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山上扶苏庙

2024-10-22 | 来源:本网 作者:王新民
  石门山坐落在旬邑县城东南方,南接淳化,东连耀县。两座主峰如刀削斧劈一样直插云霄,海拔1855米,“秦直道”从两峰中间穿过,远远望去像一座石门,故称石门关。据清康熙乾隆同治各版《三水县志》(旬邑县旧称),有关石门山文字中记载“石门山上有扶苏庙,世传为秦太子扶苏授国典三物处。”另据乾隆《淳化县志》记载:”石门山在县北六十里,亦称石门关,相传始皇公子扶苏赐死处“。在石门山有扶苏墓,出土墓碑,建有扶苏庙。明《统一志》载:”扶苏殁于此,故立庙记之"。
  扶苏,秦始皇长子。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为人宽仁,有政治远见。因扶苏直言劝谏秦始皇嬴政,反对坑杀 “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 一事,触怒秦始皇嬴政。受命扶苏前往上郡,协助大将蒙恬修筑秦长城与秦直道,戍边抵御匈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於沙丘。扶苏接到“先到咸阳为君,后到咸阳为臣”的诏书,从陕北沿着秦直道一路回咸阳,当他走到旬邑境内时,得知胡亥已经继位,从此隐姓埋名,定居石门山。扶苏为人厚道,乐于助人,为当地百姓办了许多好事,当地人尊扶苏为石门爷,扶苏逝世后,老百姓为其建庙纪念。
  扶苏庙位于石门关东峰的象鼻山山巅,是一间单独的亭阁楼祠庙,立于山巅,周围无任何物体阻挡,庙内塑扶苏像,其端坐于中间,两边站立着大将蒙恬与副将王离护佑侍卫。扶苏庙旁有一石窟,相传为药王爷住所,名曰“药王洞”,游人在拜谒扶苏庙后,顺遍到药王庙洞内祈求药王爷施药治病。
(旬邑石门山上的扶苏庙)
  据宋振麟《重修公子扶苏庙记》载:“秦有累世之虐而公子无一日之祀;秦以不祀而公子长祀于后,至今不绝……伤其志、慕其义、庙貌而俎豆之,宜出于孔子徒,令数百里皆有事祈报……庙有四松,皆千年物也,黛色铜柯,与丹碧相烛……”。再据清代着名史学家洪亮吉所编乾隆《淳化县志》载:“旧传,元大德中修复。国朝顺治初年,邑人张志炜修;康熙十年张风翼重修”。由此说明,历史上扶苏庙经过多次修缮。元明清各朝时有损毁,也均有重修,既有官方修建也有地方贤达修补,惜其碑记损失,最后一次毁坏是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国共战火中一举成废墟,此后一直没有修复,民间自发在废墟上祭奠。
  2006年,由民间人士张建民捐资在古代扶苏庙遗址上建成今日扶苏庙,承沿千年之香火,祈求扶苏庇佑众生、赐福人间的心愿。
  石门关群山环抱,主峰陡峭,极目远眺,一片茫茫林海,环顾四野,唯见扶苏庙独立山巅。若遇云雨天气,这里时常出现云海雾涛的景象,如蓬莱仙境,美不胜收。
(旬邑石门山上的扶苏庙内的塑像)

  作者简介:王新民,1954年生于旬邑县土桥镇牙里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民俗学会理事、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咸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1991年出版《旬邑风情》获陕西省优秀编辑奖,1998年出版民俗专着《旬邑风情》(续集),2002年出版民俗散文集《乡风乡韵》,2008年出版民俗散文集《乡韵醴尘》,2013年出版民俗文集《俗海拾贝》,2015年出版《豳风·旬邑民俗风情录》,陕西省第七届民间文艺奖获得者,咸阳市地方志专家库专家,“旬邑好人”荣誉称号获得者。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