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借钱的亊

2024-11-01 | 来源:本网 作者:朱文杰
  (一)
  关于借钱,无疑是个敏感话题,尤其是亲戚朋友邻居同学之间。俗话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其实满不是那回事。
  有人说近几年随着社会诚信的增强,好借好还的人是越来越多了。我是压根就不信这个说法,毋宁相信现在借钱比过去更难了,没有人轻易朝外借!说得形象一点,现在人的钱就如同穿在肋子骨上,谁能随便借给人呢?你若敢借出去,那十之七八就成了肉包子打狗咧。不信你试火一下。
  对没安好心,借钱就是骗钱的主,能讲什么诚信,什么“人无信不立”,那绝对是对牛弹琴。指望靠说教,改变一个本性自私自利的人,有句西安老话说得结实,那一定是“指屁吹灯”呢。
  因之俗语早就有“君子不露财”的警示。不敢在人前显摆自己有钱,所谓笨狗还想扎个狼狗势,那会招来专门借钱不还的瞎货上门的,甚至惹来贼偷匪抢的灾祸。
  不是说每个借钱人都不会还钱而赖账,也不是说应当拒绝每一个遇到困难向你借钱的人。人心是向善的,得有点慈悲之心,该借还得借,否则就成了一毛不拔的吝啬鬼、守财奴,西安人口中的“啬皮”了,背地里被人数落,戳脊背,那就不美气咧。亲朋好友间,如果有考上高中、大学交不起学费;重病往院需手术抢救,以及办红白喜事一时钱紧,确实需要借钱的,应该毫不犹豫一定借给,即使这笔钱十年八年还不回来,还是得借。
  当然要量力而行,在你的余钱中借,因为这时候这笔钱对你来说只是存折上的一个数字,而对借钱的亲朋好友来说,就是度过难关和改变命运的机会,甚至就是挽救生命的希望。当此之时,不要说借了——这显得有点贫气,应当敲明叫响去资助你的这些亲朋好友,乃至其他的需要你帮一下的人。因为一分钱可以难倒英雄汉嘛!更何况一般普通平民老百娃穷寒人了。
  民间有“借三不借二”,就是指上边说的治病、上学、红白喜事可以借。而没有信用和违法的这两类人不能借。所谓违法就是赌博吸毒等等。
  如果自己也没几个钱,而连续遇到借钱赖账的,你会是怎么样的感觉呢?心理得是也十分憋屈,咱咋一不小心成了冤大头呀!我相信我周围的不少人,大概都有把钱借人而要不回来的尴尬经历。
  我开始工作时的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经常把钱借给人。一个中专生自己工资不高,但见不得人张口求你借钱,这时有老同志提醒自己,但我不在意,照借不误。钱虽不多,一次三五元,可一年下来遇上几个借钱不还,加起来就是一月工资。害得到月底常闹饥荒,没饭票了,有时过年回家探亲给父母的孝敬,买年货,还得在工厂里财务上借。不缺钱的我,变成欠债的啦!
  莎士比亚
  记得我看过莎士比亚在一部剧中借一位贵族的口对出行的儿子说:“不要把你的钱借给别人,因为他不还,你就失去了钱。如果你向他要,你可能失去朋友。”还有:“不向人借钱,也不借给人钱。借出去往往是人财两失,借进来会叫你忘了勤俭。”
  在这个世界上犹太人最聪明,最会挣钱。犹太人的处世圣经《塔木德》中还有一个千年古训:“借钱,即是掏钱给自己买个敌人。”
  于是我忽然有点开悟,开始不轻易借钱给人了。但几件因借给人钱失去朋友,奇异而不同一般的事还真发生了。
  上世纪70年代初,有声称是我朋友的一位借了我50元,相比我工资才32元,算不少了,一直不还,我也没好意思要,我面情软,张不开口。一天,他面露奸诈给我悄悄说:谁谁谁借了他50元,让我替他要,算给我还钱顶账。借他钱的那位哥们,家在农村,穷得一塌糊涂,工资也低。我不能做恶人去讨债,只能吃哑巴亏了,首先赔了钱。当然他转嫁债务的精于算计,一个弯弯绕就把我绕进去了。从此让我看轻了他的人格。说给另一朋友,他马上说此人不可深交,甭来往了。谁知人家反而先疏离了我,和我不来往了,真是窝囊。这样就又失去了“朋友”,当然这只是一位不够格的打了引号的朋友。
