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术霜作品读后感(外一篇)

2024-11-11 | 来源:本网 作者:高萍
  四婶,我用一天的时间读完了您的自传《童年记忆》《平凡的人生》,她是那样引人入胜,我饱含感情、如饥似渴、逐字逐句地看着,并分享给了我的朋友。我们一致认为“无论她是否出版,我都认为她是一本书。”
  或许是我生长的地方与您生活的地方不是同一城市,彼此接触少,所以对您知之甚少,我想这是对您的亏欠,高家的其他成员是不是也不够了解您呢?我从小对您的印象是:贤妻良母,和蔼可亲,随和,您总是微笑着,正如您说的偏内向一些。至于您的学识以及才情,我不知道。我想,如果我们在同一城市生活,见面的机会多,您会早就给我讲述您的故事了,我也能早些了解您、理解您,被理解非常重要。不禁有一个担忧:我的四叔与您能思想相通吗?如果给不了情绪价值,那么,物质价值呢?或许,这也是对您的亏欠。但我相信,您们共同经历了风雨,携手走到今天,我四叔的善良和陪伴,让您现在的生活是幸福的。您还有我的妹妹高洋,她从小就乖巧懂事,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
  可以说,作为80后,我的童年是在蜜罐里长大的,那时也知道有很多人下岗,包括家人、同学的家长等,但并没有深入了解和思考;对于农村以及农村生活,更是只停留在书本,第一次见识农村,是我第一次去婆家。
  读您的自传,我看到了那个时代,您生长的农村生活的模样,也身临其境地了解了您走入社会后,经历了多次下岗、上岗,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没有人是愿意的,但您为了生活,为了自己爱的人,顽强地乐观地坚持了下来,令我无比敬佩。
  与我儿时相比,更加关注您,大概是从您到北京幼儿园工作开始,那时我也工作了,后来您和四叔回到您的老家生活,我看到了您们平时自己种点菜,享受田园生活;看到您写毛笔字;看到您带着四叔到处旅游……由此我认为,您是一个有情趣、懂生活的人,这是您想要的生活,如果不是您的经营,我四叔的生活或许是单调的,在此,谢谢您,四婶。
  但以上的一切还是没有与文化、才华沾上边,因为好多退了休的人上老年大学,也是写字、唱歌等,这并不代表有才华。直至您在高家微信群分享老照片,分享对照片的解读和对生活的感悟,您所书写的文字哪是一般人能写得出来的呢?一是知识储备,二是文学功底,三是内心情感。这与多年来对您的外在认知是不匹配的,我很想更深层次的了解您,了解我的家人、亲人。
  现在我了解了,包括您从小的成长环境、时代背景、您艰辛的生活经历,还有您的后来并未如最初所愿,或许能如愿的人是少数吧,努力了不一定有收获,但会有另一种收获,人从出生开始就是不公平的,每个人都在奔忙着,我们能做的就是换一个角度去审视。我的女儿是00后,她们这一代的思想又不一样了,目前,她们绝大多数都说不结婚,不知道结婚的意义是什么。想想,自古以来,都在说什么年龄做什么事,好像到了结婚年龄就得结婚,难道结婚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吗?一定不是,没有这条法律。为什么到了00后才有这样的思想?我想,一是信息的发达,让她们了解很多很多事,由此变得通透;二是,越来越有人权,越来越为自己而活;三是,物质水平的提高,不为钱发愁,就像现在毕业不急着找工作一样。
  您在书的尾声写了“写给女儿”,我觉得这不仅是写给妹妹的,也是写给我的,我也会听从您的谆谆教诲,为有您这样的妈妈而自豪!
  高萍朋友写的读后感
  “我们这代人啊,在村口偷过瓜,小河里摸过鱼虾,钻过麦田,逮过蚂蚱,这一切仿佛都在昨天却已经成为了遥远的回忆,小时候画在手腕上的表,从来也没有走过,却带走了我们美好的时光,小时候小卖铺的东西都想买,但是口袋里没钱,长大以后超市里的东西都能买,却不知道买什么能快乐,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长大以后笑着笑着就哭了……”
  一天,高萍给我发来了一条微信。虽然,感觉这段文字描述的不应该是她的经历,但我还是心里一紧,担心起她来,不知道她为什么会有这种感慨。刚要问她,她的下一条消息就来了,说这是四婶发给她的。接下来,她告诉我,四婶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但生不逢时,一辈子很不容易。她还说四婶写了《自传》。犹豫再三,我问她,能不能把作品发给我看看。她爽快地答应了。
  接下来的一天半,我把所有工作都放到了一边,集中精力拜读《自传》。读完后,我心里觉得沉甸甸的,就打电话跟高萍交流读后感。听完我的感受,她说你要是能写下来,四婶一定很开心。于是,有了下面的文字。
  一、危巢难有完卵时势造就英雄,时势也草菅人命。现在来看,在四婶年轻时的那样一个特殊时代背景下,绝大多数人都是以伟大理想作为人生支撑的。但全社会意识的整齐划一,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个人的自由思维,进而造成了人们在精神上茫然无措,这在父亲给母亲的家书中管窥可见;同时,由于把伟大理想的实现定位在一些机制和样式上,比如人民公社、大食堂等等,而对于社会形态所必须依存的经济基础认识不足或过于忽视,进而造成了人们在物质上贫困潦倒。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哀,也是那代人的不幸。
  作为子侄辈,我们感恩父辈替我们趟过了那段历史激流,我们感恩他们让我们降生成长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无以回报,唯有承欢于他们膝下,让他们今后的日子,满盈着阳光与欢畅。
