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寺平古村落”之三:九狮戏球
2024-11-26 | 来源:风雅田园
作者:
“走进寺平古村落”之三:九狮戏球戴建东
悠悠岁月把青石板洗得锃亮发光
长弄蜿蜒,阡陌纵横
幽幽小巷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抬头眺望屋檐间明净的天空
自由的小鸟在浮动的白云下飞翔
轻柔的羽翼掠过明清时期的瓦椤
是否会忆及恢宏建筑当年的荣耀
站在古老的土地上怀念亲情
你的遐想就会被牵引到昔日的辉煌
在寺平古村行走,一路都是沿着红灯笼高挂的路标指示。
绕过银娘古井,穿越一段长长的村弄里巷,从古墓到知青屋,岁月的痕迹从脚步间流过。
高挂的红灯笼一路指引着我们来到畈里,这是一片建造在田野之中的古建筑群,其中最出名的厅堂名叫“崇厚堂”,始建于清代中叶,由戴氏第十世孙戴兴隆次子戴斯南所建。
崇厚堂的门面呈立体砖雕形状,中轴线牌楼门额枋上浮雕的“九狮戏球”图案,九只狮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在寺平村的所有古建筑中,“九狮戏球”属代表性砖雕,被誉为“江南一绝”。
相传,世祖戴斯南为了建造这座宏伟气派的崇厚堂,专门请工匠挖了一穴砖窑,单一烧制“九狮戏球”门面。待“九狮戏球”门面烧制完工后,这穴砖窑也就随即封窑不开,因而,寺平崇厚堂的“九狮戏球”门面砖雕已成孤本绝版,不可再制。
特别是“九狮戏球”中的“球”,是中间镂空的,在当时的砖雕工艺中,能够把砖制品从中镂空也成了千古之谜。
后来,寺平的老人给我们解释了这一秘密:原来,聪明的寺平先人,把晒干的牛粪包裹在黏土之中,黏土雕刻好花纹之后,再入窑烧制。经过高温烧烤,中间的牛粪早已成灰烬,从而留下现今镂空的球型。
我们惊叹先祖的智慧,他们通过古朴而原始的工艺,给我们留下了如此辉煌的艺术精品。后来在太平天国年间,“九狮戏球”图案中有几个狮头彩球被毁,至今仍未修复上去,这让我们看来倍感痛心。
崇厚堂的墙基也有异其他古建筑,该厅堂的基石墙裙上雕刻着拐杖、芭蕉扇、道情筒等物,原来,这是民间盛传的八大神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的随身之物,人称“暗八仙”八宝石雕,寓意着“八仙过海”。
虽经数百年岁月磨洗,至今暗雕在墙脚基石上的每件八仙器物依然清晰可辨。
相传戴氏世祖历代治家严谨,教子有方。族上立有家训:武为强身健体,护家看院;文为修德养性,处世和睦。传到世祖戴斯南后,更是谨遵祖训,从严治家,深得乡邻赞颂。
有一夜,戴公梦见从九峰南山跃来九只狮子,在门口欢腾,后又见来了八位神仙,笙歌佳舞热闹非凡。醒来后,戴公意犹未尽,于是按照梦中所见,专门建了砖瓦窑,聘请能工巧匠烧制砖瓦,建造崇厚堂。
门楣上的“九狮抢球”石雕“暗八仙”,取的就是上有“吉星高照、九狮呈祥”,下有“八仙临门、高朋满座”的祥瑞之意。到了清同治年间,戴氏后人戴汉彩从父亲、太公、太太公都两老齐全,加上戴汉彩刚好九人,应验了梦中“九狮呈祥”的好兆头。
在戴氏辈分排列中正是“书、香、衍、庆、奕”五世同堂,后来戴氏家族还得到了同治皇帝御赐的“五代荣华”的匾额。
在当时的年代,一户普通农家,能够得到皇上御封赏赐,这是何等荣耀的事啊。
在“九狮戏球”正上方,还雕刻着“南极星辉”四个篆体字,在古代星宿学说中,寿星又叫南极仙翁,南极星辉也就是福寿无疆之意。
中枋上分别雕刻有“渭水访贤”“姜太公八十遇文王”“文王推车八百步”“桃园三结义”“空城计”“古城会”“捉放曹”等古代戏文片段。另外还配刻着“麒麟送子”“松鹤延年”“龙凤呈祥”等图案。
在右边的门楼额枋上刻有“鸢飞鱼跃”的篆体字,典出《诗经》,意思是老鹰在天空飞翔,鱼在水中腾跃,形容万物各得其所。
步入崇厚堂正门,我们发现这座江南古民居的确气势恢宏,正厅除了两边厢房外,转过一道偏门,还可以走进侧房。侧房旁边的天井长达17米,被称之为“江南第一井”。
我们不知道,当年戴氏世祖为何要将天井修建得如此长,但正因为天井之长,才让侧房的采光、通气与正厅完全一致,人住在侧房内,完全没有压抑之感。
在天井里,我们还发现一个长满青苔的石槽里安放着太湖石假山,据说这是当年戴氏世祖以重金买回来的。
据说,当年太湖石不但玲珑剔透、很有美感,而且还十分奇特,如果假山石上出现雾气缭绕,那第二天必定是阴天,雾气带露珠,必定是雨天,既无雾,也无露珠,便是晴天。
建造崇厚堂的戴氏太公观看天气变化,都是从这块假山石的变化断定,因此,村里人又把它叫做“晴雨石”。能观云测天气的太湖奇石,一直是崇厚堂的镇宅之宝。
后来随着年数久远,太湖石的晴雨变化也越来越不明显了。
