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路敬仰“张华”烈士

2024-11-03 来源: 作者:
  偷闲游览康复路,是因为文友五幸兄在此公干,便有了几次送书的缘故。
  我因职业的爱好,喜文撰写,时不时编撰友人诗文入集。送书的同时总想饱览一下烈士丰碑!在路的南口有个牺牲了42年的烈士纪念碑。上面有栩栩如生的军人形象,花岗石铺地,周围用栏杆围挡,石碑雕刻着主人的大号和英雄事迹……
  据相关资料介绍:1982年7月11日,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新筑乡69岁的魏志德老人,在公共厕所掏粪时被沼气熏倒,落入粪池内。正在附近的张华听到呼救声,立即跑到现场,毫不犹豫地下到3米深的粪池,奋力抢救魏志德老人,不幸被浓烈的沼气熏倒在粪池中,严重中毒窒息抢救无效,而光荣牺牲,年仅24岁。张华,男,黑龙江省虎林县人,中共党员第四军医大学1979级学员。张华舍身救人的英雄事迹,引发了改革开放之初全国性人生价值大讨论,对净化社会风气,端正价值取向产生了重大影响。
  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共、全国学联号召向张华学习,中央军委授子张华"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叶帅为张华题词“新一代的理想之歌”,2009年张华入选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100位人物。1984年5月,第四军医大学在张华牺性原址(由此向北20.3米立碑纪念。2014年7月,因道路改造原碑移至校内陈列。2016年清明,立此雕塑纪念英雄激励后人。也就是说,现在不是原先的位置和纪念碑,是在英雄遇难处往南位移20米重新雕塑半身像,背后用以上文字纪念。
  每次我伫立在張华纪念石碑前,凝眸着张华的遗象,感怀万千:当年为一个风华正茂的军校学生,冒死相救一个垂暮之年的老农民值得不值得,曾引起了国人一场“价值观”的大讨论,叶剑英的题词“新一代的理想之歌”给出了答案。张华的“富于理想,勇于奉献”精神,成为康复路市场地域的一个文化符号,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支撑。
  时隔42年审视这个壮举,今天还能不能再现毫不为己专门为人?奋不顾身不在乎不去想自己能不能顾全性命、也不用思考能力是否有限,直觉驱使人人平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想,张华用生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宗旨,应该成为我们代代相传的精神瑰宝。人活着,就是要有理想,插上了理想的翅膀,敢于想,大胆的闯,就能活出个精神,活出个名堂,无愧于在这世界上来过一趟!而张华生命时钟虽然定格在24岁,英雄永垂不朽值得永远怀念!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