  无独有偶,我一好朋友也遇到类似的事。仍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有人十年前借了他一百元,到我朋友结婚时,他来行礼,给了一百元,并声明“我前边借了你一百元,现在算给你还了”,意即顶账咧。朋友母亲说给我,惹得我有点躁,什么狗屁逻辑。找我朋友说:“你把礼钱退给他。”我朋友说:“算了!他借我的钱,我早就忘耳背后了,借给他时也没打算让还。”我说:“你给他表明,这是朋友情,得让他知道他今天在你大婚之时以行贺礼方式还借你的钱,你不能要。一,这是两码事,不能互换;二,十年前的一百元,现在最少番了番,加上友情无价,他该还你多少?现在你不要,就是要让他知道永远欠你的情,一定能让他脸红耳赤加翻白眼!谁知我朋友心善面软,有涵养,拒绝了我一时激愤出的歪主意。
  (二)
  借钱不还的,被称为老赖,人人讨厌。当时社会有闻借钱而色变的现实。有人曾夸张地评判道:“借钱是一个世纪难题。”
  所谓:“升米恩,斗米仇。”一斗可分十升。意为借一升是朋友,借一斗反而成仇人。确实,有些懒汉为什么穷呢?就因为好吃懒做,而这些懒汉又不能惯,一惯就赖上你了。例如:小时听大人讲笑话,说一个懒汉,懒得你无法想像,一步都不想动,连饭来张口都不愿意。一次家中老人出门,烙了个又大又厚的锅盔,在中间挖了个洞,套在懒汉脖子上,至少够他吃多半个月,谁知出门半个月,回来一看把懒汉饿死了。你猜为啥呢?原来懒汉把嘴前的锅盔馍啃完了,可懒得把后边的锅盔馍朝嘴边移动一下,就这样把懒汉给饿死了。当然这仅是一个笑话而已。但“帮困不帮懒”,成了一种民间的智慧。对于有些精明而又贪婪、不厚道的人,一定不能把钱借给他。于是“借急不借穷”,成了老西安人的一种观念。而且老西安人懂得:“借债还钱,天经地义。”
  在改革开放之初的那些年,借钱的人突然多了起来,但还钱的很少,可以说都钻钱眼了,不是一般的缺乏诚信。那个时候,每个人都生怕别人张口借钱。这样,就编造出连自己都不愿意说的谎言。根据我所感觉到的,那时候借钱的分为几类人,真正是有困难急用的人不多,借口投资,让你入股分红、高利息为幌子的不少。有的是借钱炒股什么的赔了本,继续借,最后血本无归,还债台高筑,竟变成了陕西人说的“虱多不咬,债多不愁”的老赖皮。这其中比较多地更是借到钱后压根就不想还,实质上已成了骗子。
  我中专同学中就有一个,借遍了关系不错的同学,这叫骗熟。当然上当受骗的不少。我一位老实善良的同学屡遭如此借钱陷阱,他得了教训,自嘲地给其他同学说:“借钱当遗,还钱当拾。”
  更有精明的,想得更绝。他把别人的巨款投资借来后,存到自己的银行帐户上,旱涝保收的吃上了高额利息。最不够意思的是,借钱后就看不着人了,电话号码也变了,好不容易看到了就急忙躲着你,实在躲不过去了,就竭力搪塞,装出百分之百的可怜相,实际他自己吃喝嫖赌,挥霍无度,过着高消费的奢侈生活,即使自己发财了也不还账。我认识的这号人中,有自己开公司办实业的,公司门口整天有一伙人堵门要债。
  可几年几十年过后,谁又能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讨账呢?况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带来很大变数,有的犯法被大牢关起来了,有的有病和你装死觅活,还有的出意外真的死了的,不一而足,这让你怎么要欠账啊?!所有这些变故,无一不和这些人缺乏道德有关。俗话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如果不还,再借万难。”有谁会再上第二次当呢?借钱的时候,债务人总是满脸愁眉苦脸的,低三下四的向你求情,可一旦他骗成功了,那你就遭了殃。借钱的时候,有钱人是大爷,要债的时候,欠钱的是大爷。看来旧社会黄世仁好当,而现在则是杨白劳好当啊!
