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梦萌《金喽啰》的文学价值

2024-08-24 | 来源:本网 作者:常智奇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离开金钱确是万万不能的。从金钱诞生的那一天起,它就和人发生了须臾不可分割的关糸,它是人们劳动产品价值分配和交换的中介形式及手段。人的社会关系因其存在而多姿多彩,时而它站在与人为善的阳光下因爱而歌,时而它站在与人对立的阴暗角落面壁而泣。马克思曾借用莎士比亚的语言论述它的二重性。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不是人驾驭金钱,就是金钱吞噬人。这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伟大作家的经典在这里培育出万紫千红的审美之花。铜臭与纯洁的比照,贪婪与廉明的对峙,小人谋财与君子谋道的说理,家财万贯,不过一日三餐;良田千顷,不过夜卧一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人类生物进化论的庸俗社会学,都在我们的文学品中有屡见不鲜的反映。
  梦萌的长篇小说《金喽啰》,直击金钱,写金钱对人的私欲的诱惑和煽情,写金钱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写法制社会对获取金钱不正当手段的管理。作品在金钱的二重性中映现人性的二重性,在人性的二重性中映显改革大潮中传销人在现实生存中的心路历程。作品中的爨(音:窜)城,是一个虚构的文学域名。但他描写的人及其这些人的生存状况和生活方式却是真实的。作者站在现实主义的创作基点上,直面中国社会变革中传销这一血的事件,直面市场经济条件下金线对人性的炼狱,传销对道德的践踏,野蛮对文明的冲突,艺术地再现了二十一世纪中国改革开放中这个民族在走向文明过程时,一些人面对金钱而失去理智,精神被利益所绑架,情感被财富所压抑,心灵被原罪所困扰,道德在迷惘中追寻,肉欲在钱欲中狂欢,撕裂在弥合中求存,蝉蜕在化蝶中再生的情感历程。作者站在人本主义生存的角度,以社会文明进步为准绳,在人性的自我欲望燃烧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中,描绘了一幅真实而又鲜活的历史前进中的“涡流图”。这“涡流图”就是爨城一群靠诈骗、欺哄、蒙诱、拐卖而妄想一夜暴富的淘金者的生存状况和最后失败的命运。
  作品的可贵之处就在于直面社会突出的矛盾,直面惨淡的人生,直面十万传销大军猖獗的现实,直面人性在金钱面前的迷惘与热昏。作者站在灵与肉、情与理、爱与欲、钱与法、野蛮与文明、前进与倒退的立场上,冷静、理智地表现潜意识中自由与快乐的本能追求,表现法制社会对非法行为的打击和取缔。文学跟紧民生,跟紧时代,紧切时代的脉搏,表现人性在社会变革中的复杂性、多样性和革命性,在梦萌的长篇小说《金喽啰》中得到了艺术地呈示。
  《金喽啰》表现的题材是典型的、社会的、时代的、炫示的、怵惕的,作者把传销这一题材写得如此全面、细致、宽厚、博深、真切、生动、鲜活、感人、清晰、澄澈,是令人欣慰的。此前也有表现传销这一题材的先行者,如《南方周刊》的“作家慕容雪村深入窝点23天卧底传销纪实《中国,少了一味药》”;以及《我在传销中的82天》——中国第一本全面揭露传销内幕的纪实作品等。但这些作品,更多的偏重于新闻通讯、社会纪实,偏重于记录社会现象、揭示社会问题、曝光大案要案。而少有写人性、写人情、写心灵、写精神,少有在文学审美评价与历史评价相统一方面比《金喽啰》发掘得更鞭辟入里者。
  《金喽啰》是一部对社会底层一些下岗工人、失业者、婚姻悲剧的离异者、政界失意下海求财者、妄想空手套白狼者、不劳而获者、企图一夜暴富者、欺骗者、淘金者——既同情又不满,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的衷情劝善书。作品中的司令俊男对桂平筠那么尊爱、信任,桂平筠却利用他的爱骗了他,又骗了贫困不堪的刘篆,又变本加利地骗司令俊男的妻儿,最后她落得害人害已——精神失常。还有富有思想的老三被吓死了……
  这是一部针砭现实又具有维护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秩序,批判地方经济保护主义的书。十万传销大军在爨城,当地政府在初期鼓励村民盖出租房,搞出租车,甚至任“红灯区”猖獗,最后造成出租车罢工,群众聚集围攻政府机关等等,都向人们提出了法制的及时性和迫切性。这是一部在欲望、金钱、情恋、阴暗角落的暴力、神秘诡谲的行迹、警匪式的卧底的通俗小说形式下,攀登文学精神高贵峰峦的大众读本。作品在诡谲变幻、神秘埋伏中展开生活丰富感人的情节,在人的本欲燃烧中冶炼人的理性、智性、慧性、灵性。书中的司令俊男、瞎瞎大爷、秦二尊、景旒儿等,代表着真、善、美。正是他们的存在,才撑起了这一方艺术的晴空。作品中的商映、桂平筠、萨雷、俞溟代表着假、丑、恶。司令俊男既是被骗者、受害者,又是卧底者、救赎者。他对俞溟有利用的目的,也有救赎的意绪。这种复杂的感情,把该作品的审美价值走向投向一种高贵的文学精神和品质。当然,作品还有待于清晰地表达这种审美价值走向。这是一部对“非虚构小说”概念和理论建设有推进作用的小说文本。“非虚构小说”概念的提出,应是面对现实生活重大、迫切、焦灼、复杂、尖锐的国计民生的社会矛盾,提倡作家站在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立场上,尊重历史的真实,直面惨淡人生,描写生活真实。“非虚构小说”不是不要“虚构”,是小说必然有“虚构”,必然有艺术的“典型化”。作品中的喽啰山、喽啰洞是虚构的。那么,“非虚构小说”与“虚构小说”的文本区别在哪里呢?《金喽啰》用自己的创作实践作出了艺术的回答。记叙的笔触、纪实的语言、写生的视角、生命的情感、生活的原汁、细节的虚构、环境的典型化,以及无象征、无隐喻、无浪漫、无夸张,有时带有生活原材料的粗砺,有时带有生活原汁原味的血絲等,在《金喽啰》中都有程度不同的体现。
  这是一部在互联网背景下写传销网络的小说。互联网的虚拟与传销网的虚拟两相映衬,作者传达出传销网“比互联网的虚拟更虚幻复杂,充满着矛盾、斗争、险象、欲望、诱惑和刺激。人一旦被这些东西掳掠,就会失去自我,自觉不自觉地被一股无形力量裹胁着走入岐途。”总之,这是一部有生活含量、思想重量、艺术质量、审美份量、感人力量的作品,我喜欢这本书。(原载新华网、中国作家网,后收录于多种文集)
  作者简介
  常智奇,文艺学美学评论家,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作协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国学研究会副主席,原《延河》杂志执行主编、文学院院长。有《整体论美学观纲要》等理论著作十部,多次获奖。2011年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出访美国。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