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后花园——宁陕

2024-09-19 | 来源:本网 作者:朱嵩瀛
  六、七月份,是西安闷热难耐的季节。几位朋友相约,准备去秦岭山中,找一凉快的地方小住几日,我推荐他们去宁陕县农家乐。
  2003年8月26日,宁陕县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给县城和周边十几个乡镇造成严重的灾害。省上抽调各机关人员前往救灾 ,我和省检察院两名同志被派驻汤坪镇大坪村。
  在那里,我结识了当时的镇党委书记吴大芒,他以后在县领导的岗位上退休了。救灾以后,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近来,他多次邀请我到宁陕转转,说要把宁陕建成西安的后花园。现在已建成多个乡镇的旅游景点和农家山庄。所以我主张到宁陕一游,但几位朋友都反对给吴书记打电话,原因很简单,就是不愿意麻烦别人。众议一致,遂行前往。
    我们这次出行是两男两女的战友。老万开车,陶素红是老万的夫人,老程是一位朋友,和我共四人。原定路线是周至,佛坪,宁陕,在佛坪住一宿再去宁陕。结果6月29日赶到佛坪县城以后,宾馆已人满告罄,房间和价格没有挑选的余地。原因,今天是周末,西安来的人多。没法子,只好决定直奔宁陕。怕那里的住宿也紧张,便给吴书记打电话,让他给定一下宁陕的房子。不巧的是,他人在汉中,但还是用电话给我们定了宁陕也紧张的房间。他告诉我们明天他就会返回宁陕。
  下午 5 点钟,我们驱车到达宁陕,住下后,吃过晚饭,8 点我们信步游览一下宁陕的夜景。这里也是一片灯火辉煌,在宁陕县图书馆前的广场上,有乘凉的,跳舞的,摆摊的热闹非凡。在一块巨石上镌刻着“秦岭之心”四个大字,背面刻着“绿都宁陕”。在贯穿县城的长安河上,架起了廊桥,荡荡清风,沁人心脾。同来的朋友情不自禁的感叹,这里的凉,是清爽的凉,比起西安的高温天气真是舒服极了。“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这里夏日的凉风,那是有钱难买之物呀!一股凉风吹过,就像柔曼的轻纱拂过一样,抚慰我们燥热的心田。
  6月30日吃过早餐,我们散步到宁陕县政府广场,想转一转县城的老街和自由市场。我一边走一边给他们讲当年救灾的故事。白天看的清楚,20 多年前的那场洪灾的痕迹,一点也看不见了。问路时,遇到一位好心的大姐,热情的引领我们去自由市场,当我对她讲,我是当年救灾的驻村干部时,她还给我竖起了大拇指。
    逛市场也不买东西,只是随便转转,信步由脚,又来到了廊桥上。白天可以看到它的全貌,这是近几年才建成的仿古建筑,人来人往,但并不多。桥上清风徐徐,桥下碧波荡漾,真是一个休闲的好去处。我们都不想回宾馆了,就坐在廊桥的椅子上,吹着凉爽的风,看过往的行人,笑谈古今天下事。到了11点,吴书记打来电话,说他已在返回宁陕的路上,让我们不要走远,中午在宾馆餐厅请我们吃饭。推脱不掉,只好回宾馆等待。
    12时,吴书记准时赶到,还带了两位太极拳的朋友。一位是原宁陕检察院的同志,一位是原汤坪镇的干部,当年救灾是都认识,现在也都退休了,晨练时,他们在一起打太极拳。看来这两个人是来陪酒的,吴书记还当是 20 多年前的我了。现在年龄大了,血压也高了,战友聚会也只喝少许,敷衍一下,可今天是感情所致,盛情难却,经不起劝解,一仰脖子,三杯过后尽开言。我们共话了当年救灾的情景,而后,我又痛说了一段个人奋斗史。吴书记说:“没想到你在部队还有这样辉煌的历史。”
  四、五个人一瓶喝完,又要开一瓶,我也虚意挡了一下,还是打开了第二瓶,也顾不了什么高血压了,只觉得痛快一饮。
  吃完饭我们要去农家乐住,吴书记便陪我们一起前往上河坝国家森林公园。
    上河坝国家森林公园,在宁陕县偏东北方向,吴书记坐在前排带路,在这里我完全迷失了方向,迷迷糊糊只觉得是向南走。
