积近7000平方米。地理条件优越、历史传承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当代中国文化价值与民族传统文化交相呼应的理想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快捷,周边设施配套齐全。贾平凹文化艺术馆横空出世之初,其建筑风格和文化价值功用定位与曲江新区一样前卫、高标,如同曲江新区是临潼高尚住宅、成功人士聚拢的社区一样,其直接对标的就是“西安雁塔曲江”片区!而贾平凹文化艺术馆呢,同样在建筑设计、文化功用价值定位等诸方面非同凡俗!
  在建筑设计上,贾平凹文化艺术馆整体的建筑设计风格简单朴素,以传统关中民居四合院围合形制为主,以关中民居特有的门楼、青砖灰瓦、传统石雕、坡屋顶等民居元素为主,融入现代喷砂仿石砌文化墙、黑色双层镀膜铝合金隔热推拉窗、条形幕墙、枯山水等现代建筑元素及设计理念,传统与现代交融,浑然天成,相得益彰!更为巧妙的是,在艺术馆的入口巨大的文化墙上,将贾平凹的“凹”字巧妙的做成入口的门洞,使右侧雕满贾平凹各个时期文学作品的文化墙更具独特的个性标识,可谓别出心裁,匠心独运!而在建筑功用的内部区域划分上,将室内的建筑空间分为两层:一层通过展示贾平凹的书画创作、文学作品及与其创作生涯相关的详实的文献资料,多方位、立体地为观众呈现中国当代文学优秀代表之一的贾平凹文学艺术创作之路;二层则将不定期展览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传统经典艺术与现当代艺术作品,使之成为陕西乃至国内重要的当代文化艺术交流平台。在文化价值及社会功用上,贾平凹文化艺术馆是临潼曲江国家旅游度假区重要的文化建设配套设施,是文化旅游公共交流平台主要载体,以文学艺术和旅游公共交流为主导,建设内容包括旅游纪念品开发区、旅游纪念品设计制作互动体验区、多媒体数字展示区、书吧交流休息区等,是一个集文化、旅游、艺术为一体的交流互动平台。使当地社区民众和来临潼旅游的广大游客借助此平台能够深度参与文学艺术创作和文化旅游互动体验,使得贾平凹文化艺术馆的旅游功能和文化内涵进一步增强。德国十七世纪数学家、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说:“图书馆这是人类的所有精神财富的一个宝库”这样的表述,无疑是对图书馆或类似的文化艺术馆之类的文化设施场所对人们寻求精神价值重要性最为妥帖的阐释!
  自2013年贾平凹文化艺术馆建成开馆后,每天门庭若市,门口的车位几乎每天都是满满的。当地民众或来临潼旅游的游客来这里或阅读、或购书、或喝一杯清茶或咖啡、或听赏一曲淡淡浪漫的轻音乐……曾经有人说,临潼曲江贾平凹文化艺术馆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是临潼两张靓丽的文化名片!曾经有个城市规划大师说贾平凹文化艺术馆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是临潼曲江的“风水眼”!曾经有人说,冬天逝去的,春天会给你还回来!(焦点 荐)
  2024年12月1日·戏雨堂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