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止刮目相看

2024-08-06 | 来源:本网 作者:刘正义
  人常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其意是说在很短时间内进步之快,令人侧目。那么,相别几十年呢?
  今年5月一个午后,突然接到秦都作协主席辛建斌的电话:“24日,西咸作协和咸阳作协在空港新城召开梦萌老师《新部落》分享会,你去吗?”
  我听了先是一愣,继之笑了。我难以抑制自己的内心激动,因为,30年前,我们就已相识相知。之后20多年,虽常闻他的大名,只是无缘相见。
  辛主席又说:“他听说我打算和你一起参加会议就笑了,说他和你是几十年的朋友呢!”
  接完电话,我似乎有一种迫不及待的感觉,只盼着早一点见到他。同时,不由想起了30年前的梦萌老兄。
  在我的印象中,梦萌高高的个儿,虽然没有当过兵,但身板挺直,瘦瘦的(那时的人大多偏瘦),皮肤黝黑,性格开朗,说话耿直,谈起文学创作,总是滔滔不绝。那时,我在军分区政治部任新闻干事,具体负责宣传文化工作。为了把这项工作搞上去,根据上级精神,我们发动群众,招贤纳士,发展壮大业余通讯和文艺创作队伍,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大约80年代初,我们相识了。那时,我20出头,他也就30岁多一点,共同的爱好,使我们过从甚密,无话不谈。那时,他就对文学创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发表了许多文艺作品,他还鼓励我也进行文艺创作。虽说我也爱好文学,但由于报道任务重,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自己喜欢的事。那个时候,分区经常组织通讯骨干和创作人员到各地采访,召开业务培训会,他总是积极参加。我记得他的一篇通讯文章经我推荐发表在兰州军区主办的《民兵通讯》,还有一篇散文《玛瑙红枣》获得军分区文艺创作一等奖。他的热情、勤奋、钻研和持之以恒的精神,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一晃几年过去了,我转业到地方工作,那时记得他在宝鸡峡管理局从事水利管理,还是个高工。虽说都在一个城市,但由于业务不同,所以很少联系,之后他去了上海10几年,从此失去联系。后来我加入作协,才断断续续地打听到了他的一点消息。听说他已经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了长篇小说《爱河》《悲喜娱乐城》《倾城》《金喽啰》《新部落》等,出版中短篇小说集2部、散文集3部、报告文学集多部,获各级各类奖项10多次,是陕西作家群中颇有社会责任感和影响力的作家。
  分享会在空港新城文学馆举行。这是一座富古色古香的院落,在一排排高大挺拔的树木掩映下,显得格外优雅宁睿。进入院内,宽敞整洁的院子四周,是一间间围成一圈排列整齐的房子,外墙上悬挂着一幅幅名人字画,真草隶篆行,各具特色,特别是王蒙、陈忠实、贾平凹等大家的题词题字,给文学馆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人文情怀。
  会议开始前,我和几位文友逐个观看馆内展厅的字画、资料和影像,目光还不停地扫视着往来的与会人员,想着及早见到梦萌老兄。
  忽然,在会议室一侧,看到一个年约70出头的干瘦老人忙着整理书籍、布置会场。从他转身的一瞬间,我看到一个熟悉的眼神,“是他,就是他!”这时,他也看到了我。虽然30年的岁月使他浓密的黑发已经花白,腰身略显佝偻,没有当初我们相识时那么高大,但是,细细端详,从那熟悉的面庞特别是目光里,我读出了多年未变的写在脸上的密码信息,读出了睿智、沉静和坚毅,读出了一个作家几十年来的执着和坚守。
  “知道你今天要来,太好了!”他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
  我立即上前握住他温厚的手:“三十年不见,您现在是大名人了!”
  “什么名人,别提了,咱就是个下苦的!”还是像30年前那么谦虚、平和。
  分享会前播放了《梦萌文学之路》专题片,由此得知,此前,有关方面已在上海和咸阳分别召开了《新部落》首发式和座谈会。著名评论家李星、李国平、杨焕亭、曹伟明等在《陕西日报》《上海作家》《西北文学》等报刊发表文章,给与热情点评和推介。这次分享会应各界朋友盛情而开,咸阳作协常务副主席董信义主持,著名作家评论家杨焕亭、李春光、冯西海、刘公、南生桥等作了重点发言,省作协副主席王海做总结发言。
  会上,梦萌老师在介绍自己创作《新部落》的过程时,说得那么客观、自然,平淡得就像一汪清水,没有丝毫的拔高和过誉之词,依然是那么低调。这已是他的第5部长篇小说,对于他来说,似乎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是与会的作家们却认为,这是一部“揭示了地球之痛、人类之痒、生命之殇,迸发出强烈的人性光芒和生命张力”的直击生态环境问题的长篇小说,具有传奇性色彩,在人物的设计、情节的构思、语言的运用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创新和突破,是近年来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类似的研讨会,我之前也参加过几次,但像这么高的评价,还不多见。我在心里默默地祝福:梦萌老兄,您成功了,祝福您!
  临别之时,他送了我两本书,一本是这次分享的长篇小说《新部落》,一本是他的散文集《真情最好》。一回到家,我便迫不及待地打开阅读,慢慢地,我被书中惊险刺激有趣的故事吸引住了,被他对人物性格外貌惟妙惟肖地刻画折服了,被小说、散文颇具个性的优美的语言迷住了,更被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征服了。如果说此前仅仅是对他的勤奋、笔耕不辍所佩服,而现在亲眼看到了他的水平、实力和良知,他确实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无愧于作家这一称号的真正的作家。
  我们分别了大约30年,在时间的长河里,30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可是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他却以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求索着、攀登着,展示在他面前的,已经是一片崭新的天地,多年的梦想成真了!
  我对他已经不仅仅是刮目相看了!
  (原载中国作家网,作者系退伍军人,国营企业干部,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