  二、知识改变命运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发展壮大始终得益于对知识的探索与追求。不谦虚地说,在三百年之前的全部历史中,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始终远超世界各国而遥遥领先。2009年,我在读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后,有这样一个个人体会:用长镜头来观照中国的改革开放,起势应该是恢复高考制度,当前社会的中坚应该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入学的那几批大学生,国家的未来应该依靠现在依然在求学的本硕博们走出校门后的新创造。因此,我认为,知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但遗憾的是,我们的上一辈人,在她们本该如饥似渴学习,悬梁刺股攻读的年纪,遭遇了一段难以言表的尴尬。就像种地一样,田地一旦撂荒,就板结了,就碱化了,尽管给予突击式的开垦和改造,也很难使它在两三年内结出硕果。那个年代,无数听闻恢复高考而激情澎湃的热血青年,在几年的奋力拼杀后,仍是望高校而兴叹。
  也许,是晚上熄灯后,四婶宿舍一个个被窝里钻出的手电筒的光太过耀眼,读书到此,我泪眼朦胧。
  时间总是那么快,一晃就到了现在。回顾几十年,四婶的学习岂止是在上学期间呢?她的工作岗位、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发生过很多变化,每到一个新地方,都能感受到她的一个特质就是从没有放弃过学习,学技能、学制度、学经验、学生活。四婶一直在用行动诠释着“活到老,学到老”。这也是我拜读作品的一大收获,不仅于我自己深有受教,更要将这句最朴素的告诫传承给后人晚辈。
  三、经风雨见彩虹
  用一天半的时间看完了四婶的作品。没有看到波澜壮阔,却感觉遍地是坎坷荆棘。几十年来,四婶始终不忘自己是个有文化的人,干活儿就要干出个样子来。从刚刚步入社会的代理教师,到后来进工厂、去企业招待所,再到当医药代表、保险销售、幼儿园“刘奶奶”,无论四婶的自我评价怎样,领导和周围同事对她都是竖大拇指的,经常被夸赞“你真聪明”。其实,“聪明”的背后是勤奋。记得在卖菜一节中,四婶初来乍到,把菜摆出来坐等人家问价。在旁边大姐的提示下,才开始了第一次叫卖。这个变化对于一个高中毕业的人(那个年代真的算是高学历了)是多么大的心理跨越啊。除了勤奋,还有对人、对事的真诚。当医药代表的时候,下游的买家不给钱,上游的药厂催货款,四婶自己垫钱也要上交。当年轰轰烈烈的“砸三铁”之一“铁三角”说的就是解决三角债问题。四婶,没有单位依靠、没有上级管理、没有制度约束,却能做人做事到如此境界,一个读过圣贤书的、一个信守承诺的、一个品格高尚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这个人物并非虚构,她就在书页的背后……她就是四婶!
  洋洋十万字,她感叹命运的多舛,历历数十年,我看到人性的光辉,如同雨后的彩虹,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
  四、暗夜里的明灯
  从三河到张家口,从张家口到北京,从北京到三河。四婶几十年生活的空间距离不远,但其中蕴含的张力无限。三次高考落榜,有了一个代课教师的机会,尽管不是自己读书,但能跟书朝夕相伴,四婶欣然前往。进入工厂,父亲是个讲原则守规则的领导干部,没有利用职权安排女儿到科室工作,去当一个锁边工,四婶很失望但几乎没有怨念地上了岗。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张家口,别地方生机盎然的景象变成了这里无比凶险的下岗巨浪。夫妻二人双双失业,面对一家人等着吃饭的嘴,四婶揣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理理头发“假装”坚强地迈出家门。完美,一个非常令人向往的名字,但真要把“完美”送到别人手上换来对方兜里的钞票,要得笑迎多少白眼、吃下多少辛酸。四婶说,我做了很多行业,在每个行业里,我都算不上是成功者。什么是成功?让家里餐桌上的饭菜慢慢丰富起来,让女儿在自身努力和辅导班学费的双重加持下考上大学,让瘫痪在床多年的老婆婆安详离开,让自己在退休后拿起笔来娓娓讲述,这就是成功,这是最普通也是最伟大的成功。
  今天的社会,跟四婶奋斗拼搏的那个年代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是,人们却不再像她们那样坚强,变得很脆弱、很懦弱。躺平、放弃、自闭、抑郁比比皆是,极端地无针对性的报复社会行为,时有发生。经济学中有个概念叫边际效应递减。就是说把10元钱分别给一个有100元和10000元的两个人,他们的获得感是不一样的,后者远不如前者强烈。难道是现在的生活好了,人们看到继续向好的希望的能力和为了继续向好的奋斗的动力也都下降了吗?
  那么,信念呢?
  我坚信,支撑四婶人生张力的主脉一定是信念。这信念究竟是什么,四婶没有做总结提炼,我也没有能力做概括拔高。掩卷沉思,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像四婶一样,用自己的行动来坚定信念、坚守信念,用信念照亮自己和自己所爱的人的人生!
  作者简介:高萍,天津市人,八零后,大学本科学历,在某公司任管理人员,平时爱好广泛,喜欢阅读,运动,写点自己喜欢的东西。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