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河》的文化层面

2024-08-16 | 来源:本网 作者:韩梅村
  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梦萌的这部长达34万字的大部头小说就是一部文化小说。就其本质而言,我以为倒不如说它是一部政治言情小说更为合适。因为作品主要展示的,是荒唐岁月里,关中西部数十万组织起来的民工在闻名全国的宝鸡峡水利建设工地上所表现出的忘我劳动和献身精神,通篇充溢着一种荒谬岁月里特有的人生荒谬感和沉郁情味。
  然而作品提供给我们的一个明显事实却是,作家在建构作品主题过程中,一直自觉进行着一种文化层面的追求。
  这种追求我以为主要表现在三个分层面。
  其第一个分层面是历史文化层面。
  作品紧紧围绕人和自然“现实关系”的描述,有意将现实和历史勾连起来,向读者娓娓叙述了关于宝鸡和咸阳的美丽传说,关于西府地理形势及其历史演变,关于禹王庙及其辉煌的建筑艺术,关于秦先祖饮马处,秦国发展强大与郑国渠的不可分割联系,关于近代水利专家李仪祉和泾惠渠;引入了《红楼梦》的有关内容和古代大量诗词等。类似这样一些传统文化和目的性的介入,其所昭示的意义显然是多方面的。就其显在意义而言,我以为就有:①历史上秦国的兴盛发达与其重视农业、兴修水利有着直接关系;③水之于人须臾不可离开;③“西府”人民有着兴修水利的历史传统,解放后的宝鸡峡水利工程正是其历史上兴修水利工程的延续和扩展。由于小说中历史文化层面的植入,就不仅使这部小说内容显得厚实凝重,而且还将宝鸡峡水利工程建设者们的劳动价值和生活意义在一种历史的参照系中予以清晰而深沉的显示。
  其第二个分层面为水利文化层面。
  这一层面的一部分内容已包涵于历史文化层面之中。如关于“宝鸡”名称的来历,禹王庙的传说,郑国渠、泾惠渠、李仪祉等。其既是一种历史文化,更是一种专门的水利文化。另一部分则是专门化的水利工程技术和用语。如珍珍搞的土壤干、湿度化验,众多民工为之付出代价和大坝“合龙”等水利技术,固然属于水利文化;此外,小说中有一段关于沙子用途的叙述:
  沙子,乃是水利工程建筑的主要材料,浇注桥梁、渡漕、涵管、闸门、闸墩、溢洪道堰口、海幔、齿墙、消力池等离不开它,衬砌进水渠、总干渠、退水渠、廊道、竖井、排水沟等离不开它,预制各种混凝土构件也离不开它。
  这里面出现的一系列概念术语为水利工程所专用,而并不具有普遍性,毫无疑问,同样属于水利文化。由于水利文化成分的楔入,就使这部小说所展示的生活空间漾溢着一种水利工程所独有的气息,显示出一种严格区分于其它内容题材的生活和文化背景。
  其第三个分层面是生产、生活文化层面。
  小说中有一段关于龙尾村民工拉空架子车下坡的动人描述:
  ……那些胆大、敏捷、眼尖手快的小青年,空车下坡时竟能空中飞车,双脚离地,腾空而跃,并随时准确无误地用脚尖象蜻蜒点水般落地一撑,以此掌握平衡和扭转方向,然后从密密麻麻的车辆行人中一飞而过,惊险的程度不亚于杂技场里的飞车走壁……
  这是坡塬地带农民在长期拉车实践中,出于节省力气、提高效率目的而总结出来的一种拉车技艺。而作品一旦将其物化为审美对象加以观照,就不仅给人以紧张热烈的实感,而且明显具有一种令人心情为之昂奋鼓荡的文化意义。
  而小说数次写到的龙尾村人“对诗”的生活习俗,不仅对表现龙尾村人的个性气质和愿望要求具有特殊效用,而且也成为作品情节发展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链环,其文化色相也是很明显的。
  显见,梦萌小说中文化层面的自觉嵌入,是一种积极的饶有意义的创作倾向。我们看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社会分工愈来愈细密,专门化、行业化壁垒日见明显。这种专门化、行业化形态必然会以种种方式影响和改变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而作为个体的“人”一旦被纳入某一具体“行业”,其心理活动和言谈举止势必主要地要在这一“行业”内部进行。这样,作家要想准确表现生活和人物,就不仅需要熟悉人物生活的一般环境,更需要熟悉其心理和行为方式产生的“具体行业环境”(其总是包寓于一般环境之中)。因此,只有从人物生活的具体行业环境着眼,准确写出人物在具体行业中的喜怒哀乐和七情六欲,才可能真正真实地表现出生活和人物。所以,在作品中恰当地融入行业文化(包括相关的行业历史文化),就成为作家在艺术创造过程中题中应有之义。综观梦萌小说中文化层面的建构,不仅为其人物心理和行为提供了一个赖以产生的独特而具体的活动场所,而且其对作品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刻镂,都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实际上,其已成为整个小说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当然,文化层面,作为一种新质,其融入作品时,无可避免地要遇到传统表现程式的有力排斥。因此,有关文化层面,特别是那些专业化程度很高的文化层面,要实现与传统表现模式的有机结合,使之成为作品中无法剥离出来的必要因质,难度是相当大的。《爱河》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大努力,并且已使其成为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但由于客观难度很大,所以仍无法最终避免读者阅读过程中偶尔出现的阻隔感,这是需要作家做进一步的追求的。
  (原载《咸阳报》,作者时任咸阳作协副主席、咸阳师院副教授、著名评论家)
  作者简介
  韩梅村,原名韩幼公,笔名水心、文木。西安市户县人。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长期在中学任教。1985年调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时任咸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专著《多棱透镜下的人生——张俊彪论》《文学鉴赏录》《历代名家咏渼陂诗鉴赏》《意味的探寻》《走近唐音阁》,主编《王蓬的艺术世界》(评论集)等。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