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香,便是故乡

2024-11-11 | 来源:耀州文联 作者:郝玉静
  又是一年柿子红。看着原野上满树红通通、黄澄澄的柿子,不由勾起我童年的回忆……
  小时候,家乡人把柿子视为宝贝,它可是人们一年到头唯一的水果。生产队时候,各家各户的柿子是生产队分的。柿子有尖柿子和扁柿子两种,有的柿子树是分给农户一家人的,有时候是几家人分一棵树。每到柿子熟了的季节,人们总会约定一天,去塬上夹柿子。几户一树柿子,夹的夹,划树叶的划树叶,等到大家把柿子都夹完了,又开始分柿子。分柿子是用一个固定的笼子分,分到最后所剩无几时,就又数数分,基本上要让大家平分为最好。
  那个时候,卖扁柿子的人多,而尖柿子都是挂起来,等到软了就拌炒面吃,或者直接吃。在粮食短缺时,人们用软柿子喂孩子,或者吃软柿子充饥。天特别冷的时候,柿子被挂在房顶捆好的稻草上,冻得硬邦邦的。父亲取下柿子,放在凉水里解冻,然后拌炒面给我们姐弟们分着吃。父亲拌好的炒面,又匀又细,那甜甜的味道令我此生难以忘怀。
  扁柿子黄了的时候,我们会夹回家由母亲泡着吃,或者拉去城里卖。我家分的扁柿子不够多,父亲就会去石柱塬上买人家树上的柿子,回来一起泡,然后再去城里卖。一般情况下,都是我和父亲一起去买柿子,所买的柿子是在树上的,还需要父亲上树去夹。我在树下将父亲夹好的柿子叶子,树枝折掉,好点的柿子装在车厢里,摔坏的柿子放在一边。等到父亲夹满一车厢后,我就把那些摔坏的柿子捡拾到笼子里,带回家给母亲压醋用。
  夹柿子可是一件十分苦的差事,每当去石柱塬夹柿子,天都特别凉,甚至有点冷。可父亲不辞劳苦,站在树上夹柿子,一天下来,人是又饥又渴的,才拉着架子车,拖着疲惫的身子往家赶去。回到家,母亲将大锅里烧好的热水倒进一口大缸,兑上凉水,等水温合适的时候才能将扁柿子放在缸里,然后再用旧麻袋将缸口包裹严实,为的是保温。如果到下半夜,水温稍凉的话,母亲还要重新烧热水,再继续将水重新换一遍,否则柿子就没法泡熟。如果泡柿子的水温太热,柿子就会生煮了,颜色发黑,还带有涩味,那卖起来就很少有人要的。所以,母亲每次泡柿子,都会用心地去掌握水温,哪怕水温低一点,泡的时间长一点,都不敢生煮。尽管母亲用心地泡着柿子,每次所泡的柿子都是黄亮黄亮的,可拉到城里去卖,也并非能卖上好价钱。
  往往是一天的时间里,一架子车的柿子都不知道被翻捡了多少遍,还没有卖掉多少。眼看着天色已晚,我又和母亲将柿子拉到城附近的泥阳村里卖,还是没有卖完。当我们往回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我们娘俩拉着又沉又重的架子车,忍着饥饿和疲惫,行走在回家的路上。路上黑压压的,没有月亮,只听到风吹树枝摆动的声音,偶尔还能听到几声狗吠和鸟的尖叫声,心里面挺害怕的。我们上坡到白家庄附近的一个拐弯处,车子的轱辘出现了问题,就在我和母亲停下来修理时,一辆面包车疾驰而来,把我吓得发出一声怪叫。幸好司机师傅及时踩刹车没有发生意外,还帮我们收拾好架子车,才使我们顺利、平安地回到家。
  那次卖柿子,在我的心里有着永远难以磨灭的印迹,它不但让我尝到了生活的苦滋味,更多的是让我明白了生活的不易。那次所卖的柿子,是我和父亲花费了一天的时间从石柱塬上夹回来;母亲用了两天的时间泡好;然后我和母亲再用了一天的时间去卖。
  家乡的柿子,陪我走过几十年的沧桑岁月,它是家乡的特产。从生产队的柿子树,到母亲栽种的柿子树,期间点点滴滴的经历都铭记于心,难以忘怀。
  在柿子少的时候,人们把柿子当成缺物,还在柿子熟了的时候看管柿子,唯恐孩子们糟蹋。记得那个时候,生产队给家里分的尖尖柿子树,在村北边的桥沟里,过往行人都能看见柿子熟了,难免有人去摘。仅有的一树柿子,到家人夹的时候,就所剩无几了。为此,母亲就会派我们姐弟们轮流看管柿子。等轮到我的时候,我就会拿本书,坐在树上看书,那种感觉十分惬意,偶尔也会带着小伙伴一起去玩,就在那棵柿子树下,也曾留下我许许多多童年的快乐时光。
  如今每到柿子熟了的季节,不由回忆起曾经的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提着篮子在塬上柿子树下捡拾软柿子的情形历历在目。可如今,喜欢吃柿子的人能有多少呢?时代在发展,物质越来越丰富,各式各样的水果应有尽有。可我还是情有独钟地爱吃家乡的柿子,尤其是母亲亲手栽种的柿子。那独特的味道,令我百吃不厌。因为那柿子是家乡的味道,带着浓浓的母爱。
  柿子香,便是故乡。有一种美叫柿子熟了,暖红的柿子娇艳欲滴,就像摇摇欲坠的小灯笼;有一种味道叫柿子熟了,嗅着香,吃着甜;有一种人生叫柿子熟了,事事如意,并非容易;有一种智慧叫柿子熟了,柿子不绝顶,做人需感恩。长大后才明白,柿子熟了是一种对自然的感恩。柿子是大自然的馈赠,百花落败,万木萧疏,只有柿子孑然独立,咬牙在最难熬的日子里结出一树繁盛。
  我相信,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一棵柿子树。它长在记忆中的院落,更扎根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那块土地。而柿子的甜美也一直都在,就像生活,每一个当下都是最好的时候。
  作者简介
  郝玉静,教师,耀州区作协会员,耀州区诗词学会会员。编撰了《我的平凡世界》《我的教师之路》《我的学生时代》《我的父亲》等文集,2008年被中国教育学会新课堂组聘为研究员,《诗颂新中国70华诞》大型诗词评选活动中《祖国啊我的祖国》荣获金奖,自己被授予新时代爱国诗人“荣誉称号”,曾有百余篇论文,诗文发表在公众平台、网刊、杂志、报刊,多篇文章获奖。我坚信,人生路有多长,笔耕就有多远。(焦点 荐)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