  车子走了一阵,在路边一棵大树旁停了下来,吴书记介绍,这里是城关镇旱坝村,这棵古树学名叫风扬,已有 380多年的树龄了。我们仰望着古树,树冠硕大,枝叶繁茂,根部有五人都难以合抱,在一人高的位置上分成三叉,枝干直径都在一米粗细。2021年宁陕县林业局在此立碑,定为保护对象。古树旁边还有几处古旧民宅,都在进行保护性的开发。这时天上已经云遮雾罩的下起了雨,上车继续前行,在一拐弯处有一牌楼,牌额“上河坝国家森林公园”,由书法家茹桂书写。两边有木质楹联一副:“来此地亲近自然有幽情,观斯景山水流连多雅趣”。看来此地不光风光秀丽,而且还有一定的文化氛围呢!不过此联有悖上仄下平的规则。据吴书记说他们要把这里打造成陕西的九寨沟呢!一路上细雨朦胧,风光旖旎。说话间来到了 一家名叫“锦绣山庄”的农家乐。下了车,在雨中已不能用凉爽来形容了,而是有点冷。老程和陶素红还耐不住加上了长袖外套。我环视了一下周围,这家农庄占了不小的一边山坡地。正房六间三层,欧式建筑,在庄园入口处,有一三间平房的大餐厅,两边各植一风扬和七叶发财树,树冠如盖,覆掩其上。院对面还有一三间同样的平房为厨房带餐厅。房子全是黄墙红瓦,在众多的绿树掩映下,格外漂亮。
  接待我们的是一位30岁左右的女主人,我们询问了标准间的价格200元,还了一个价,每间150元。随后,吴书记领着我们沿着一条石块铺就的5米宽的山路往上走。道旁有一条小河,不是潺潺流水,而是咆哮着向下奔流。两边树木茂盛,遮天蔽日,道边的石头上长满了青苔,现在下雨,更觉得阴森,但并不可怕。据说锦绣山庄的主人在西安,当一家保安公司的老总,盖这房子花了70多万,改造这周围的环境却花了200多万。吴书记边走边给我
们介绍这里的情况。前边有好几间青瓦的平房,呈“L”拐尺型,旁边还有一很大的停车场,这就是宁陕县打造的国际狩猎场,现在是淡季,只有一男一女在这里看守。吴书记在和他们说话,我们几位也无心打听这的情况,继续向前走,却被一条近10米宽的小河挡住了去路,水流湍急。河上有漫水桥,两侧有城堞一样的高40公分的石墩,行人可以通过。水大,有的地方水已经漫上了石墩,我站在河边拍了一组大河奔流的视频便返回了。吴书记说明天如果要逛,就在周围转转,环境是安全的。
  回到车里,一调头,一拐弯就向真正的山里进发,即是上河坝国家森林公园。吴书记如果不去,我们是进不去的。道路正在施工,全是石子路。到了一处闸口,电动栏杆挡住了去路。我和吴书记下车进了值班室,无人,只是钥匙放在桌子上,吴书记用钥匙升起栏杆放车进入,继续上行。两边林木葱茏,绿荫如滴,且以松木居多,真是原始森林了。勒石“绿都宁陕”可谓名副其实。
  已是下午6点多了,雨下的更大了,水都顺着路面向下流淌。路边的河水泛起了黄色,水势猛涨,河面也宽,这里便是上坝河的主河道。正行间,前面有一树木横在路上,下去一看是泥土松散后倒伏的,无奈,只好就此返回了。
     在返回道路的左侧,建有一个小镇,石碑上由原陕西省省长程安东题写的“秦岭小镇”四个大字,浑厚有力。里面有一山庄叫“秦缘山庄”,面积很大。阁楼亭榭,分布其间,完全是一处园林建设,茂林修竹,曲径通幽。还有一个不小的湖面镶嵌其中,给山庄平添了一些灵气。雨还在下,远处如黛的山峦,云雾缭绕,水面波光粼粼,眼前细雨霏霏 。好一幅江南湖光山色水的墨画。几个人打着不同的花布伞,有红的、黄的、粉的、绿的点缀其间,成了这幅画中最靓丽的风景。我历来喜雨,在闷热的夏日,来到这风景如画的凉意沁人的好去处,又有着如丝细雨飘落身上,正是一种“斜风细
雨不须归”的享受。所以,我也不打伞,一边贪婪的欣赏着这里太美的自然风光,一边追前跑后为他们拍照,以定格这美好的时刻。这里的客房是阁楼式建筑,房间干净整洁,还有大的餐厅和会议室,可以接待大型团队。我们人少,还是决定住锦绣山庄。回到锦绣山庄,订好房间,招呼主人做晚饭,正好留吴书记在这里再喝几盃,吴书记也爽快的答应了,但却告诉主人不许我们结账,由他来结。饭菜好了以后,已是晚上7点多了,好饭不怕晚嘛!天黑了,雨还在下,我们就在一楼大门廊坊的大台桌上摆起来。菜多以陕南的农家菜为主,最明显的便是腊肉,酒还是中午没喝完的一瓶半。这时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诗画意境,自然天成。先喝完了半瓶,又开一瓶。两位女士不喝,我们三位男士已是醉意微醺了。天上细雨蒙蒙,身上山风盈怀,杯中酒意正酣。面红耳热之际,孟浩然是“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我们却是武马长枪,自夸其能。激情所致,几位男女还唱起了眉户剧《梁秋燕》:“手拿着铁铲铲,慰劳军属,把呀,把菜剜。嗯……”不入腔,不着板的,只博得一场哈哈大笑。