作者简介:戴建东,男,浙江金华人,1965年8月出生,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金华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学毕业后回乡务农,曾从事石匠、泥瓦匠、代课教师、新闻记者等职业,在中央、省、市报刊发表作品100多万字,后通过自学获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现供职政府机关新闻中心,任副总编辑。曾出版诗合集《九峰派诗选》、个人散文集《行走田园》。微信号:djd1024wx,欢迎联系。
悠悠岁月把青石板洗得锃亮发光
长弄蜿蜒,阡陌纵横
幽幽小巷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抬头眺望屋檐间明净的天空
自由的小鸟在浮动的白云下飞翔
轻柔的羽翼掠过明清时期的瓦椤
是否会忆及恢宏建筑当年的荣耀
站在古老的土地上怀念亲情
你的遐想就会被牵引到昔日的辉煌
在寺平古村行走,一路都是沿着红灯笼高挂的路标指示。
绕过银娘古井,穿越一段长长的村弄里巷,从古墓到知青屋,岁月的痕迹从脚步间流过。
高挂的红灯笼一路指引着我们来到畈里,这是一片建造在田野之中的古建筑群,其中最出名的厅堂名叫“崇厚堂”,始建于清代中叶,由戴氏第十世孙戴兴隆次子戴斯南所建。
崇厚堂的门面呈立体砖雕形状,中轴线牌楼门额枋上浮雕的“九狮戏球”图案,九只狮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在寺平村的所有古建筑中,“九狮戏球”属代表性砖雕,被誉为“江南一绝”。
相传,世祖戴斯南为了建造这座宏伟气派的崇厚堂,专门请工匠挖了一穴砖窑,单一烧制“九狮戏球”门面。待“九狮戏球”门面烧制完工后,这穴砖窑也就随即封窑不开,因而,寺平崇厚堂的“九狮戏球”门面砖雕已成孤本绝版,不可再制。
特别是“九狮戏球”中的“球”,是中间镂空的,在当时的砖雕工艺中,能够把砖制品从中镂空也成了千古之谜。
后来,寺平的老人给我们解释了这一秘密:原来,聪明的寺平先人,把晒干的牛粪包裹在黏土之中,黏土雕刻好花纹之后,再入窑烧制。经过高温烧烤,中间的牛粪早已成灰烬,从而留下现今镂空的球型。
我们惊叹先祖的智慧,他们通过古朴而原始的工艺,给我们留下了如此辉煌的艺术精品。后来在太平天国年间,“九狮戏球”图案中有几个狮头彩球被毁,至今仍未修复上去,这让我们看来倍感痛心。
崇厚堂的墙基也有异其他古建筑,该厅堂的基石墙裙上雕刻着拐杖、芭蕉扇、道情筒等物,原来,这是民间盛传的八大神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的随身之物,人称“暗八仙”八宝石雕,寓意着“八仙过海”。
虽经数百年岁月磨洗,至今暗雕在墙脚基石上的每件八仙器物依然清晰可辨。
相传戴氏世祖历代治家严谨,教子有方。族上立有家训:武为强身健体,护家看院;文为修德养性,处世和睦。传到世祖戴斯南后,更是谨遵祖训,从严治家,深得乡邻赞颂。
有一夜,戴公梦见从九峰南山跃来九只狮子,在门口欢腾,后又见来了八位神仙,笙歌佳舞热闹非凡。醒来后,戴公意犹未尽,于是按照梦中所见,专门建了砖瓦窑,聘请能工巧匠烧制砖瓦,建造崇厚堂。
门楣上的“九狮抢球”石雕“暗八仙”,取的就是上有“吉星高照、九狮呈祥”,下有“八仙临门、高朋满座”的祥瑞之意。到了清同治年间,戴氏后人戴汉彩从父亲、太公、太太公都两老齐全,加上戴汉彩刚好九人,应验了梦中“九狮呈祥”的好兆头。
在戴氏辈分排列中正是“书、香、衍、庆、奕”五世同堂,后来戴氏家族还得到了同治皇帝御赐的“五代荣华”的匾额。
在当时的年代,一户普通农家,能够得到皇上御封赏赐,这是何等荣耀的事啊。
在“九狮戏球”正上方,还雕刻着“南极星辉”四个篆体字,在古代星宿学说中,寿星又叫南极仙翁,南极星辉也就是福寿无疆之意。
中枋上分别雕刻有“渭水访贤”“姜太公八十遇文王”“文王推车八百步”“桃园三结义”“空城计”“古城会”“捉放曹”等古代戏文片段。另外还配刻着“麒麟送子”“松鹤延年”“龙凤呈祥”等图案。
在右边的门楼额枋上刻有“鸢飞鱼跃”的篆体字,典出《诗经》,意思是老鹰在天空飞翔,鱼在水中腾跃,形容万物各得其所。
步入崇厚堂正门,我们发现这座江南古民居的确气势恢宏,正厅除了两边厢房外,转过一道偏门,还可以走进侧房。侧房旁边的天井长达17米,被称之为“江南第一井”。
我们不知道,当年戴氏世祖为何要将天井修建得如此长,但正因为天井之长,才让侧房的采光、通气与正厅完全一致,人住在侧房内,完全没有压抑之感。
在天井里,我们还发现一个长满青苔的石槽里安放着太湖石假山,据说这是当年戴氏世祖以重金买回来的。
据说,当年太湖石不但玲珑剔透、很有美感,而且还十分奇特,如果假山石上出现雾气缭绕,那第二天必定是阴天,雾气带露珠,必定是雨天,既无雾,也无露珠,便是晴天。
建造崇厚堂的戴氏太公观看天气变化,都是从这块假山石的变化断定,因此,村里人又把它叫做“晴雨石”。能观云测天气的太湖奇石,一直是崇厚堂的镇宅之宝。
后来随着年数久远,太湖石的晴雨变化也越来越不明显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