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儿如鬼

2024-11-13 | 来源:文学大院 作者:梦萌
  小时有人叫我小鬼,我窝了一肚子气,心想,鬼不就是吃人肉、喝人血、勾人魂的“血脸红头发,丈二长的脚指甲”吗?我怎么会是鬼呢?后来上了学,听老师讲,小鬼是大人们对小孩的怩称和爱称。但我仍不明白,字典上表示爱的字那么多,为什么偏用这个恐惧可怕的字眼?难道鬼也可爱?之后不知从鲁迅的哪篇文章中看到一句话,意思是鲁迅说他读书写作的最大敌人是儿子。这更使我大惑不解,一个小鬼,一个敌人,都冲着孩子来,真叫人憋气,大人们也太不公平了。
  最近和几位朋友闲聊,扯到家教,一个个神色沮丧,大有“谈儿色变”之势。N君年轻,夫妻均在政府就职,只有一个独生儿子,自然视为掌上明珠。但不知儿子从哪学得一身野性霸气,树枝扫把,皆作刀枪,整天冲哇杀哇,一副草头猴王相。一味贪玩,无心思学,已是四年级,竟不分子了。算术更一塌糊涂,7+9=8,只要等号不空,对与不对,留给老师去做。给其辅导,眼睛瞪得老大,而下面手脚总不见闲,小动作变幻得使人眼花缭乱。上课学狗叫,站队胡打闹,试卷塞茅坑。怎么开导教化,但劣性总是不改,纠了这,又犯那,堵了此,又捅彼,应接不暇,防不胜防,气得N君后悔当初没把这小家伙“计划”了。
  M君是某大学教授,四十得子,孩子因小时寄养在外,学习耽搁不少,接回时决心把功课赶上来。然每次补课,形如鸠山斗智,你进他退,你退他进,要不就心打游击,计划每每被破坏。补了旧的,忘了新的,再补新的,旧的又忘。如此“马拉松”式的从小学四年级补到初中三年级,仍赶不上趟,六门功课总计二百多分。念书不成,勉其学艺,然学电脑迷上游戏,学美术两天兴趣,学武术懒得出力,学唱歌匪声匪气。教授眼含泪水,越说越气,恨不得跳楼自杀。
  H君夫妻一直沉默不语。我知他们苦衷,正欲岔开话题,不料二人声泪俱下,直怨前辈子没积下阴德,生了个孽种,是上帝惩罚自己。原来他俩都是下岗工人,在夜市摆摊半年,好不容易挣下一千多元,却被念初中的儿子全部偷去,挥霍一空。钱花光了,又逼父母给,不给就寻死觅活。说到伤心处,夫妻俩泣不成声,只是喃喃:“魔鬼,魔鬼!真拿他没办法呀!”
  听完朋友诉说,我完全理解他们的难言之隐和悲苦之情。特别是下岗夫妻的“魔鬼”之叹,使我突然又想起三十多年前老师的“小鬼”说和鲁迅先生的“敌人”论。的确,朋友的情况虽属个别,但却反映了当前人们为独生子女教育大伤脑筋的普遍现象。据我所知,这些孩子还不算最坏,有甚者走上吸毒和犯罪道路的大有人在。而且我想,即使一般孩子,一旦哭闹调皮和搞起恶作剧来,也够恼人和令人难以忍受的了。如此见不得,离不得,深不得,浅不得,打不得,活煞煞把“可怜天下父母心”折腾揉搓得痒兮兮,麻兮兮,苦兮兮,痛兮兮,活兮兮,死兮兮。这不正如“小鬼”缠身和“敌人”捣乱吗?不正应了老师和鲁迅关于儿子的名言吗?
  而且,据说鬼和孩子一样,也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依附性,即附着好人行善,跟了坏人捣蛋。这自然与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潜移移默化不无关系。这样说并非指责我的朋友是坏人或教育方法不当,只是想说明言传身教的重要性。除此之外,社会风气的每况愈下,电视传媒的杀伐斗勇和恶作剧,学校周边环境的摊点歌厅等,也无时不起着“附体勾魂”的作用,亟待清除净化。否则,一个微小的细节,一个突然的变故,或一个意外的刺激,都可能改变孩子的个性、前途和命运,使小鬼变大鬼,就毁了孩子,毁了父母,毁了一个家庭。这么一想,为什么人们把孩子叫“小鬼”和鲁迅把儿子称“敌人”就不难理解了,窝在我肚子三十多年的疑问和闷气也就烟消云散了。
  多么可爱而又揪人心痛的“小鬼”啊!我真佩服“小鬼”这名字叫得绝,佩服语言大师们遣词用字的匠心独运,我更希望我们的“小鬼”永远别变成“大鬼”,希望天下父母再不会如鬼缠身,“谈儿色变”的了。
  【作者简介】
  梦萌,陕西咸阳人,大学中文系毕业,高级政工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长篇小说《爱河》《悲喜娱乐城》《倾城》《金喽啰》《新部落》,中短篇小说集《绿太阳》《和谐的比例》,长篇纪实文学《水经泽被》,文论集《论梦萌与梦萌论》,散文集《随意即风景》《多梦人生》《真情最好》,报告文学集多部。小说《爱河》在省台长篇连播,散文散见于《散文》《中华散文》《读者》等各类报刊,有作品的介绍到国外。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