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评介《大地英雄》

2024-07-24 | 来源:本网 作者:王新民
  读着高鸿的长篇报告文学《大地英雄》,我的心头时不时回响起耳闻能详的《英雄赞歌》。是啊,人们都知道杨靖宇、赵尚志、黄继光、邱少云等家喻户晓的战争年代涌现出的英雄,但和平年代,人们却久违了英雄。事实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甚至牺牲。摘引书中一段:“我们都是在城市里长大的,谁不愿意过幸福安逸的好日子?当测绘队员跋山涉水奋战在荒山野岭、戈壁沙漠,忍受酷暑炎热、风刀霜剑,忍受孤独寂寞、饥寒交迫——此时此刻,城市里的年轻人在干什么呢?他们或在工厂上班,或在与亲人团聚,或在与恋人一起逛商场,去夜市。霓虹灯下,三五好友聚在一起把酒聊天,享受舒适静美的生活。然而我们的测绘队员,却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悄悄离去了……”
  《大地英雄》为我们描写甚或塑造了一群国测一大队的英雄形象,看后令人高山仰止!
  这部报告文学作品最大特点首先在于其高度,固然书中一章是写国测一大队测量珠穆朗玛峰,珠峰是世界最高峰。但国测一大队却是山高人为峰,他们数次测量珠峰每每遭遇暴风雪暴风雨的恶劣天气和雪崩等自然灾害,如果没有崇高理想和高超的技能,是不可能战胜恶劣的天气和自然灾害的。同时,长期在野外从事高强度的测绘工作,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在遇到父母妻儿伤病甚至病故后,也是不可能忍痛割爱坚守岗位的。
  书中写道:除了宋泽盛、吴昭璞、钟亮其、王方行,还有姚云、刘义兴、岳殿春、潘选举、张荫同、杨忠华、唐昌义、王积来、吴儿岗、包全芳、李景贵、蒋岑、苏来源、杨春禄等四十多位测绘队员,都是殉职在工作岗位上,他们每个人的事迹都很传奇,都有一段催人泪下的故事。在国测一大队精神展示室,陈列着为祖国测绘事业英勇献身的英雄的照片。国测一大队每一位新入职的队员都会先到那里,学习英雄事迹,缅怀先辈。壮烈殉职的46位测绘队员中,有不少是刚从解放军测绘学院或武汉测绘学院毕业的大学生,他们牺牲的时候大多二三十岁,年富力强,风华正茂;有些是1955年、1956年参军的军人,刚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归来,一腔热血报效祖国。他们中有的是共青团员,有的是共产党员,有的新婚燕尔,有的还没有成家……“无情未必真豪杰”。测绘人员也是血肉身,也有儿女情。由于野外测绘工作的特点,测绘队员长期夫妻两地分居,家庭无暇顾及。他们舍小家,为大家,默默奉献,无怨无悔,薪火相传,前赴后继。他们用奋斗定格青春,以生命诠释使命,为共和国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国测一大队创造的精神高度正如作者所指出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伟大奉献精神的民族。绵绵五千年,为中华民族发展和繁荣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层出不穷,史不绝书,中国共产党人更是把奉献精神发扬光大,推向新的高度。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无数奉献者以他们的奋斗实践,铸就了反映着时代特色、闪亮着耀眼光芒的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国测一大队“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奉献精神的集中体现。他们的精神,就像插在珠峰之巅的红色觇标,是自然资源战线工作者的精神高度,也是新中国建设者的精神高度。70年来,这支身上始终流淌着军人血液的英雄测绘队伍走遍神州,几代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其次,这是一部具有深度的报告文学。从两方面讲,一是国测一大队的干部职工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书中第十二章题为“为了人民的安全”,记述了“京、津、唐、张地震水准会战”“汶川震后监测”“为了玉树的涅槃”等的监测活动,在唐山地震后监测中,队员们不仅冒着频发的余震可能带来的生命危险,而且一度与家人失联,十分煎熬,书中写道:唐山地震后的几个月中,全国17个省、直辖市相继报警。西安有大地震的消息也不断通过家信、闲谈传到小组,一时人心惶惶。凑巧的是有几个青工寄出的家信杳无回音,甚至还有一封被注上“查无此人,退回”字样的信。当时的唐山到处一片废墟,无法打电话。大家纷纷猜测,西安一定是发生了地震,邮局连信都无法投递了。更有细心人工余跑到铁路边,一连看了两天的来往火车,想从中找到西安方向来的列车,可是也落空了。于是,大家对西安发生大地震的消息确信无疑了。因思念亲人,为亲人担忧,队员们人人脸上多了几分悲忧,但没有一个人闹着回西安。大家每天照常出工,照常生活,只是晚上无法入睡。是啊,队员们也有老母亲,也有骨肉情;也有离别苦,也有心上人……不久,愁云就被一封西安来信驱散了,大家感觉一场虚惊,把心都放下了。如果没有对祖国母亲和人民群众的深情,能冒着生命危险和不顾亲人的安危一如既往的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吗?!国测一大队被陕西省授予“抗震救灾先进单位”可谓名至实归!
