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木匠铺

2024-07-18 | 来源:本网 作者:王新民
  
  王新民
  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域内的木匠分小木匠、大木匠和车木匠三个类别,他们都遵鲁班为祖师爷,木匠多由师徒二人组成一个生产单元。有正统的师徒关系。。
  小木匠。也叫细木匠,主要从事门窗修造和家具制作,一般农户必需的八仙桌、太师椅、长条凳、小炕桌等都是他们的杰作。骡马驮的鞍具、运肥用的架子车箱,耕耘土地的耧、犁、耙、耱、牛轭头,打场用的木锨、杈把、木刮板、锄、镰、镢把、木扁担,大小升斗、风车架、纺线车、织布机、娶亲花轿、丧葬棺材等都是小木匠做成。
  
  小木匠的经营方式有三种,一是有手艺好,资金稍厚的木匠,在集镇开木匠铺,搞坐店经营。二是有部分木匠自备木料在家中加自制各种木器、农具。至集日或庙会上市出售;有找上门来订货做的,一般都是按客户设样,带料或者自料加工,这叫坐家经营,其性质和坐店经营差不多,属另一类经营方式的木匠铺。三是不备木料,只操工具,搞流动性经营。这种木匠大多数都是名声好手艺高,基本上都是应主家之邀挑上工具上门做活。若做一般小活,与主家关系好的,主人只备好酒菜招待,不另付工钱。若做的活多,耗时长,主家除招待酒饭外,还要另付一定工钱,如给姑娘出嫁做陪嫁的箱柜,为老人打制寿棺等,都是双方先商量好工价,后开工做活。如修建房屋也有实行包工的,工钱议定后,木匠自备酒菜,签写包工合同,主家不做任何付出。但在盖房上梁,活路结束等关节主家仍要备酒饭招待或以红包相赠。在域内木匠做活的工钱大部分是事先讲好的。也有的主家和木匠关系相好,双方均知道目前市场上木工行情的价格而不明说,待木匠活做完,主家要以酒席相待,并用盘子端出工钱和烟酒给木匠,一般情况木匠都要在原来工钱的基础上象征性地给主家留一个零头,主家如果少放,或木匠有多收之举,则被视为小气、吝啬、从此后双方不再交往。
  
  细木匠中还有从事雕刻花的称为雕(刻)花木匠,专门在硬木家具、门窗、桌椅、棺材上浮雕或镂雕各种花纹图案,技艺较好者可以雕刻神像和儿童玩具。
  木匠的工具有锯子、刨子、斧子、钻子、凿子等,合计重约三十多公斤,巧妙地组合成工具担子。搞流动性经营的木匠出门揽活,工具担子都由徒弟挑着,师傅有时也换一换肩。每到一村,都能做两三个月光景的活计。春天,修造门窗和农具者多;秋天,修造结婚用的箱柜或生活用具。只要手艺高,人缘好,就有做不完的活计。
  
  房木匠。民间俗称为大木匠,主要从事房屋建筑,其使用工具只要有一把泥刀、大小锯子、墨斗、锛子和一根五尺长的硬木尺子即可从业。
  房木匠中有一类专门给人解板,民间称为解板匠,扯板的或解匠。他们的劳动工具为大带锯、钢挫等,身背工具,游走乡间,上门入户按照主家的要求,将原木解成薄厚不同的板材,以便主家制作其他木质器具。
  车木匠。是专门制作马车、牛车、推土车的匠人。过去,人们把马车、牛车叫硬轱辘大车,使用时用马、牛拉套。这种大车20世纪80年代仍在咸阳农村广泛使用,现已绝迹,只有在影视作品或民俗博物馆偶尔能够看到它的踪迹。
  
  旧时,人们把制作硬轱辘车不叫制作,而是叫打车或打制,这个工艺行当是一个具有特殊技能的工种。一个“打”字道出了其工艺的复杂性和精致程度。因为置办一辆新车,要动用技艺高超的木匠、铁匠和皮匠协同作业,光材料就需要上好的国槐、红松以及优质钢铁材料和皮革制品等。所以民间把这些协同作业的工匠,统称“打车匠”。
  建国后在党领导“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把原来,游走乡间,四处揽活的个体木匠和坐店经营的木匠组织起来,成立公私合营性质的木业社。木业社所生产的木工产品和农具由手工业社统一销售,从业人员计件分红,剩余部分归木业社集体所有。改革开放后木业社随之解散,从业人员各自回家,继续从事个体木工作业。
  
  
  作者简介:王新民,1954年生于旬邑县土桥镇牙里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民俗学会理事、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咸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1991年出版《旬邑风情》获陕西省优秀编辑奖,1998年出版民俗专著《旬邑风情》(续集),2002年出版民俗散文集《乡风乡韵》,2008年出版民俗散文集《乡韵醴尘》,2013年出版民俗文集《俗海拾贝》,2015年出版《豳风·旬邑民俗风情录》,陕西省第七届民间文艺奖获得者,“旬邑好人”荣誉称号获得者。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