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总管的限酒令

2024-12-02 来源: 作者:
  在周家大院以北那片充满乡土气息的地域,有个村子叫“李凹”村,人们亲切地称它“李旺”,我便生长于此。村里有个叫王斌的人,是狗年出生的,家里给他取了小名“狗娃”。时光匆匆,如今他已五十有余,“大总管”这个称呼,逐渐取代了他的小名,在村子里流传开来。
  这“大总管”的名号得来不易。村里的红白喜事、娶妻嫁女、添丁满月;或者老人过世以及三周纪念等都由他主事。期间虽换过几人,但都不如他能聚拢众人、安排妥帖,于是这担子一挑便是近二十年。
  村里有个三十六岁的“酒鬼”,他的命运被酒瘾的阴霾笼罩。他的妻子远嫁而来,贤惠善良,却因他酗酒苦不堪言。家中上有年迈体弱的双亲,下有十五岁未成家的儿子,这本应是温馨有盼头的家庭,却被他的酒瘾搅得破败不堪。
  酒鬼对酒痴迷至极,饭可不吃,酒不能不喝。酒瘾发作时,如恶魔附身,摔凳砸柜,对妻子打骂,连孩子都未能幸免,儿子的大腿曾被他打折。长期酗酒让他身体每况愈下,脸色青紫乌黑,走路摇晃无力。村里办事时,众人见他如避瘟神,更不敢请他帮忙。
  半年前,酒鬼身体不适,家人带他辗转省会各大医院,花了六七万,却未确诊。折腾数月后回家休养,可他仍深陷酒瘾。一个月前,他说想吃面,母亲做好后他又说没心思吃。在宏远医院检查无果后回家,没几天便与世长辞,留下年迈的父母、悲痛的妻子和未成年的孩子。
  大总管得知酒鬼离世,即刻召集村民前往。征求家人意见后,他目光坚定地说:“大家都知道,酒鬼家本就不富裕,两位老人年事已高,日子还得过。这次,咱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请厨子,自己动手!既要把事办好,又要节省花费,多给家里留钱。”说着,他率先拿出500元,村民纷纷响应,300元、200元,在外做生意的更是慷慨解囊,资助1000元。开商店、食堂的村民免了酒鬼的赊账,租青器的也免费提供桌凳餐具。
  大总管安排细致,依村俗操办后事。出殡那天,酒鬼父亲红着眼说:“这孩子生前爱酒,给他拿两瓶吧。”大总管轻叹:“大叔,不能再给他喝了,让他在天堂把酒忌了,别再受苦了。”清理酒鬼房间,满满一三轮的酒瓶诉说着他被酒瘾吞噬的历程。
  后事处理完,大总管把酒鬼家人叫到一起,叮嘱老人:“以后就靠你们和弟媳支撑。弟媳若走,家就散了。剩下的钱交给弟媳管。从现在起,嫂子当家,你们要善待她。媳妇在,家就在,不能让家散了。”说完沉重离开。
  一两天后,大总管见村口年轻人闲聊,走过去围拢大家,严肃说:“村里年轻人多,爱喝酒的也不少。酒鬼的下场都看到了,咱都上有老下有小,要有责任心。从此刻起,我下令:不准贪杯,村里办事不许聚众酗酒。有时很晚或最后一天,别人忙完要走,酒局还不散,给主家添负担。帮忙不能帮倒忙,不该做的坚决不做,更不能饮酒失德,害人害己。”
  大总管的话如重锤,惊醒贪酒的年轻人。此后村里办事,再无贪酒现象。通宵喧闹的酒局消失,办事人家不再烦恼。时间推移,村民见大总管就竖大拇指,称赞“限酒令”及时、好!
  大总管的“限酒令”,不仅是约束饮酒的指令,更是对家庭责任的呼唤,对美好生活的守护。如春风吹散酗酒阴霾,让村庄重焕和谐、温暖与希望。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