  “好借好还,不还是骗。”有几个借债人死了,后辈能“父债子还”的?所以,出现一两位如何艰苦奋斗替父母还债的,就满世界都会宣传,因为稀罕。
  我80年代末有个朋友,在一个小城市的人事局当了个不大不小的科长,找他办事的人踏破门。他就对找他办事的人说,自己需要一大笔钱,你给我借些钱,三百、五百都行!当年多数人工资就一百元左右,三百、五百可不是小数目。
  于是这些人就不粘他了。他给我说:“你讨厌谁,就向他借钱,他就不来了,这是绝招。”我说:“你瞎好是个官,真没人答应给你借钱吗?”他说:“有!但我对他说,我试你呢?该办的事就给人家办。”我又说:“你这样有变相索贿嫌疑。”他说:“我马上要破格升处长了,让你一说,这招还不能用了。”
  借钱不想还钱的人,还是离得越远越好,只要你相信了他,没准以后他还会变着花招欺骗你,年年都上当,当当不一样嘛!虽说他口口声声是借,实际是诈骗,只不过说借是幌子,好听点,在你的心里至少还有盼头,但实际上是永远没指望。可怜的人啊,好不容易积攒几个钱让人家借去了,不还你了,人家投资,做买卖,或存储起来肥吃肥喝了,你觉得心理上能平衡吗?
  借不借钱,可以说关系到人与人之间感情和关系,而国人看重的又是感情和人际关系,因而很难处理。甭管是什么亲情、友情,都是这样。借钱这个问题,真正让我们很多人头大伤脑筋,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借不借钱给人,这里边有学问,处理好也需要一定的智慧。
  所以在别人向你借钱时,你一定要看准人,不了解的人不能借,在交往中已经证实对方人品有污点的不能借。对其中借了钱去做生意、买股票之类的,别相信他挣了钱给你分红或高利息的许诺,别心存贪念,坚决捂紧钱袋子。因为对方是在用别人的钱在赌博投机。万一赌输了赔了亏了,你能把他怎么样呢?如果你看走了眼,那你就算上当受骗招祸了。
  再有,借钱时还需“借近不借远”。对于那种长期没有往来,远在外地的熟人一般不要借。还有“借短不借奢”。不少爱借钱的,出手阔绰自己很奢侈,甚至爱好赌博打麻将的,也不能借,容易助长他们身上的瞎毛病。
  一些平时不来往,多少年也不见的熟人,突然来借钱,还是一借就十多万的。如果你感觉对他们眼下情况不甚清楚,没有把握,就劝你千万别借,免得留下后患。与其说你过后向他讨债要账,把他伤了,还不如一句“没钱,不借!”直接了当,丑话说在前头。
  我一表姐一生勤俭,穷教师,手中积蓄也就几个血汗钱。可她人善良,她对寻上门张口要借八千、一万的亲戚,采取的办法是:宁可白给你五百、一千,也不借。遇上死缠硬磨的,借上一两千,就没打算要还。当然应付这样的人,我也效仿我表姐,借给你的一点钱,没打算要你还,权当扔到涝池城河里打水漂了。
  (三)
  说老实话,我周围的好朋友,包括文友、同道、同学、发小、邻居,没几个人向我开口借过钱,凡开口的没几个真朋友。这我不奇怪,因为我的朋友们个个都是有本事的宽厚善良之人,在社会上混得不错,没谁缺钱。一次议论借钱之事,有人说“富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朋友之间谈钱伤情,最后他们都声明不向人借钱,这也影响了我,心中暗暗发誓不向人借钱以“独善其身”。
  我有几年感到负担不重,经济状况还可以,也忘了莎士比亚和犹太人的话,又开始把钱借给人了。令我始料不及的是此时还钱的比例一下成咧“十借九不还”。其中最大一笔借给单位一值得信赖同事的丈夫四万七,谁知同事英年早逝,她丈夫早躲得不见人影。有人出主意让我从单位给家属的丧葬费上扣,本来人死了我就伤心,哪能做出这种事呢?眼看四万七变成了“死期”。如此这般,三五年下来,十几万不见了,算利息就更惨了。
  接着人过五十,家中父母拆迁买新房要钱,我是老大,父母养育之恩难忘,一人承担,一下出了二万多,一年后我自己面临拆迁买房也是两万。父母和我都没有私产,全租的是公房,想不到一下掏空了我。到娃上大学交学费五千元都拿不出,借出去的钱要不回,也没法要。我老婆说我:“早早把钱借给人,真是狗巢里藏不住个热蒸馍。”
  这期间因此还惹出一件事,让我里外不是人,至今都觉得憋屈。一个二十多年前的旧同事来向我借钱,我正好没钱借给他,他问谁谁谁有没有钱?我说应该有吧。这家伙去向人家借了两千元,说是我让他来的。可谁知借后不还,借钱的人迁怒于我,找我问责,说我引祸于他,还给我周围朋友诉苦,我最好的朋友也怪我的不是。我找到受骗的人说:“如不算利息,我替借钱的给你两千元行不?”可人家说:“我咋能要你的钱呢!”严词拒绝。我没办法,后来过了十多年我才知道他一直在朋友间怪罪我,我自认倒霉,想赔钱消灾都不行,让我哭笑不得。
  虽然这事我有点责任,但主责在借方,我也没打电话给他说,让他借。就是说了,他也可以不借,或借时再问问我。即便借了也可讨债呀!