  二是作者对国测一大队先进事迹的动情。从该书后记中得知作者“知道国测一大队是2005年及2020年珠峰测量,看到电视上的相关报道,我心中很是激动。不过我当时认为他们是一群聚集在镁光灯下的明星团队,除了心中敬佩,别无他意。2021年秋,西安地图出版社向我约稿,希望写一部关于国测一大队的报告文学、并赠阅《陕西测绘60年记事》《不忘初心——国测一大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故事)(国测英雄——国测一大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故事》《我为珠峰身高——2020珠峰高程测量亲历记》等书籍。当时,我手头正在写一部长篇小说,抽空翻阅了一下这些书籍,被国测一大队的英雄事迹深深感动,决定接下这项任务。2021年冬,我开始接触国测一大队相关人员,发现他们并非高高在上,而是一群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铮铮铁汉,耀眼光环的背面,是一颗平常心。他们是隽拔的,轰轰烈烈,令人仰望;他们是平凡的,亦如生活中的我们。”作者能放下正在创作的长篇小说,花费3年时间,踏着国测一大队的足迹,采访测绘队员100余人,三易其稿,不正说明作者对国测一大队英雄们的深情厚爱吗?不正说明只有深入生活才能与描写对象建立深情厚谊从而写出有深度的作品吗?
  或如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李炳银在序言中所指出的:“高鸿是富有良好文学创作素质和激情的作家,他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采访,去书写这部会受到真实事件、真实人物严谨性要求的报告文学,一定是被国测一大队队员们的伟大作为和贡献事迹深刻地触动了,只有这样才使他排除困难和干扰,用心写作。撰写一部作品,犹如攀爬跨越高山大野,需要付出极大的勇气和能力。高鸿能够在有限的篇幅内,把国测一大队如此长久和波澜壮阔的表现呈现于读者面前,将业务、环境、故事、人物行动和精神很好地交汇融合到一起,做到点线互动、繁简适度,而又使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丰满、主题认知表达丰盈,的确显示出了他对报告文学创作的一种高度及非凡的专业素养。相信这部作品可以一同载入国测一大队的斑斓历史,也一定会在中国现当代报告文学创作的历史篇章中挥洒下鲜明的墨毫!”