    这时的老程、老万已由开始的不让给吴书记打电话,怕麻烦人家,转为其乐融融了。但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吴书记自己的车来接他回县城,我们便散了。我去结账,说吴书记间隙时结过了,又弄了一件反客为主的事。房主也很感激吴书记,因为这一片都是吴书记当年的帮扶对象。我们不无赞叹吴书记的为人,像这样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还时刻关心着山里群众生活和建设的领导不多。
  入夜,没有关玻璃窗,任由这山风穿堂入室。我躺在洁白的床上,盖着被子,朦朦胧胧中,听了一夜淅淅沥沥的雨声和水流声,因为,这在城里是绝对没有的一种享受。相对于南宋诗人蒋捷的晚年“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孤寂苍凉,我们这 70 岁的“从心所欲”之人,却在追求着这夕阳无限美好的生活时段,应该感到庆幸。
  天亮了,我并未急着起床,而是静静的躺着,隔着白色曼妙的纱帘,望着朦胧中的翠绿。我喜欢这种绿,纯净、浪漫。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但还能听到唰唰的响声,这是河沟里的水流声。新的一天开始了,主人做好了饭,我们才起床洗漱下楼。这时我才仔细地打量了房子的装饰,完全是按城里酒店的标准做的,而且档次不低。室内楼梯,室内卫生间;吊灯壁灯,应有尽有;高档窗帘还配有纱帘;欧式中式沙发,分别安放;客厅宽敞明亮,阳台面对青山翠峰;茶几、摇椅、书柜摆放得当;字画装潢,各处尽有;床铺洁白,窗明几净;在各个阳台上还挂有中式宫灯,看来这家主人是一个很有品味的人。原来接待我们的女士是他的妹妹,替他经管着。
  吃过早饭,天又下起了毛毛细雨,我们打着伞,按吴书记说的路径,绕着弯走了另一段路。有一直径十多米的大水潭,水平如镜,水光幽暗,呈深绿色。我想肯定水深,再加上阴冷,不敢作下去的妄想。我对朋友们说:“这是一处仙女潭,环境优美,如果天热,下去一游,与仙女同乐,该是何等的惬意呀!”他们都笑我癫狂。
  跨过了两处漫水桥,再过铁索桥,里面别有洞天。除了茂林修竹遮天蔽日以外,还星星点点的散布着一些住宿的茅草庵和水榭一类的观景台、射箭的靶场等等。更神奇的是,还有几处炮台。上置高射机枪,我上去看了看是真的,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退役的老旧装备,对于没见过的人倒很新鲜。看来吴书记他们在此还真下了不少功夫,费了心思。绕了一大圈,又到了狩猎场,老万还在漫水桥边捡了一个木疙瘩,说是可以做菜墩用。
  老万还真行,抱着那个沉重的木疙瘩回到了锦绣山庄。这时雨停了,房前有一块绿草坪,完全是城市绿化用的那种细如绒毡一样的小草,绿的可爱。旁边有一个不大的花园,里面有红的、黄的、紫的、白的各种颜色的花卉,争奇斗艳。花瓣上还带着重重的雨露,更显得葳蕤繁茂,生机勃勃。有的花头硕大,就像绣球,饱含雨露,被压得就像含羞的少女低垂着头。真是百花俏,春带雨。老程穿一件橘红色的衣服,站在里面也是鲜艳十分。他们站在花丛中,我给他们拍照。人虽然都老了,但取远景也能呈现出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美感。
  接着我们又到人家菜地里采摘,里面有茄子、辣椒、黄瓜、豆角、小葱、西红柿应有尽有。这几天吃的菜就是从这里得来的。“想在山间有亩田,种花种草钟清闲。小酌秋月观云雾,醉卧春风听雨眠。”当下我们不正是生活在
  这样一种美妙的意境之中吗!