  唉!你看这事整的,让我受了夹板气,还损了名誉,伤了朋友,至今我都耿耿于怀,写出来时长嘘一口气,一吐为快,也给后来人提个醒。
  于是在这里,我奉劝这些欠债不还的人:欠账不还,会让你失去信誉和尊严的,甚至成为一个“人嫌狗不爱”的赖子。欠债如同拖着一根锁链,缠绕在你身上,你无法自由自在的活着。欠债还是一种对自己未来的不负责任,欠债如同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以爆炸。欠债也如同一把利刃,割断你和朋友的感情,甚至让你陷入再无朋友的孤家寡人境地。把自己弄得如同丧家之犬似的。背信弃义之人,失去人格迟早会遭恶果报应的。身陷泥沼无法自拔,一辈子在人前抬不起头。钱财虽小事,显见人忠奸。记着善有善报,还债才能解脱。
  我后来发誓不向别人借钱,借钱有失尊严、有失人格,而无债一身轻。2006年我快退休时,单位分房没我的份,我摊上了个穷单位,而住的拆迁房条件较差,五楼没电梯、没暖气、没煤气,我又腰腿不好,只能自己救自己买商品房了。我买新房花光了存款,装修时差十多万。我记得有两个朋友,一是商子雍主动要借钱给我,说十万八万没麻哒!别不好意思说。我坚决没向他张口。一是老三届企业集团老总王克良,他曾对我说:“你急用钱时找我!三五十万给你,不用还。”当然还有不少愿意资助我的朋友,可以说这些朋友都是我生命中的贵人。
  我对自己其实很自信,只要我开口,我周围朋友没多有少,十之八九都愿意借钱给我。有人说:“是否愿意借钱给你,是看你和朋友关系坚钢不坚钢的试金石。”
  但我想了一整,于是决定找亿万富翁的王克良,一见面就说:“我一不白要你的钱,这是我的底线,不接受施舍。二不借你的钱,这也是我的信条。”我给克良兄还说:“我给画家写评论文章换了些画,咱们是否能置换。”
  为什么如此呢?因为我不向人借钱。我明白像王克良这样的实业家,他们也向银行借钱贷款,也向社会借钱吸纳资金,成立股份公司,还是免开尊口的好!
  最后成交,三十多幅陕西名家的画,换了十万,叫陕西省国画院一位头头来估价,市场价估了十四、五万,我打折扣只要十万,如此各取所需,谁不欠谁。过五年房价涨一倍,画价涨二十倍。我被人嘲笑,但我不悔,因为我实现了一辈子不借钱的诺言。
  2017年9月第一稿2024年10月修订稿于龙首苑小区
  作者简介:朱文杰,1948年生于西安,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西安市文史馆馆员、“老西安研究中心”主任,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西北大学中国节庆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安秦砖汉瓦研究会副会长、西安城墙历史文化研究会研究员、西安饮食股份公司首席文化顾问。
  曾任《陕西百年文艺经典.诗歌卷》主编、《太白诗丛》主编、《诗书画文丛》主编、《大地文化丛书》主编、《西安城墙(文化卷)》主编、《中国名家书画文库》主编。《情系黄土地~陕西知青老照片》主编、《集邮年华》主编、《集邮情怀》主编、《国家名片上的丝绸之路》主编,还担任《名人眼中的碑林》《名人看未央》《名人话未央》《十说碑林》特邀编审。
  出版诗集《哭泉》《灵石》《梦石》《朱文杰诗集》(上下卷);报告文学《老三届采访手记》;散文集《清平乐》《拾穗集》《长安回望》《吉祥陕西》(上、下卷),2019年《记忆老西安》(第一卷上下册),2020年《记忆老西安》(第二卷上下册),2021年《记忆老西安》(第三卷上下册),2022年《记忆老西安》(第四卷上下册),2023年《记忆老西安》(第五卷上下册),《碑林老字号》《长安吉祥说》(四册)。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