  宽度是该书又一大特点。从笔者的认知和初看书名《大地英雄》,以为国测一大队的工作就是在地面上测量而已,看完全书,才知道自己孤陋寡闻,国测一大队不仅测量大地,也探测海洋,既远涉南极,也飞测天空,涉及大江南北诸多行业。正如书中所言:如果从地图上看中国,只见山川锦绣、河流纵横、湖光山色构成了华夏大地的血脉与骨骼。如果用测绘人的视角看中国,祖国大地便成了一个个的点,千千万万的点编织成一张网——水平控制网、高程控制网、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网、天文大地网、重力基本网……每一张网都由无数个基准点组成,每个点都有一组详细的数据,标示着它的精确信息和地理位置。如果将这些网连起来,便成为中国的基本模样。这些基准点是测绘人经年累月用脚步丈量出来的,他们从高原到盆地,从湿地到丘陵、平原,从珠峰之巅到东海之滨,从炎热的南海到酷寒的北疆、戈壁大漠、草原湖泊、崇山峻岭,甚至藏北无人区。别小看这些点,卫星升空、嫦娥探月、神舟飞天、磁悬浮列车、天津港码头、港珠澳大桥、杭州湾大桥,新建的工厂和新修的铁路、公路、厂矿、机场,甚至我们的日常出行都离不开它们。数字城市、数字中国、数字地球……建队70年来,累计建造测量觇标、标石10万多座,提供各种测量数据5000多万组。他们两下南极、七测珠峰、45次进驻内蒙古荒原、55次踏入高原无人区、55次深入沙漠腹地,足迹遍布全国除台湾省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徒步行程超过60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00多圈。他们先后出色地承担和参与完成了全国大地测量控制网布测、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南极重力测量、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建设、西部无人区测图、海岛礁测绘及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灾后重建测绘工作,为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多个重大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测绘支撑,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精准的测绘服务保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测绘奇迹。70年来,国测一大队队员历经冰雪严寒、高温酷暑、沙漠干渴、雪崩雷击、洪水野兽、山高路险等种种威胁,面临坠崖、车祸、断水、冻饿、疾病等种种风险,先后有46人为国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几代队员前赴后继,测定了全国一半以上国土面积的大地控制点。当他们在荒原旷野和雪山峻岭之上默默竖起觇标的时候,也同时树起了自己的精神标杆和人生标杆。他们背着沉重的测绘仪器,战天斗地,执着坚守,用汗水乃至生命丈量祖国的浩阔土地,用信念和毅力绘制中国的壮美蓝图,书写了一部动人心魄的英雄史。
  高鸿的《大地英雄》以及其他报告文学作品启示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报告文学,应该勇于直面现实、直面社会、直面人生。我们的作家和出版社要有更宽的情怀、更高的境界和更远的追求,一定要学会站位高远,独立思考、独立策划选题,能够策划并写出与读者同频共振并引起广泛关注的作品,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优秀报告文学作家或优秀出版人。
  最后有三点建议,一是建议根据该书改编影视剧、话剧、广播剧等,扩大宣传,歌颂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二是建议利用新媒体,邀请诸如董宇辉等与作者或国测一大队队员访谈,带货直播,扩大发行,实现双效。三是建议加强版权输出,与港台出版社合作出版繁体字版本,拟或翻译成外文,以此讲好陕西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2024.7.23于上林苑
  (此文为在《大地英雄》首发式及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
  作者简介:王新民陕西大荔人。中共党员。西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文学学士。中国作协会员。陕西省委宣传部原二级巡视员。现为陕西省新闻出版(版权)电影检测中心审读员。组织撰写、责编、主编《陕西省志·出版志》《西北大区出版史》《延安时代新文化出版史》《陕西旅游文学丛书》《陕西名胜古迹传说故事丛书》《2015年陕西省版权产业的经济贡献》《贾平凹文集》(20卷)等图书。1982年开始写作。业余创作并出版《行余集》《贾平凹打官司》《书友贾平凹》《真话真说》《走马书林》《渭河大水灾》《不惑集》《高考大透视》《〈秦腔〉大合唱》《大地美容师》《一部奇书的命运》《一本书的故事》《寻访高兴》《人生忠告》《贾平凹纪事》(1990-2000)《贾平凹纪事》(2000-2010)《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人民艺术家贠恩凤》(入选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精品出版项目)《策划贾平凹》《慈苑书韵》《读懂贾平凹》《龟兔赛跑》《春华秋实》(后二者与女儿王荃合著)等著作。作品多次获奖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