  雨停了,云散了,我们坐
  在凉棚下面喝茶了。待主人上
  好饭菜,其中有一盘是我们自
  做的蒜泥苋菜,免不了在这凉
  棚下面又要小酌两三盃,好不
  快活。
  “月下独酌盃难尽,邀
  君同醉水云间”!
  到了这次出行的第四天,
  天完全放晴了。早晨七点多,
  太阳照在窗外的山上,给山峰
  镀上了一层金,呈金黄色,熠
  熠生辉。我赶紧招呼大家起床
  到阳台上来,欣赏这雨后复斜
  阳的美景。我让他们坐在藤椅
  上,手持一本线装的《西游
  记》,作出一幅晨读的样子,
  分别给他们拍了艺术照,个个
  神采奕奕,他们高兴万分。我
  让他们照着样子给我也拍一
  张,但不是面部方向不对,就
  是取景位置不好,而且整个画
  面幽暗猥琐。总之,我不满
  意。无奈之下,也就算了。
  吃过早餐以后,我们就在
  附近转转。雨后的山里,空气
  新鲜,一切清新如洗。在和煦
  的阳光下,在如茵的草地上,
  我打了一套 24 式简化太极
  拳。在音乐声中,老程和陶素
  红还打起了八段锦。完后,又
  转到人家菜地里采摘。中午我
  们想吃面条,又怕女主人做不
  好“关中面”
  ,便与她商定由
  我们来做,该怎么算帐就怎么
  算。在地里直接采摘了西红
  柿、小葱,苋菜。两位老妪服
  装艳丽,取远景同样点缀了周
  围一片翠绿的美景。这时,陶
  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
  ”也不足以道尽这里绝
  佳的田园诗话的佳境。
  当我们回来与主人一起在
  院子里拣菜时,女主人的电话
  响了,只听她得回答:
  “还
  在。
  ”我们断定是吴书记的电
  话。便大声地叫喊,让吴书记
  过来,一起吃我们做的关中
  面。挂断电话以后, 女主人
  说吴书记中午有事,我们便一
  起动手准备自己的午餐。先和
  好面团幸着。过了许久,有一
  辆白色轿车在路边停了下来,
  老程告诉主人有客来了。其中
  一人黑裤,黑帽,黑体恤。老
  程又说像吴书记,走近了,那
  人把帽子一卸,我才看清是吴
  书记,便迎上前去握手。吴书
  记也说:
  “估计你们没认出
  来。
  ”我说:
  “是没认出来,
  一戴帽子,你年轻多了!”随
  后有三位年轻人也进了院子,
  吴书记一一作了介绍。一位是
  这个村里的组长。一位个头不
  高的小伙子叫徐世魁,商洛
  人,西北工业大学本科生,在
  蓝田、周至、乾县、宁陕等地
  种植天麻。与中医研究所合
  作,用天麻配以其它中药,制
  成预防高血压、糖尿病的茶
  泡,在宁陕还被定为航天工业
  集团扶持项目。还有一位年轻
  人,也是本地的天麻种植户。
  吴书记也把我们一一作了介
  绍。坐定以后女主人热情地上
  了桃、李果盘,还杀了一个西
  瓜招待。我们边吃瓜边聊天,
  主要是由徐世魁介绍天麻产品
  的药效及生产情况。这引起了
  老万两口子的极大关注,徐总
  还从车上拿了两盒“底仲海”
  天麻茶相赠。当时就泡了水
  喝,并留下电话,加了微信,
  以备不时之需。我们请他们留
  下来吃我们的“关中面”
  ,那
  位小组长说他老婆已在家里做
  好了饭等着呢!我们也不好强
  留,只好作别。背后,我们又
  都夸吴书记退休以后还在为这
  里的经济发展而奔波!
  本来说好了,中午由我们
  来做面条,结果只顾了和吴书
  记一行说话,女主人已经将面
  条擀好了。这时,她突然叫了
  一声:
  “朱老师,现在该你上
  场了!”把我推到了前台。实
  际我在家是不常做饭的,这时
  只好硬着头皮上。走进厨房才
  看清,室内堆满了各种厨具。
  一口直径 60 公分的炒锅,安
  放在不锈钢的灶台上,水龙头
  直接通到灶台的钢盆里,完全
  是酒店厨房的配备。女主人姓
  李,这时我们也喊她小李了。
  小李已把要炒的菜切好了,她
  还准备好了肉末。我说不需要
  肉,她说没肉不好吃。锅里油
  已烧开,我操起锅铲,就把肉
  沫倒进锅里翻炒,她在旁边帮
  忙。两位老妪也在一旁走来窜
  去,不停地喊火大了,盐多了
  的嘴上助力。火确实太大了,
  小李就帮我关小。开始我以为
  是液化气,原来却是一个大功
  率的电炒锅,火力还很猛。炒
  好了肉臊子,又炒小葱、鸡蛋
  西红柿。完后刷干净锅,泔水
  直接掀锅倒入灶台的水沟排
  出。最后,我让小李拿来一些
  花生米,凉油便把花生米倒入
  锅内,小火翻炒,稍微变色即
  便盛出,撒上盐便上桌了。小
  李说花生米的颜色真好看。我
  笑了,因为前天她给我们炒的
  花生米糊的发黑。
  煮面条就轮到陶素虹和老
  程上场了,我和老万就在外间
  餐桌上等待吃饭。只听得里面
  流水哗哗,锅盆叮当。一会
  儿,老程从里面一碗一碗端出
  了五碗面条,我和老万往里加
  汁、加菜、加臊子,赶快搅
  拌,并招呼三位女士快点出来
  吃,不然,就黏坨到一起,不
  好吃了。结果,她们还在里面
  不知忙活着什么。我和老万搅
  拌好自己的,又替她们搅和,
  就这样还是坨了。我们吃了一
  半,她们才出来。面是越搅越
  多、越干,不得不再往里面加
  汤。老程和陶素红知道怎样调
  和,但小李却硬是在那里干
  拌。我们几位吃完以后,只眼
  看着小李碗里那越搅越多,越
  吃越干的面条,担心她会吃不
  完,她却坚定的说:
  “能!”
  就这样,边聊天边看着她艰难
  的吃完这碗集体智慧的“关中
  面”
  。
  面条应该是不错的,就是
  没有及时搅拌,影响了我的手
  艺,影响了陕南人对关中面的
  印象。
  下午,我们就要返回西安
  了,与主人小李一结账,住宿
  600 元,吃饭 369 元。中午这
  顿饭吃的最饱,最开心,却只
  收了 48 元,平均每人只收了
  一碗面钱 12 元。加上在宁陕
  县城吃住及汽油路费,共计
  元,平均每人 500 元。
  到此,历时 4 天,行程 500
  公里的宁陕之行就结束了,不
  贵!
  最后,我把微信上一首小
  诗稍作改动,作为这次旅行的
  结尾、感受:
  抬头含笑对青天,今时我
  能享清闲。
  早观日出晚看霞,清茶小
  酒度流年。
  囊中应留有闲钱,到处都
  是桃花源。
  您说对吗?老年朋友们!
  年 7 月 1 日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